| ||
第十二講 (1/2)1923.11.11 講於瑞士‧多納赫市 當我們明白外在大自然的一切都會在人類有機體內部發生轉化,而且這種轉化是如此徹底,礦物必須被轉化成溫暖乙太狀態,我們也會發現,活在人類與人類組織中的一切,流入靈界。如果—根據當前解剖學和生理學教科書上經常推論的觀點—我們想像人只是一個牢固構建的形體,將外部大自然的產物納入自身,並且幾乎不變地再還給大自然,那麼我們就將永遠在缺乏一座橋樑的情況下勞累度日,這座橋是我們的根本靈魂本質,缺乏這座橋,人類就必須從身為大自然生命,降階到只是他體內可見的物質。 首先,我們將無法找到任何鏈結可以連接骨骼系統和肌肉系統,從而組成人類實體,人類相信自己這實體是與「道德的世界秩序」在一起的。有人會說,一個是純粹的大自然,另一個是與大自然截然不同的東西。但是,當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人體內確實有著各種實體,並且它們都必須經過比肌肉和骨骼更具有揮發性的狀態時,我們就會發現,這種揮發性的乙太物質可以與「道德的世界秩序脈動」聯繫起來。 如果我們要將目前的考慮,發展為帶領人類向上到達宇宙的靈性體,到達我們稱之為高階天使群的生命們,那麼我們就必須使用某些思維方式。因此,今天,讓我們做前面的講座中沒有做的事情—因為那些講座更關注大自然界—從活躍在人類身上的「靈性道德脈動」開始講。 「靈性道德脈動」—是這樣的,對現代文明來說,這些或多或少變成了只是抽象概念。在人性中,道德靈性的原始情感已經大致上消退了。現代文明透過人類的整個教育方式引導人們問:什麼是「習俗」?「傳統」規定了什麼?什麼是潛在規定?什麼是規律?—等等。人們很少考慮到哪些是來自脈動,它植根於人的某一部分,而那部份常常被模糊地歸屬於「良知」。這種對自己的內心指導,這種對自己目標的決定心,在現代文明中已經在更大程度上退縮了。因此,道德靈性終究或多或少的成為了一種傳統習俗。 早期的世界觀,特別是那些由本能的天眼所維持的世界觀,是從人的內在本性中產生的道德脈動。是它們引發了道德脈動。道德脈動確實存在,但如今它們已成為傳統風俗。當然,這裡沒有任何反對傳統道德的暗示—但只要想想十誡,它們有多古老了。它們在古代記錄中是以命令的方式來教導的。今日是否可以預期,某些東西可能會從人性的主要、基本根源中湧現出來,可以與曾經出現的十誡相比較? 那麼,道德靈性之本源—以社交方式將人們聯繫在一起,將人與人編織在一起的線,究竟是從何而來呢? 人類的道德靈性只有一個真正的本源,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人類理解」、「人類相互的理解」,和基於這種人類理解的「人類之愛」。無論我們在人類的何處尋找道德靈性脈動的升起,只要這些脈動在社交生活中發揮作用,事實總是會證明,每當這種脈動以根本元素力量流出時,它們就是源於基於人類之愛的人類相互瞭解。這些就是人類社交道德靈性脈動的實際驅動力。從根本上說,就人類是一個靈性的生命而言,人只有在發展人類理解和人類之愛的層次上,他才是真的與其他人生活在一起。 在這裡,人們可以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確實並不常被提出,但就剛才所說的內容而言,必須是每個人都該問的問題:如果人類的互相理解和人類的愛是共同生活所依賴的真正脈動,為什麼在我們的社會秩序中,人類的相互理解和人類的愛卻好像是完全相反的? 這是啟蒙師們比任何人都更關心的問題。在每一個以啟蒙科學為原始脈動的時代,這個問題都被視為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不過,當這種啟蒙科學仍然是一種主要動力時,它就擁有解決這個問題的某些手段。但如果我們檢視今日的傳統科學,我們不得不問:既然上帝創造的靈魂,天生就傾向於人類的互相理解和人類的愛,為什麼這些特質在社會秩序中沒有理所當然地活躍起來呢?人類的仇恨和人類的缺乏互相理解是從何而來的?現在,如果我們無法在「靈性、靈魂」領域找出這種人類的仇恨與人類缺乏相互理解力的狀況,那麼我們就必須在「物質或肉體」領域尋找它們。 是的—但現在,現代傳統科學給了我們關於人的肉體本質是什麼的答案:血液、神經、肌肉、骨骼。無論人們對一塊骨頭研究多久,如果僅用當今自然科學的眼光來研究,永遠無法說:正是這塊骨頭使人類誤入「仇恨」的邪道。其次,無論人們能夠根據今天研究血液的原則在多大程度上研究血液,人們都無法這樣定罪:就是這個血液將人類引入歧途,導致人類缺乏相互理解力。 在啟蒙科學還是一種原始脈動的時代,情況當然完全不同。人們就會將目光轉向人的「物質—肉體」本質,並由本能的天眼看到了「肉體」本質就是人類所擁有的「靈性」本質的相對影相。 今日,當人們談論靈性時,他最多就是指那抽象的思想,這對他而言就是靈性了。如果他發現這些想法太不堅實,那麼他剩下的就只有文字了,然後,就像弗里茨•毛特納(Fritz Mauthner)所做的那樣,他寫了一本《語言批判》(Critique of Language)。透過這樣的「語言批判」,他成功地淡化了已經足夠不堅實的靈性,直到它變得完全沒有實質內容。由本能天眼所放射的「啟蒙科學」並不是用抽象思想來看靈性。他看到靈性是有形的,是會產生圖像的,是能講得出來、能迴響的,是能產生音調的。因為如此,在啟蒙科學中,靈性是活的、會動的。因為靈性可以在其活生生的活動中被看到,所以物質肉體的─骨頭、血液─也可以在其靈性中被感知。我們今日對於骨骼的這些想法、這些概念,在啟蒙科學中並不存在。如今,骨骼實際上被視為建築師出於生理學和解剖學目的而透過計算而構建出來的東西。但事實並非如此。正如你已看到的,骨骼是由礦物實質所形成的,礦物質被向上驅動到溫暖乙太狀態,因此在溫暖乙太中,高階天使群的力量進駐,然後骨骼的成形才因此建立起來。 對於能夠正確看到這情形的人來說,骨架就揭露了它的靈性根源。但是,如果一個人以目前的方式(我指的是當今科學所認為的方式)來觀察骨架,就像一個人說:我有一張印刷文字,上面有許多不同形狀的字。他可以「描述」這些字母的外形,但沒辦法讀出它們的含義,因為他不認識這些字。他沒辦法將字母外形所表達的內容與它們的實際意義連接起來。他只能描述它們的形狀。同樣的,當今的解剖學家、當今的自然科學家對骨頭的描述就好像它們完全沒有意義一樣。然而,骨骼真正揭露的是它們的靈性本源。 一切以物質界自然法則、乙太自然法則存在的一切都是如此。它們就是來自靈界的文字。只有當我們能夠將它們以「來自靈界的文字」的角色來理解時,我們才能正確地理解它們。 現在,當我們能夠以這種方式看待人類有機體時,我們就會意識到一些屬於所有時代的真正啟蒙師所說的領域的東西:當一個人跨入靈界的門檻時,第一件事就是意識到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在最初期是絕對不容易挺住的。大多數人都祈願修證到高等靈界時就是受到他們認為值得修證的一些愉快的效應。但事實是,只有經歷過恐怖經驗,才能了解靈界實相—也就是所謂「真正的現實」。因為對於人的形體,如同平時眼見的解剖學和生理學擺在我們面前的樣貌,天眼所見就是直接的感知到它是由來自靈界的兩種元素構成的:道德的冷漠和仇恨。 在我們的靈魂中,我們實際上擁有「人類之愛」的本來傾向,以及理解他人的「人類溫暖」的本有傾向。不過,在我們有機體的「堅實組成部分」中,我們卻承載著道德的冷漠。這就是來自靈界的力量,可以說,將我們的身體有機體焊接在一起。因此,我們內心就有仇恨的脈動。就是這力量它從靈界帶來了血液循環。儘管我們也許帶著一顆充滿愛的靈魂,帶著一顆渴望人類互相理解的靈魂走過這個世界,但我們必須意識到,在無意識的下面,靈魂流淌的地方,將其脈動發送到肉體本質中,正是為了這目的,我們能夠穿上這肉體外衣—於是冷漠就有了它的住處。雖然我總是只談論冷漠,但我指的是道德上的冷漠,這當然可以穿越溫暖乙太進入人身成為身體的冷漠。在我們內心的無意識之中,道德的冷漠和仇恨根深蒂固,人類很容易將身體中存在的東西帶入靈魂,從而使他的靈魂,可以說,本來如是的,受到了「缺乏人類互相了解」的感染。不過,這是道德冷漠和人類仇恨造成的結果。正因就是如此,人類必須逐漸在自己身上培養「道德的溫暖」—就是「人的相互理解和愛」,因為這些必須去克服來自身體本質的東西。 現在不能否認的是─這情形在靈性天眼之下演現得非常清楚─在我們這個從十五世紀開始、一方面以知性主義方式發展,另一方面以唯物主義方式發展的時代,存在著許多人類的互相誤解與仇恨,已經變成植根於人們的靈魂之中。這種情況的嚴重程度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因為只有當人跨過死亡之門時,他才會意識到我們的無意識中存在著多少不理解與仇恨。在那裡,人將他的靈魂靈性與他的肉體本質脫離。他脫下了自己的肉體本質。於是,冷漠的脈動、仇恨的脈動就簡單直白的以大自然力量,純粹的大自然力量的方式揭露出來。 讓我們來看一具屍體。讓我們用靈性的天眼來看真實的乙太屍體。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東西就像植物或石頭那樣不會發起道德審判。原本蘊藏在屍體之中的道德力量,已轉變為自然力量。然而,在他的一生中,人類從它們身上吸收了許多東西。他帶著這些力量穿過死亡之門。自我意識和星芒體退出,帶走了生命中未被注意到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總是完全沉沒在肉體和乙太體中。自我意識和星芒體將所有與人體有關的脈動帶入靈界,所有那些早已經進入了人類靈魂的人類對其他人的仇恨和冷漠的脈動。我提到過,只有當人們看到人類跨過死亡之門時,才會意識到,就在我們的文明中,各種各樣的事情給人類植入了多少不理解與仇恨,對此我還有待探討。因為今日的人們,都攜帶著相當、相當多的這兩種脈動,穿過那死亡之門。 但人類所攜帶過死亡之門的其實是應該留在肉體中的靈性殘餘,是肉體和乙太體應自行處理掉的靈性殘餘。人類帶入靈界的是這些缺乏互相了解和仇恨的靈性殘餘,是真正該屬於物質界的東西。他以一種靈性的方式把它帶到那裡,但是在死亡和重生之間的這段時間裡帶著它繼續前行對他來說絕對沒有好處,因為那時他將會完全無法進步。在他從死亡到新生之間進一步進化的每一步中,如果他必須繼續帶著這種「不能理解他人」與這種「人類仇恨」,他就會跌倒。今日,所謂的死者進入靈界,他們會不斷地帶著特定暗流,如果這些暗流保持原樣,這些暗流就會阻止他們的進展。這些暗流從何而來? 要發現這一點,我們只需看看當今的生活。人們彼此擦肩而過,他們很少關注他人的個人特質。現在的人不都是這樣—每個人都以自己為標準嗎?當有人與這個標準不同時,我們不會善待他,而是會想:這個人應該要不要是這樣。這通常意味著:他應該像我一樣。這情形通常不會被人們意識到,而是隱藏在人類社交互動中。 從今日提出問題的方式來看—我指的是人們講話的整個態度和形式—底層都有著一種對他人的理解非常少的狀態。人們大聲說出他們關於人類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想法,但這通常意味著:每個人都應該像我一樣。如果有不同的人出現,那麼,盡管大家都沒有意識到,此人也會立即被視為敵人,成為被反感的對象。這就是缺乏對人類道德的認識,缺乏愛。如果缺乏這些特質,道德的冷漠和人性的仇恨就會伴隨著人類穿過死亡之門,阻礙他的進化道路。然而,現在—因為人類的進一步發展不僅僅是他自己的關注,而是整個世界秩序、充滿智慧的世界秩序的關注—他發現了第三階級的高階生命群—天使、大天使、權天使(Angels, Archangels, Archai)。在人類跨過死亡之門,進入死亡與新生之間的第一個時期,這些生命彎下腰,仁慈地從人類身上拿走因缺乏人類互相理解而產生的「冷漠」。我們在此處看到了第三階級層次的天使是如何的承擔了人類帶入靈界的重擔—如我前述的那樣,人類就是在這情形下穿過了死亡之門。 死後,人類必須帶著人類仇恨的殘餘度過更長的一段時間。因為這只能靠著第二階級的靈性生命—主天使、力天使、能天使(Kyriotetes、Exusiai、Dynamis)的恩典才能從他身上拿走。祂們從人類身上拿走了所有殘存的「人類仇恨」。
然而,現在,人類已經到達了死亡和新生之間的中間地帶,到達了第一階級天使—熾天使、智天使、座天使(Seraphim, Cherubim, Thrones)的常駐地,我在我的神秘舞台劇(Mystery Play)中將這段期間描述為存在的午夜時刻。如果第二階和第三階的高階生命沒有在祂們的慈悲之下拿走人類道德的冷漠和人性的仇恨,那麼人類在此時,如果沒有被內在毀滅、徹底摧毀,就很難穿越熾天使、智天使、座天使的這個區域。因此,我們看到,為了能夠獲得那些有助於他進一步發展的脈動,人類必須首先讓更高階級生命來承擔他從肉體和乙太體帶入靈界的東西。這些東西其實是真正屬於肉體和乙太體的。 當你天眼見到了這一切,當你看到這種道德的冷漠如何在靈界中佔據主導地位時,你就會知道如何看待這種靈性的冷漠和下面的肉體的寒冷之間的關係。我們在冰雪中發現的肉體寒冷只是上層道德靈性冷漠的物質形相。如果兩者都在我們面前,我們就可以對它們進行比較。當人類以這種方式從人類的互相誤解和人類的仇恨中解脫出來時,我們就可以用靈性天眼跟著去看人類是如何開始失去他的形體,這種形體大致上是如何地漸漸融化消失。 (未完 下期續)
|
本期目錄 | 上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