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也許你想知道(四十七) 《淨土法門》說什麼–之七—中鋒國師與《三時繫念》(2/2)
也許你想知道(四十七) 《淨土法門》說什麼–之七—中鋒國師與《三時繫念》(2/2)

(續上期未完的《三時繫念》第一時法事)

以上的各種善業,都投入彌陀的大願海中,專門為了亡靈(名字)求生淨土。

就念念自己從無始以來到今生,因為一念違背了真實的自己,用六根去追逐虛妄的境界,隨著自己的情慾造業,縱容我自己做一切不對的事。

身體就是造殺、盜、邪淫的事

口就是造妄言、花言巧語、搬弄是非,惡口罵人的業

意念就是造貪、瞋、癡愛並執著,不肯悔改的業

就是這三種業,鈎鎖著我們在那妄想的因緣上,在塵世中,在歲月中流轉

想要離開這情形,只有靠懺悔薰修的力量,讓眼耳鼻舌身意的過錯,隨著懺悔立刻消滅。讓「色、聲、香、味、觸、法」的這些外在塵境,立刻清淨。

求生到極樂世界,全都靠你發願。

還煩勞在場的大眾,異口同聲,為亡靈懺悔發願

懺悔偈:

往昔我所造下的各種惡業

都是因為那無始以來薰習造成的貪嗔癡所引發

然後再從「身、語、意」三方面造作行為成為惡業

我今天在佛前求懺悔改過

四弘誓願:

眾生有無邊的數量 但是我發誓願要度盡它們

煩惱有無盡的數量 但是我發誓願要斷盡它們

法門有無盡的種類 但是我發誓願要學盡它們

無上佛道的成就雖艱難 但是我發誓願要成就它

念皈依普賢菩薩

以上懺悔發願完畢

亡靈要知道,淨土這個教法,是仰承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的深重四十八願,願攝取十方一切眾生,只要有信心的,都可以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信什麼?信有西方淨土,信有阿彌陀佛願攝取眾生的事。

我們這些眾生,信這往生有我的份。但是雖然說是彌陀攝取眾生往生,也要信這是我的心,隨我的心所顯現,才會感應道交。畢竟往生不是從外得到,而是來自內心。

這樣信,才是真信。

已經「信」了,如果沒有「行持」,就沒辦法成就這個「信」。

什麼是行持呢?如同楞嚴經上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阿彌陀經也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樣的念佛去行持就是正行。

行持而沒有「願力」,就沒辦法成就行持。

什麼是願?就是要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每個願都相應,就是大願。

「信、願、行」這三者,就像鼎的三個足,缺一不可。

今天亡靈要知道,現前這一念本來就圓滿恆常,是自己本來就有的本性的功德,只是我們現在讓它們顯發出來而已。

阿彌陀佛讚:

阿彌陀佛,是無上的醫王。他巍巍高大的金像,眉間白毫放光。

輪迴的苦海,有他做慈悲的船航,帶大家去九品的蓮花國度。

大家同願往西方去吧!

第二時法事

誦唸阿彌陀經

誦唸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神咒

我們就算今天成佛了,阿彌陀佛都會認為我們太遲了。

何況是那些還在悠悠惚惚,沉淪在輪迴裡沒完沒了的人。

其實十方世界都是極樂世界,山光水色,好像是空也合在空之中。

所有的大地都是清淨安寧的家鄉,花在笑鳥在鳴,心清淨像鏡子照著鏡子。

心清淨像鏡子照著鏡子。這樣的心境就是已經回到極樂的家鄉。

有誰不讓你去極樂世界的美景,阿彌陀佛的金色手臂日夜都垂下準備接引你。

只要你願意去,阿彌陀佛的白玉毫從古到今都在等你,只要你願意承擔念佛。

所以說啊,一切內外現象都是心光的顯現,各種因緣都是自性讓我們明白。

只要你今日斷了一切的妄想心,決心去淨土,本來並沒有迷悟的差別。

現在大眾來繫念第二時的佛事。

這「斷了一切,就沒有迷悟」,你還要我怎樣來讚嘆宣揚這情形呢?

如琉璃般的七寶池之上,明月高懸,蓮花開敷,水禽嬉戲。

念讚佛偈

念南無阿彌陀佛

讚彌陀大願

這一念心就是佛 我念著這念心 念到心空之處佛也忘了

放下這一切回頭來看 心中開著青黃赤白四色的蓮花

教導中是這樣說的—就是這念心,佛也就是如此,佛也是眾生,所以心、佛、眾生三者並沒有差別。心是什麼呢?有多種。

一是肉體的心,是現在我們體內藉著父母血氣而生的心臟。

二是我們根據因緣而思慮的心,因為它而有了我們對善惡順逆等境界的種種分別。

三是靈知的心,在各種境界時空之中,都不會跟著境界混亂。在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會改變。它光明照耀,特立獨出於一切。在聖人身上並不會增加,在凡人身上也沒有減少。處於生死的流轉之中,像是海中明亮照耀的寶珠。在涅槃的岸上,如同明月朗照在天上。因為諸佛悟到它的存在,姑且給它一個名字稱為「心」。眾生則迷在它所能造的境界,於是它就成為了虛妄的神識。所以佛就是眾生,眾生也就是佛。在這「心」之外,就沒有佛也沒有眾生。只因為「迷、悟」的差異,所以有了「凡、聖」的差別。誰知道,「心、佛、眾生」三者其實沒有差別呢?永嘉大師說「夢裡明明有六道的輪迴,覺悟之後才知一片空寂,連大千世界也滅去。」既然如此,那麼,經上說的,「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還是不會離開「唯心淨土,本性彌陀」啊!從這裡可以知道,今天現在過世的亡靈(名字),他生也是極樂世界蓮花朵朵,死了也是在極樂世界寶樹重重之中。沒有一刻不在蓮花國度,沒有一念不是依靠著慈父阿彌陀佛。

明白這個道理,你說說看,離開了這個心、佛、眾生之外,還有什麼好說的嗎?

極樂世界佛境界的大圓鏡裡,是沒有如同塵埃的任何迷惑的 綠色的蓮花中有著聖人本質等待出世。遙望那極樂世界的金沙鋪地的水池旁,七寶所建的樓台恆常的寶光照耀。

念佛號與菩薩聖號

在十方與三世所有的佛之中 阿彌陀佛是第一的

以九品蓮花的方式度眾生 他的威德廣大無窮盡

我今日皈依阿彌陀佛 懺悔以往身口意三方面的罪業

所做的所有福業善業 都全心迴向阿彌陀佛淨土

但願與我同樣念佛的人 隨心得到感應

臨終時,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就分明的出現在眼前

各種見聞都是為了精進念佛 大眾同生極樂國度

在極樂國度見佛並結束生死輪迴 如同佛一般的普渡眾生

一切煩惱都誓願要斷盡 無量的法門也誓願要學

誓願要度眾生 願眾生皆成佛道

虛空如果有一天滅去 我的誓願仍然不滅

願生西方偈:

我願生到西方淨土之中 以上品上生的蓮花為我的父母

我生到蓮花之中,花開時見到阿彌陀佛,就了悟了無生的道理

並有所有修佛道不會退轉的菩薩 做我的伴侶

法寶的珍貴真是無法計量 是如來的金口所宣揚的

存在龍宮為寶藏,取出時如同天人散香 覺悟者通達這些真義

佛經就像金製的字,天上玉製的卷軸,寫在彩霞之上,如秋天的雁子排列成行顯示

是以往三藏法師往天竺取回 之後將流傳宣揚千秋萬世

念佛號

勸念佛偈:

就像山谷的虛空中可以有迴響,但是若沒有你的呼喚,這個山谷中的迴響不會出現。

佛的境界是完全清淨寂滅,已經沒有任何做作,但就像山谷的虛空,也是需要你的請求、你的呼喚,才能出現佛的迴響。

以上第二時的繫念佛事已經圓滿

以上所有的福德,都投入阿彌陀如來的大願海中,生出功德

專為了亡靈(名字)洗除惡業的污穢,增長善根。捨棄今生之後,就會往生淨土。

但想自己從無始以來到今生,如同大海中升起的水泡,在這神識的浪潮中,隨波逐流高高低低。像是一片雲出現在虛空,隨著情慾之風,分別了人與我的差別,於是在「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四種不同出生方式的生命中輪轉。惡業造得如大海茫茫,如巨山巍峨。一但懺悔便可消除。讓我們懺悔過去,發願為將來。再勞煩參加這法會的大眾,至心的懺悔發願。

念懺悔偈

念四弘誓願

念皈依普賢菩薩

以上懺悔發願完畢 信願行都具備的人就好像人有了眼睛

發願就像日、月、燈等的光明 藉著光照 能見一切都清楚分明

這樣「信、願、行」都具備的人才能達到前面所說的境界

所以念佛的人 如果不發願往生阿彌陀佛淨土 就算你有做功課 也成了虛設

因為沒有順著佛所發的願

今天啊 你這亡靈 要知道這個意思啊

阿彌陀佛讚

第三時法事

誦唸阿彌陀經

誦唸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神咒

十萬億佛土之外的阿彌陀佛淨土,其實根本沒有一粒塵土的距離將我們分隔

不要因為自己的迷而不悟,分別了親疏遠近

在這一霎那,你念盡了無量諸佛,你就是蓮花國的裡的人了

與塵世相合,背離覺悟的道路,那就像是在佛國七寶的園林裡栽種荊棘

一旦捨棄妄心回歸真心,就像是用珍珠網封住了胎卵濕化方式出生的門戶

千萬種法門都被這一心所包裹圓滿,不是用你一般意識的思維來了解

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就能斷掉你那感官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再造作惡業

這就是你原本涵蓋全宇宙、清淨安泰的家園

好像晴空萬里,破除一切昏暗,如神藥治療一切疾病

所以說,念一聲阿彌陀佛名號,就能滅八萬億劫生死與各種苦痛

這種利益,難道是任何的譬喻和言說可以做到的嗎?

這就是第三時的佛事,問問眼前大眾

大家同聲回答一下,要如何解釋這情形

一旦我們用舌根念出佛號,不知不覺蓮花就從腳下生出了

讚佛偈

讚彌陀大願

誦唸皈依阿彌陀佛佛號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與 蓮池海會菩薩

發願

一心歸命 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願佛以清淨的光照耀我,以慈悲的誓願攝受我。

我現在正念,稱念如來的名號,為了成就佛道,求生淨土。

佛您以往所立的誓願:「如果有眾生,想要生來我的國度,一心信願樂意,念滿十聲佛號, 就能生來我國。如果此願不能圓滿,我就不成正覺。」

今日我以這念佛的因緣,能夠進入如來當時的大誓願之海中。承蒙佛的慈悲之力,我的各種罪業消滅,善根增長。如果到命終的時候,自己會知道時候到了,身體沒有痛苦,心裏也不貪戀,意念也不顛倒,好似進入禪定。

阿彌陀佛與聖眾,手持金色蓮花台,來迎接我。在一念之間,我就生到極樂國土,我的蓮花開放,見到阿彌陀佛。見聞如來說法,立刻開啟佛層次的智慧,於是廣度眾生,圓滿我成就佛道正覺的願望。

念佛人,臨終時,見到七寶蓮花台、幢幡寶蓋排滿天空。

阿彌陀佛與大勢至觀世音菩薩出現,念佛人合掌隨著他們歸去極樂世界。

身為三寶中的僧寶,不可思議,以端正的德性,利益眾生,帶領眾生度生死海。堅持不違背戒律。根據眾生需要做教化,足以做人間天上的功德主。

我敬禮並希望僧眾,知道我往淨土的祈願,以你們的力量提攜我。

誦念南無阿彌陀佛

念佛既然是從心中唸出來的,那麼我們的業,不論善惡,當然也是從心中造出來的,並非從外來的。只要你在一霎那之間違背了念佛的善心,在這同一霎那就是你造惡業的處所。今天大眾,根據這教法,做這三時繫念的佛事。因此而累集的殊勝功德,是專門為亡靈(亡者名字)決心求生淨土。從此以戒律為敬佛之香與智慧明燈。打開迷惑的雲,於是本性的天空就明朗了。妄想的污染心滅盡,心地開闊通達。六根於是圓滿清淨,所有的業都一掃而空。念佛之心起處,就是蓮花開處。迎著風露,在池中散發香氣。若是情慾一旦生起放縱,那就是業果成熟,如同煙起遮蔽日光,影子也就落在本來清淨的金色蓮園之中。在淨土中經行、坐臥、遊戲、逍遙都是份內之事。得到佛道真義,徹底明白萬法根源,處處都是恆常寂滅之光的淨土。此時此刻,才一點一滴地都明白了阿彌陀佛大願王的意義。

再次為亡靈,至心勤懇的懺悔發願:

念懺悔偈

念四弘誓願

以上三時繫念 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

勸導亡靈(亡者名字)懺悔除去以往業障

發願往生淨土 有願力 有行持的深入功夫決不會白費

只希望 亡靈能聽到這些說法的要點 並信受奉行

從此成為蓮花化生 永遠脫離輪迴的業海

直接進入不退轉的菩薩 最後圓滿無上的正覺佛道

讚佛偈

三皈依

(法事結束)

所以,這個法事就是在提醒我們,不論是生時是死時,一切的善惡都從心而起,念佛之心起處,就是蓮花開處。妄想情慾起處,就是造惡業之處,也是招惹過去的業果成熟而必須受報應之處。因為一、人類的共業,二、自己的習氣,這兩個原因會讓我們念念都是妄想與情慾,念佛就是給我們一個方便下手進入清淨本性之處,如果沒有願意下手的意願,或是沒有一個下手之處,那就永遠沒有出離這惡業輪迴的可能。也就是,生命的輪迴與造作惡業,有個人的習氣所造,但是也有那屬於久遠以來累積的眾生共業的驅使,就像「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這句話就是說我們從動物到人類進化過程中,長久累積了一些劣根性「一旦溫飽了,就開始想放縱享樂的事情,如果是飢餓寒冷時,就想用不勞而獲—偷盜的方式來取得溫飽」,這些劣根性就是人類共業的一部分,共業就是長久以來的污染。唯有靠著我們自己的意願,自動自發願意除去我們人類身心中的接近禽獸弱肉強食的劣根性或污染,才有可能不再隨著共業流轉。所以,雖然我們知道「心清淨,國土就清淨」,但如果沒有「決心遠離污染」的意願,則「唯心淨土」,「當下就是淨土」,「人間淨土」,這些說法就都只能活在口號或觀念的層次。因為若我們的心還是沉浸在塵俗之中,則塵俗污染的本質就還是時時刻刻的覆蓋著我們,影響著我們的一切行為。也就是我們只是明白了清淨是什麼,但是所有的行為卻不由自主的屬於污染而非清淨。

為何說塵俗的世界是污穢的呢?因為本來清淨的狀態是沒有好也沒有壞,沒有善也沒有惡,也就是相對的一切都不存在,是真正的虛無。但是我們因為執著了「有」之後,也就是我們將神識、記憶、生命、思想、感受、身體逐一建立之後,執著了「我」,想要「有」,就排斥「無」,於是從本來的「虛無」之中產生了與「有」相對的「無」也就是「沒有」,所以這個「無」就不是本來的「虛無」了。一旦對「我」有了執著愛戀,就會生出我想要的各種愛欲,於是得不到愛欲時的各種痛苦與爭端就出現了。所以我們真正的污染乃在我們執著了「有、無」「生、死」等「相對」的境界。「相對」的境界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想要樂,就一定會怕苦,排斥苦,恨苦。想要生,就一定會怕死,排斥死,恨死。之所以說我們造出的這個世界是污染的,就是因為它提供了一個「相對」的境界讓我們活在其中,讓我們有苦有樂、有善有惡,在這些相對夾爭之中,混亂污穢就自然而生。而我們在多生多世的習慣這些交爭之後,就覺得污染是正常的,我們看看所有流傳久遠的神話與童話,其中人性善惡的交爭就可以明白這種污染早已深植在人類的心中了。因此,唯有除去這種「相對」的境界所造成的污染才有可能清淨解脫。

如何去除污染呢?就是讓心念無染,不再交爭。而念佛就是一個很方便的下手方法讓心念無染。

(未完 下期續)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