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步向內心安寧 選輯二 和平使者生平自述
步向內心安寧 選輯二 和平使者生平自述

第二章 心靈成長:我的路(上)

放眼世界,仍有許多地方非常貧窮。在同胞們還在挨餓的時候,我卻還擁有這麼多,這一點令我心中日益不安。我心裡明白,自己終需另覓人生的途徑。就在這種極度渴望追求有意義人生的心境下,轉捩點來了。有一晚,我終夜在林間漫步,走到了一片月光籠罩的林間空地上,開始虔心祈禱。

此時,我心中升起一股強烈的意願,想要毫無保留的奉獻此生,來服務他人。我向上天祈求:「請您使喚我!」登時,全身感受到極大的安詳和寧靜。

  ~~~

從此,我進入了人生的第二個階段, 開始為能給多少而活,而不是為能得多少而活。這是個嶄新且美好的境界。我的生活變得有意義,並且因此得到了世上最大的福氣—健康,不再生病或感冒頭痛(其實你們知道嗎,絕大多數的病痛是由心理引起的)。自那時起,我明白此生是要為和平奉獻—完全的和平,包括國際的和平、群體間的和平、人與人之間的和睦,以及最最重要的:每個人心中的祥和安寧。

  ~~~

踏上這條心靈探索之路後不久,我對於心理學上所謂的「自我」(Ego)與「大我」(Conscience)有了一點體會。此二者,是「以自我為主的本性」與「以上天為主的本性」。這就好像是有兩個觀點相反的「我」,兩個本性,或兩個意志。

「小我」凡事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而「大我」著眼在心靈的提昇。「小我」視自己為世界的中心,「大我」則視自己只是人類全體裡的一個細胞。

我們的身體、思想、情感都是工具,可以為小我所用,也可以為大我所用。小我雖能以其為工具,但是從來無法完全控制,所以三者之間才會一直產生矛盾掙扎。只有大我才能夠完全控制調伏它們。大我作主之時,也就是獲得內心安寧的時候。在此之前,一部分也可以藉由紀律來約束自己。

那自我中心是個很難纏的對手,拼命頑強的搏鬥以維護原貌,狡猾自保,實在不可輕視。它清楚你防禦的弱點在那裡,趁虛便攻擊。這個時候,務必保持虛心警醒,不需去管他人說什麼,只需仔細傾聽自心「大我」的囑咐。

預備期

我想談一談我自己先前預備的要件。

第一,是對人生懷抱正確的態度。

人的一生總免不了會遇上困難與挫折,關鍵在於你有沒有用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假使你能看見一切的全貌,假使你能知道一切的始末,你就會了解:人生中每一個難題的出現,都有它的作用與目的,沒有一樁不是為了增進你內在的成長而發生的。如果能看清這點,就能明白 困難實乃機會的化身。

  ~~~

第二項預備工作是:調整自己的生活,與宇宙的法則(天道)協調一致。

造物主不僅創造了世界和生命,也創造了一切運行的規律。物理和心理上的規律,掌理人類的行為。如果我們了解宇宙的法則,順天而行,那麼人生就會和諧;如果違反天道,就會產生困擾麻煩。

我們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

第三項預備工作因人而異,因為我們每個人在整體生命佈局中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在上天的安排裡,沒有人是完全相同的。上天指引來自每個人的心,只要願意聽,就可以聽見。每個人會經由內心指引得到力量,去扮演各自的角色。

上天的法則(天道)可由內得知,也可自外學到。這些道理,世上所有偉大的宗教導師都已告訴了我們;然而上天的指引,卻只能由自心領會。

我們在這個世間所該做的事,在一出生時就已經定好了,只待我們去認清、去實踐。倘若你還不清楚自己該做什麼,那麼我建議你試試看,以開放接納的心在寂靜中尋伺。我自己以前是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散步,心境保持虛寂,美好領悟於焉湧現。

就從任何你想做的好事開始,來實現此生的使命。即使一開頭事情小得微不足道,但是要把這些事放在別的事情前面。一般世人所汲汲營營的膚淺事物,都不重要。每天早晨我都會想到上天,想著今天我可以做什麼事來為上天的孩子服務,同時不忘隨時一句好話,一個微笑。對於非我一人力所能逮的事,我則祈禱。往往,正當的祈求即引生正當的回應。

我一直都熱心過度,喜歡助人,但亦有人說,如果我都幫忙別人把問題解決了,別人就沒法由解決困難得到心靈成長的收穫。因此我很快又明白,我得保留一些好事給別人來做,讓他們培福。 我沒什麼這方面的專長,但是我的愛心足以彌補這些短處。只要生活中充滿愛,凡事都沒有局限。 這生病的世界所迫切需要的藥,就是愛。

有人知道道理但是不做,甚是可悲。在這個物質至上的年代,我們用金錢和物質這類錯誤的標準去衡量個人的成就,但是那些並不能帶給人快樂和安寧。知而不為的人,必定非常不快樂。

  ~~~

預備工作的第四項,是簡化生活。

就在我決心奉獻此生服務人群之後不久,眼見世上還有人連基本生活條件都不足,我就覺得沒有辦法接受超過我生活必需之外的東西。這一點,促使我將自己的生活條件降到最低的水準。我本以為會很難,以為要費一把勁才能做到,其實大錯特錯。非但不費力,反而感到出奇的平靜喜悅,因而使我堅信,多餘的財物真是多餘的負擔。

當然我不是說每個人的情況都一樣,你們所需要的也許比我所需要的要多很多,比方你有家庭,你就得要給孩子一個安定的家。但是我真的認為,任何超過必需品(包括非物質方面的必需品)之外的東西都是負擔。你只要擁有它,你就得照顧它!

簡樸生活帶來很大的自在,這自在使我內在與外在的生活相符。

淨化

除了上述四項準備之外,我發現還需要從好幾個方面來淨化自己。

第一層最簡單,就是淨化身體。

曾經有段時候我也有依賴咖啡因的習慣,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是來一杯咖啡。有天早晨,剛喝掉那杯咖啡,我坐著瞧著杯子,跟自己說:「你早上就是靠這東西才能振作!我再也不要被咖啡因所左右了,到此為止!」就這麼戒了,從此再也沒碰過咖啡。也曾想念過幾天,不過,我自己比那杯咖啡還要有力量!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是我奉行的圭臬。可是後來我驚覺:如果我仍舊吃葷的話,就是在違背這個道理,現在起,我絕不再殺害任何生命,即使是雞或魚也不殺。因此我立即斷了葷食。

後來又從一位大學教授寫的一本書中得知:用來生產我們所吃肉類所需的土地,是種植農作物所需土地的許多倍(譯註)。既然我希望上天的子女都能免於飢餓,我就更應該吃素了。

當前的難題,是我們還沒學會不要自相殘殺。至於不殺一切生靈,這功課於大家來說還早了一點兒,但是對於已經知道該怎麼做的人,就應該儘力循自身最高覺悟而行。

自從我知道白麵粉與白糖有害健康後,就馬上不吃了。在知道口味重的加味食品很不好的時候,我也不吃了。在明白所有加工食物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成份後,我也立刻戒了口。現在連絕大部分的自來水都是多種化學劑調成的「綜合飲料」。

吃什麼東西能滋養身體,我差不多都知道了,因此我非常健康。我享受所吃的東西,然而我是為生而食,不像有的人為食而生。而且我知道什麼時候該停嘴不吃,我不會被吃所奴役。

人也可能吃了一大堆東西之後還覺得餓,那是吃的東西不對。其實,常常吃一大堆不該吃的食物也可能會搞到營養不良。你可以從只吃有益的、完全的食物開始,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吃時如我一樣細嚼慢嚥。然後,再用許多有意義的事情填滿生活,滿到幾乎沒空去想吃這件事,把吃變成人生中次要的部分。

在日常的飲食睡眠作息中,我比你們有機會接近大自然。每天我飽吸新鮮空氣,曬夠太陽,我會儘量在日暮時就寢,睡足八小時。我的運動就是走路,一邊走一邊甩手臂,這樣就已經是完全的運動了。

你們或許會想,這身體的淨化大概是大家最願意做的部分吧?不然。由我的實際經驗,這反倒是大家最不愛做的一步,因為這意味有些壞習慣要改掉,而壞習慣往往是我們牢牢抓著不肯放的。

  ~~~

第二層要淨化的是意念。

如果你明白意念的力量有多麼大的話,你就絕對不會再升起不好的念頭了。念頭若是正面的,能產生很大趨吉避凶的力量,念頭若是負面的,則真的會致病。我不吃無益的食品,也不動無益的念頭。戒之慎之,無益的念頭會比無益的食物更快毀了你!無益的念頭才是真正該小心提防的東西。

我說個故事,是某人如何受不好的念頭影響的例子。我認識他時,他六十五歲,有所謂慢性病的症狀。我與他談過話後,感覺他人生中有些怨結未解,但一時間尚無從著手幫他,因為我看他和他太太、已長大的小孩以及朋友間都處得還不錯,然而他的怨結一直都在。後來才明白,他心中懷恨的對象是他過世多年的父親,因為當年他父親讓他弟弟受教育,卻沒有讓他上學。他是個頗理智的人,所以我與他作了長談。由於他是長子,當年在他屆學齡之時,家中非常窮,他父親根本沒有能力供他念書。他下面有好幾個妹妹,其中好像有三個也沒有念書。他弟弟是老么,等到那個時候,他父親已經有點錢可以送他弟弟上學了。他倒沒有嫉妒他弟弟受教育,只是認為自己也應該有這機會。在他很理性的回顧往事,明瞭他父親對這兩個兒子其實已盡了最大的能力之時,他便能夠將對他父親埋藏多年的不平釋出了。所謂的慢性病漸漸消除,健康好轉,終至完全康復。

如果你對任何人心懷一絲一毫的怨恨,或存有任何不寬恕之心,務必儘快去掉,它傷害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光是做好事、說好話是不夠的,還要心存善念,才足以給你的人生帶來祥和。

  ~~~

在那段準備的期間裡,我只是一直在學,還沒有完全找到那真正的我。我對別人很能原諒包容,這點於我不是問題,但是卻很不能原諒自己。只要所作所為未達至善,我就會跟自己說:「你應該要更有智慧才對。」直到有一天,我在鏡前梳頭髮,看著自己,我說:「你這自大的傢伙!任何人不懂事你都可以原諒,憑什麼你就自以為比他們懂事呢?你並不比別人強。」

你一定要學會,像原諒他人一樣容易的原諒自己。然後更進一步,把耗在自責上的精力拿來改進自己。也就是在此之後,我才算是開始在靈性上有了一點點進步—因為你唯一能改變的人只有你自己。唯有在自己轉變之後,才可能啟發別人轉變。

讓信念與實際生活一致,著實花了我一段時間,所幸終於達成了。一旦達成,則成長的過程於焉開始,永遠不會停止。就在我依循著自性中至高的智慧而生活之後,更高的智慧便源源不絕而來。

  ~~~

第三層,是淨化欲望。

你所求的是什麼呢?是世間的享樂,是新衣服、新家具還是新車?既然你來此一趟的目的,是為了要使自己能與天道和諧一致,與自己在宇宙大藍圖中的角色相符合,那麼你之所求就應該集中在這個方向。將私欲轉成大願非常重要,這樣你才能一心只求實現上天的意願。只要認清自己在全體生命中的角色,並且實踐,就可以達到私欲與大願合一的境地。到那個時候,又有什麼東西是值得去求的呢?

  ~~~

最後一層,是淨化動機。

你做每件事的動機是什麼?如果純粹是貪心、是助長自我、是追求名望,那麼我勸你不要做。不管是什麼事,都不要出於這類動機來做。不過這不太容易,因為我們的行為動機都是很複雜的。至今我還沒看過有人的動機是完全的壞心眼。也許有這種人,不過我還沒碰過。我碰過的人,凡事動機好壞兼有。比如我遇過的一位生意人,他承認他做事的動機不頂高尚,但其中也夾雜著好的在裡頭:為了養家,為他的同胞謀福利。動機往往是多面的。

有一些團體,研究的是最先進的心靈教育,卻納悶何以一直沒有什麼收穫與進展。他們的動機是只求自己內心的安寧,當然,這是個自私的動機,存著這種心態是不可能如願的。追求內心安寧的動機必須是兼善天下,也就是服務、奉獻,是捨而不是得。想要所做的事得到好的結果,其動機一定要好。人生的奧祕就在服務與奉獻。

我認識一位不錯的建築師,看得出他是走對了行,但是動機並不正確。他的動機是賺大錢,與同行競富較榮。他拼命工作,累出病來,不久後遇到了我。我便帶他做一點義工,再和他談談因服務他人而帶來的喜悅。我知道他只要體會到服務的喜悅之後,就絕不會再回到以前純粹自利的生活去了。其後我們保持聯絡了一陣子。幾年後我順道去看他,他像脫胎換骨似的,簡直都快認不得了,不過仍在做建築師這行。我去時他正在畫圖,指著圖給我看說:「你瞧,我這樣設計,一方面符合業主預算,一方面蓋在這塊地上也會很好看……」他的動機是服務業主。他完全改頭換面,整個人容光煥發,他太太說他的業務蒸蒸日上,遠近的人都來請他設計住宅。

我遇過有些人必須換工作才能改變人生,但是也有更多人只需將動機轉變成服務他人,命即隨心而改。

譯註:根據美國拯救地球組織之統計,美國農地的64%用於生產畜牧所需之飼料,而用於生產蔬菜與水果的農地只佔2%。每二點三秒,地球上就有一個兒童因飢餓或營養不良而死,而美國所生產穀類的百分之七十是用於餵牲口。每生產一磅牛肉,需流失三十五磅的表土。美國的水井與河流過半數已因畜牧業而污染。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