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25年08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25年08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走出悲傷 接上生命的喜悅雷久南
自然生活
樹的情緒  愛藍娜.摩爾
華德福教育
教師討論會第七講( 上)  史丹勒博士主講、潘定凱譯
心靈湧泉
步向內心安寧一選輯七 俞靜靜
以美好的意念 重塑我們的世界  邱麗惠
《書摘》
靈魂的歷程與歸宿(十三) 俞靜靜 譯介
前世今生 靈魂療癒的方法   邱麗惠 摘錄
也許你想知道
楞嚴經說什麼之二  潘定凱
《人智學經典系列》
奧秘科學綱要第二章一人類的組構 史丹勒博士主講潘定凱譯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步向內心安寧
步向內心安寧 和平使者生平自述 選輯七

和平使者生平自述 選輯七

第六章 面對人生的難題

人生在世,之所以會有種種不如意,是為了要讓人學到依天道而行,而這天道是明確不變的。但是人往往依著自我意志行事,未必會遵從。遵從者,事事和順;不遵者,障礙重重。

同樣的,社會在失序的時候,也會產生共同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真正作用,是為了把社會導歸於祥和。每個人不僅從解決個別問題的過程中能學習成長,從解決共同社會問題之中也同樣能學習成長。

以前,我認為碰到困難是很討厭的事,因此就會想辦法擺脫或逃避,或想要別人來幫我解決。有一天,我領悟到了困難本身的奧妙作用;那真是我人生中的偉大時刻。

  ~~~

有人會希求一生都沒有困境,不過我可不希望任何人過這種日子。我希望的,是你們每個人都具備圓滿化解困難的潛能,從而成長。藉著困境,成為你學習和成熟的經驗。沒有障礙的人生是空洞的,缺乏心靈成長的機會。

我碰過一個真的是什麼困擾都沒有的女人。我在紐約上廣播電台的夜間節目,她聽到了,就打電話到電台找我,邀我去她家暫歇。而我本來打算晚上去客運車站過夜的,於是便答應了。過了一會兒她派了司機來接我,一進她家門,那可真是進了百萬富翁的家了。和她談過話之後,發現她如小孩一般的不成熟,我心裡就不免納悶。後來才了解,原來她一直都被一群僕人和律師所守護包圍著,一點問題也不需自己面對之故。因此她從來都沒有碰過任何不如意的事,沒有機會讓她進步,才會這麼不成熟。

困難的真貌其實是福氣。

  ~~~

如果我替別人把問題都解決了,別人就不會進步,也永遠沒有成長的機會;這對他們很不公平。惟有好好的把問題化解,心靈才能成長。上天是不會給我們力不能逮的難題的。如果你面臨很大的困難,只是表示你有解決這麼大困難的能力,所以沒什麼好喪氣的。正由於困境是增長內心力量的機會,困境越大,成長的機會也越大。

  ~~~

煩惱若因財物而起,往往是在提醒我們應該多花點心思在精神上,而不是物質上。有時之所以會有身體方面的問題,只是在顯示我們的身體不過是個暫存的皮囊,真實的是那不滅的、驅動皮囊的實性。一旦我們能想:「謝謝老天給我這些助我增長靈性智慧的難題」,那麼困難已不再是困難,反而變成機會。

  ~~~

很多小問題只因觀念不正確而起。因為人把自己當成宇宙的中心,再以此去衡量別人,當然這樣是不會快樂的。要快樂,就唯有用正確的觀點看一切事物,那就是:所有的人在上天的眼中都同等重要,而且各自賦有天賜的使命。

我舉個例子,是一個女子找到自己天賦使命的曲折經過。她四十出頭,單身,自己工作養活自己。偏偏她又很討厭那工作,弄到都因此生病了。起先她去看心理醫生,醫生說會幫她調理到能適應工作。調理了一陣子後,回去上班了,結果還是差不多。就在再度因此而病之後,她來找我了。我問她知不知道她今生的使命是什麼,她說:「我沒什麼使命。」

不對。她只是不知道自己的使命為何。如果是你今生該做的事,就應該會如我走上和平旅途一般的輕鬆愉快;所以我就問她喜歡的事有那些。她的興趣有三樣:彈鋼琴—不過還沒好到能以此為生;游泳—還沒好到能當教練;此外還喜歡蒔花弄草。

於是我替她謀了份花店的差事,這樣就有了個既可以弄花草又餬口的工作。她好喜歡,說這件事不要錢都可以做。不過另外兩件事也不可或缺,因為人不光是維生就夠的。游泳變成固定運動,很適合她的生活習慣;至於彈鋼琴,就成為她服務別人的方式,她去退休之家彈曲子給老人聽,帶著他們唱老歌,而且很有一套。這三件事組合出了一個美麗的人生,讓她變得很有魅力,一年多後便結婚了。這正是她所需要的人生模式。

  ~~~

有個人,臥病在床有好一陣子,我去看她時,馬上就可以從她緊繃的臉看出,毛病絕對不在身體上。大概談了還不到五分鐘,她就開始講一大堆她姊姊對她如何不好的事情。從她講的樣子,可以看出她必已一遍又一遍的向人訴苦,這苦一直縈繞於心,使她悶悶不樂。我把道理闡釋給她聽,告訴她,若能原諒別人,和她姊姊修好,她的健康就能好轉。「哼!那我還不如死掉算了!你不知道她有多壞。」於是這情形又拖了一陣子。

然而某一天黎明的時分,她寫了封生動優美的信給她姊姊,拿給我看。(順便提一下,黎明這段時刻是很神奇的。日落固然也不錯,唯有一點不同:日落時分人多半是醒著的,匆匆忙忙熙來攘往。黎明時分大多數人身心尚遲緩,或還在睡覺,而人在睡著時比較安詳。所以黎明破曉時分通常是作心靈功課的好時候。)我馬上到市區幫她把信給寄了,免得她反悔。回來的時候,她果然已經在後悔了—還好我搶先一步!她擔心了一陣子。她姊姊回信來了,信裡很高興她們倆能和好。結果你可知道,就在收到她姊姊信的當天,她就能下床走動了。我走的時候,還看到她在為和好的事高興的樣子。

老話是有道理的: 「恨」傷害的是自己,而不是被恨的人。

  ~~~

有的人,花在選車子上的時間不少,花在挑終身伴侶上的時間倒還沒挑車子多,糊里糊塗或身不由主的就進了婚姻的圍城。

除非你有像我對和平朝聖一樣的使命感,是不可隨便成家的,否則就不會幸福。還記得,有位女士和她先生實在合不來,我也不覺得他們倆人有什麼共同點,後來我忍不住問她:「當初你到底是怎麼會嫁給他的?」她答說:「那個時候我的朋友通通都結婚了,而他是我當時的最佳人選。」這種事多得很。你可曾奇怪為什麼那麼多人離婚?常常就因為人在結婚的時候,並沒有付託終生的想法。

此外,情絲難斷也很麻煩。我在作輔導工作時,常常碰到這種當斷卻未斷的感情問題。有一個個案是個十六歲的女孩子,不過她現在說不定已和別的對象快樂的結婚了。我常說時間能治愈所有傷痛。那時因為她的男朋友和別人結婚,她覺得心都要碎了。雖然那段過程她也很艱苦的才熬過來,但是我知道過一段日子她就能冷靜地看這件事。是需要點時間的;其實,因愛人死去而來的創傷,有時候恢復得比愛人變心的創傷還來得快。

■ 對治憂慮之方

活在當下!昨日已如夢,明日尚不可及,而一個好好把握的今天卻可以讓昨日成為美夢,變明日為希望。絕不要為過去煩悶,為未來擔憂。活在當下,而且好好的活。

擔憂是種習性,有辦法可以對治的。 我曾和一些上教堂的善良人聊過,發現他們還是有杞人憂天的毛病。這真是百分之百的浪費時間和精力。如果你會祈禱,那麼只要以信心去祈求,馬上你就自然而然的把擔心的事交給了上天,託付到了那雙最可信賴的手上;這法子是最棒的。開頭可能要反覆好幾次才會養成習慣(我也是這麼養成習慣的),以後凡事便先盡人事,再把其餘託付給天。

你擔憂的有多少是現在這一刻的事?「現在」通常沒什麼問題。一般而言,人不是為了那早該淡忘的過去煩惱,就是為了尚未到的未來擔心。我們往往忽略了現在,而 現在 才是上天讓我們活的唯一時刻。你若不活在每一個當下,就永遠沒機會好好的活;而你若真正活在當下,就沒有什麼可擔憂的事情。

■ 對治忿怒之方

還有幾種別的毛病,一種是發怒。怒氣不可壓抑,抑之則傷身;也不可發洩出來,發之則傷己傷人;應將之轉化,比如把這股巨大的能量用在做正事或者運動上面。

舉幾個實例你們就懂了。例如有位太太在發脾氣時,就把家裡的窗子全部洗一遍;另一位女士則是把地全部吸一遍,不管髒不髒;有人則坐下來彈鋼琴,從奔放的進行曲開始,等到漸漸冷靜下來時,彈的就是柔和的聖詩或催眠曲。這時候我就知道她沒事了。

有個男的呢,是把手動的剪草機推出來剪草。請注意,手動剪草機可是沒馬達的,你們八成還沒見過吧!他家草坪還很大的。當時我正住在隔壁。結果有一天,他跑來借這鄰居的動力剪草機,我和他聊起這事,他答說:「哦,不發脾氣的時候,我是推不動那部手動剪草機,把這麼大片草地剪完的。」你看,怒氣的力量何其大。

另一位先生用轉化的方法巧妙的挽回了婚姻。本來,他的脾氣壞到他年輕的太太都已經打算帶著兩個幼子離他而去的地步。後來他想:「我真的該改改了!」於是每次他覺得火氣快爆發時,不摔家裡的東西而出去跑步,繞著巷子一圈又一圈的跑,直跑到上氣不接下氣時,力氣用盡,怒氣也全消了。就這樣挽回了婚姻。這方法可真有效。幾年之後我又與他碰面,問他:「怎麼樣,還跑步嗎?」他說:「哦,偶爾跑跑,練身體罷了。不過我已經好幾年沒亂發脾氣了。」如果把怒氣用在正事上,就可以改掉暴躁的習慣。

這招對小孩也管用。記得以前我有個個案對象是個十歲小男孩,他媽媽對他的壞脾氣真是傷透了腦筋。有回在他沒發作的時候我問他:「你覺得做什麼最累?」他說:「大概是跑上屋子後面的小山吧!」答案在此。以後每次他媽媽看他快要發脾氣的時候,就推他出門說:「去,往山上跑。」非常有效。後來有個老師也碰到幾個類似的問題,我也建議她教那小男孩跑校園,效果一樣很好。

  ~~~

現在講一對夫妻的故事。他們兩人如果都在生氣,就出門去繞著巷子走,同樣路線相反方向,所以兩人隔一陣就會碰頭。一直到兩人可以平心靜氣的打照面時,就一塊兒走回家,討論剛剛是為何而吵,以後該怎麼做來補救。這實在是明智的做法。絕對別跟正在生氣的人講話,因為人在生氣的時候是不理性的。

有一個年輕媽媽有三個學齡前的小孩,她說:「我發脾氣的時候,就想出去跑步發洩,可是不行,我不能把三個小孩丟在家裡。到頭來往往把氣出在他們身上。」我就跟她講:「那麼試試在原地跑如何?」我都好像看到了她原地跑步的樣子。後來她寫信給我說:「和平,這法子真好,不只消了我的氣,還把孩子們逗得很開心。」

■ 對治恐懼之方

恐懼也是種習性。不但可經由後天學習而來,而且還往往是學來的。此外,恐懼感很難磨滅。而今我心中一絲恐懼也沒有,上天與我長在。

有位在大學教英文的女士,不論何時只要聽到遠方有一絲隱約的雷聲,就會歇斯底里。因為在她還很小的時候,一有大雷雨,她媽媽就會馬上跑到床底下躲起來,小孩子當然也跟著一起爬到床底下去。這就是一個自母親那兒學到怕打雷的例子。小孩子就是這麼樣學的。

  ~~~

人之所懼無非未知之事。那麼如何對治呢?就是 去熟悉了解所懼之事。就如同在了解了雷電的特性及所有安全措施之後,就不會再怕了一樣。

還有一個例子。我聽過有的女人怕老鼠,不論男女也都有怕狗的,但是這個女人怕貓—不是野貓,而是一般人養在家裡的貓。偏偏她的鄰居有貓,所有朋友也都養貓,每次碰到貓她就會尖叫、亂跑、歇斯底里。她跟我說她覺得每隻貓都想跳到她身上來咬她喉嚨。心理學家大概會說「她在嬰兒期被貓嚇過,長大後忘了,但是仍留在下意識裡。」或許是如此,不過這都不打緊,我的對治方法是「想要不怕貓,就需與貓熟」。結果她馬上回我:「不要!」我又問她:「那你怕小貓嗎?」她說:「如果是很小很小的就不會。」

於是我借了隻好可愛的小貓咪來。借的人說要暫借或收養都可以。我問她:「怕不怕這隻?」「哦!這小東西我不怕。」「好,現在開始你得跟牠作朋友,要餵牠,跟牠玩。」

至於故事的結果,想必你們也猜得到了。小貓終長成了大貓,而那時她已經捨不得離開牠了。

  ~~~

有人問我說,是不是多少還是應該保持一點畏懼感?我認為存有一絲一毫的畏懼心都是不健康的;不過,像過馬路前心懷戒懼、左右看看才過的情況自是另當別論。人本來就應該盡量為自己的安全著想,在過馬路前先看清車子也不過就是如此,並不能叫做「怕」,只是小心警覺而已,跟恐懼扯不上關係。比方說,在一塊平坦的大石面上有很多小卵石,為了怕摔跤,我一定會小心翼翼的走,不去踩到小石頭。這不是怕,只要必需的小心謹慎罷了。

■ 有益的靜心法

我要和大家分享下面這個簡易的靜心法。首先,想想我們是不是身處上天的守護之中?要認清你是上天疼愛的子女,祂永遠在呵護你。接納上天……接受上天的庇護……無所恐懼。

這臭皮囊不是你,這執著自我為中心而任其擺布生命的也不是你。要認清你的本性是以上天為中心的。天堂在你心中。基督在你心中。永生不滅。祂即是你的本來面目。

寧靜……而止……了知……我即是上天

寧靜……而止……了知……我即是

寧靜……而止……了知

寧靜……而止

寧靜……即是

寧靜……

    寧靜……

        寧靜

而現在,明瞭了我們都是上天完美的子女,永生不滅,就應該心懷仁愛,好好走各人要走的路,並且在心靈上永遠相契相連。願上天保祐大家,和平降臨。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