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華德福教育 — 《教師討論會》第七講(上)
史丹勒博士 主講 潘定凱譯
【譯註:史丹勒博士最初講華德福教育時,每天的課程安排如下: 第一堂課是講華德福教育的基礎理論—《人學》,第二堂是《教師實作指南》。第三堂是《教師討論會》。 《人學》已經翻譯完成出版。此專欄將依照此每天上課順序翻譯每天的《教師實作指南》與《教師討論會》。讀者會比較容易看到當時此華德福教育系列演講課程每天的原貌。】 上一期是《教師實作指南》第七講(下),本期為《教師討論會》第七講(上)。 講於斯圖加特,一九一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今天我們將嘗試一項需要屏住呼吸更長時間的練習。 演說練習:
只有適當的把文句如上分割,才能實現企圖的目標。然後你要令你的呼吸有適當的節奏。這個練習的目的是如同你用聲音做槓上體操,是為了調節呼吸。 在諸如Erfüllung 和 Wollen 這樣的字中,兩個「l」都必須發音。你不應該把「h」音插入第一個「l」之後,而是兩個「l」必須一個緊接一個的發音。 你還必須盡量避免用嘶啞的聲音說話,而是要去培養你聲音裡的音調,從胸腔深處發出聲音,以充分表現母音的地位。(所有奧地利人的聲音都很細小!) 在朗讀上述每一行之前,應該有意識地調整呼吸。當你閱讀時,一起出現的單字也屬於一起。 你知道我們通常還會做以下演講發聲練習: Barbara sass stracks am Abhang 或: Barbara sass nah am abhang 或: Abraham a Sancta Clara kam an
故事—駿馬和公牛。 一個粗野的男孩騎著一匹烈馬飛奔而來。 一頭野牛對著馬喊道:「你太丟臉了!我才不要被一個小伙子管著騎著!」 馬回答道「但是我會讓他騎」「因為甩掉一個男孩,對我而言有何榮耀啊?」 教師們都大聲朗讀了這則寓言。 史丹勒博士:相信你們都很常聽到這個寓言,你肯定會感覺到它是以十八世紀許多其他作品和寓言的特定風格寫成的。你會感覺到它們好像還沒寫完,就像其他事情還沒有完全完成的事一樣。 史丹勒博士再次大聲朗讀了這則寓言。 史丹勒博士:在二十世紀,這個寓言會這樣續完:「這或許是公牛的榮耀!如果我是藉著固執地站著不動來尋求榮耀,那就不是馬的榮耀,而是騾子的榮耀!」在今日就是這樣續寫完成。然後孩子們就會立刻注意到,榮譽有三種;公牛的榮譽、馬的榮譽和騾子的榮譽。公牛是把男孩拋出去,馬是靜靜地馱著他走,因為這是俠義的表現,騾子固執地站著不動,因為那就是騾子的榮譽感。 今天,我想為你們提供一些關於你們課程主題的討論材料,因為我們明天將特別考慮七到十四歲的孩子。(請見教師實用指南第八講) 所以我們現在將討論一些可以指導你們的事情,在我介紹完之後,你們只需要一本普通的參考書來擴展我們在討論中提到的各種事實。今天,我們考慮的不是如何獲得我們教書的實際主題,而是如何珍惜和培養我們內心中那蘊含著未來的「教育精神」。你會發現,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是年紀最大的的班級的工作。(最初的華德福學校是一 ~ 八年級所以是指十三 ~ 十四歲的孩子) 因此,我想討論一下與十一世紀至十七世紀歐洲文明史相關的內容。你必須始終記住,向孩子們教授歷史應該始終包含主觀因素,當你教成年人時,或多或少也是如此。不應該把觀點和主觀想法帶入歷史,這句話說起來容易。你可能會將此定為規則,但卻無法遵守。以世界上任意國家的歷史為例。如果不是你必須自己將事實分組,那就是你會發現,以近代歷史而言,其他人已經將這些事實匯總整理好了。 例如,如果你想描述古日耳曼民族的精神,你就會轉向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亞》(Germania of Tacitus)。但塔西佗是一個非常主觀思想的人,他所呈現的事實都是按分組清楚安排的。你只能希望透過以自己的方式整理事實,或利用其他人以類似方式整理過的資料,才能成功完成任務。你可以從文獻中找到例子來證實我所說的話。 特賴奇克(Treitschke)撰寫了幾卷《十九世紀德國史》。這讓赫爾曼•格林(Herman Grimm),也是位有能力的法官,感到高興,但卻讓許多協約國(一九○七英法俄聯合以制衡德意志帝國的組織)的追隨者感到震驚。但是當你閱讀特賴奇克的作品時,你會立即感覺到他的優秀之處在於他將事實分組時帶有非常主觀的色彩。在歷史中,重要的是能夠對起作用的潛在力量和權力做出判斷。但你必須意識到,會有這一個人的評判比較成熟,但另一個人的評判則不太成熟,後者根本不應該做出任何評判,因為他們對潛在的力量一無所知。前者,正因為養成了獨立的評判力,才能很好地描述歷史的實際進程。 赫爾曼•格林描繪了腓特烈大帝,麥考利(Macaulay)也描繪了他,但麥考利的眼界完全不同。格林甚至專門撰寫了一篇文章來批評麥考利的文章,並從他的角度說道:「麥考利所畫的腓特烈大帝就像一位鼻子上沾著鼻煙的英國貴族的醜陋面孔!」唯一的區別是格林是十九世紀的德國人,而麥考利是十九世紀的英國人。如果發現一個是正確的,另一個是錯誤的,那麼任何第三人對兩者做出評判都會是非常狹隘的。 你不妨選擇更激烈的例子。你們中的許多人都知道普通歷史書中對馬丁路德的描述。如果有一天你嘗試去讀天主教歷史書的話,你將會認識到一個你以前從來不認識的馬丁路德!但當你讀完它之後,你會發現很難說這種差異只是觀點不同。未來的教師必須克服的正是這種源自於國家或信仰的觀點。 所以我們要努力使教師具有寬廣的胸懷,達到具有寬廣的人生觀的境界。這樣的心態會讓你對歷史事實有自由和廣闊的視野,而巧妙地安排這些事實將使你能夠向你的學生傳達人類進化的秘密。 現在,當你想讓孩子們了解十一世紀到十七世紀的文化歷史時,你必須先描述十字軍東征的原因。你會描述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進程,以及它們如何逐漸停滯,未能實現應有的目標。你會描述當時在歐洲大部分地區蔓延的禁慾主義精神—透過教會的世俗化(或與這種世俗化相關的任何情況),到處都出現了像克萊爾沃的伯納德(Bernard of Clairvaux 1090 ~ 1153修道改革運動的傑出領袖,被尊為中世紀神祕主義之父,但也因他的感染力促成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這樣的人,他們天性充滿內在虔誠,這種虔誠給別人留下了他們是奇蹟創造者的印象。你可以試著從參考書中了解這類人的傳記,然後為你的學生生動地講述他們的故事。你可以嘗試在他們面前喚起那種激發那些偉大的東方探險的鮮活精神—因為他們在當時的觀點中是強有力的。你必須描述這些探險是如何透過隱士彼得(Peter of Amiens 1050 ~ 1115 促成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天主教士)和沃爾特(Walter the Penniless隱士彼得的副手),以及隨後的戈弗雷(Godfrey of Bouillon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將領)和其他人發起的。 然後你就可以講述這些十字軍東征是如何向東方進發的,以及大量的人是如何的,通常是在他們到達目的地之前,就喪生了。你當然可以向十三到十五歲的男孩女孩描述這些探險隊是如何組成的,他們如何在沒有任何組織的情況下出發前往東方,以及有多少人因為條件惡劣以及不得不強行穿越外國和異族而喪生。 然後你必須描述那些到達東方的人最初是如何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你可以談論戈弗雷所取得的成就,但你也必須展示後來的十字軍東征與希臘政策之間的對比—希臘人如何嫉妒十字軍的所作所為,認為十字軍的目標與希臘人自己計劃在東方做的事情背道而馳。從根本上來說,希臘人和十字軍一樣,都想將東方的利益納入自己的利益範圍。生動地描繪十字軍的目標是如何的激起了希臘人的反對。 然後我會建議你描述一下東方的十字軍是如何沒有去對抗西亞的東方民族,反而是開始內部相互爭鬥的。以及歐洲各民族,特別是法蘭克人及其鄰居,如何開始為爭奪征服權而爭吵不休,甚至拿起武器互相對抗。十字軍東征起源於狂熱的激情,但內心的不和諧情緒控制了參加十字軍東征的人。此外,十字軍和希臘人之間也起了對抗。 除此之外,在十字軍東征時期,我們發現教會和國家之間也對立,而且這種情況變得越來越明顯。也許還有必要讓孩子們了解一些真實的事情,儘管它的所有基本要點都被歷史作家的偏見所掩蓋。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領袖戈弗雷的真正意圖是征服耶路撒冷,以平衡羅馬的影響。他和他的同伴們並沒有向其他人公開說出這句話,但他們的心裡卻發出戰鬥的吶喊:「耶路撒冷對抗羅馬!」他們彼此說道:「讓我們高舉耶路撒冷,使它成為基督教的中心,這樣羅馬就不再佔據這一地位了。」這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根本動機,可以巧妙地傳達給孩子們,這樣做很重要。 這些都是十字軍所承擔的偉大任務,逐漸在這情境變遷中產生的其他任務也同樣偉大。漸漸地,十字軍變得不夠偉大,無法在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承擔這樣的任務。因此,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十字軍中逐漸出現了放蕩和不道德的行為。 你可以在任何一本歷史書中找到這些事實,它們可以說明事件的整體進程。你會注意到,我今天在安排事實時,實際上是不帶偏見地進行描述,而且我會嘗試以純粹歷史的方式描述從十一世紀到十七世紀在歐洲發生的事情。 我們常常可以透過假設來闡明歷史,所以讓我們假設法蘭克人征服了敘利亞並在那裡建立了法蘭克人的統治—他們與希臘人達成了諒解,為他們留下了空間,並將小亞細亞西部的統治權交給了他們。這樣,希臘人的古老傳統就得以實現,北非就成為希臘的領土。這樣就能對後續事件形成平衡。希臘人統治北非,法蘭克人統治敘利亞。這樣,他們就不會互相爭吵,也不會失去自己的領土,而破壞力最強的東方民族—蒙古人、馬穆魯克人和土耳其奧斯曼人的入侵也會被阻止。但由於十字軍的不道德,以及他們無法完成任務,蒙古人、馬穆魯克人和奧斯曼人佔領了十字軍試圖「歐洲化」的地區。因此,我們看到,對十字軍東征的巨大熱情在廣大地區引起的反響,遭到了另一方的反擊。我們看到了穆斯林蒙古人的推進,他們建立了軍事暴君,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歐洲的恐怖,並給十字軍東征的歷史蒙上了一層陰影。 你看,透過描述這些事物並從參考書中獲取必要的生動描述,你可以在孩子心中喚起文明進步的圖像—這些圖像將永遠存在於他們心中。重要之處就是給孩子們這些圖像。他們最初會透過你的生動描述在心識中浮現。如果你能向他們展示一些這個時期的藝術作品、著名畫作,你會發現這支持了你的說法。 這樣,你就清楚地向孩子們解釋了十字軍東征期間發生的事情,並讓他們自己在心識中描繪這些事件。你已經向他們展示了事情的陰暗面,即蒙古人和穆斯林所造成的恐怖,現在最好再加上另一面,即所發生的好事。 向孩子們生動地描述向東方遷移了的朝聖者如何了解那裡的許多新事物。例如,當時歐洲的農業非常落後。在東方,這些西方朝聖者可以學到更好的耕種土地的方法。這些去到東方並隨後返回歐洲的朝聖者(其中許多人確實返回了)帶來了有技巧的農業方法知識,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歐洲人要將這歸功於朝聖者帶回的經驗。你必須向孩子們生動地描述這一點,讓他們能夠親眼看到它—十字軍東征之前,小麥和其他穀物的產量不高,株體較小,穗子稀疏、顆粒不飽滿,而十字軍東征之後,它們就飽滿多了。用圖片描述這一切!然後你還可以講朝聖者如何真正了解當時在東方發現的、而在歐洲還不為人知的產業。西方在許多方面比東方落後。義大利城鎮和其他北部地區的工業活動之所以能夠如此蓬勃發展,全都歸功於十字軍東征。我們也要感謝他們為我們帶來了新的藝術動力。因此,你就可以喚起當時文化和精神靈性進步的心中圖像。 (《教師討論會》第七講上。下期續第七講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