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奧秘科學綱要》是人智學經典之一,稱為「奧秘科學」是因為其主要內容是講非感官世界—不是肉體感官能感知的世界,主要是指肉眼不可見的世界,也就是有天眼才看得到的世界,所以稱為「奧秘」。而因為這種天眼的能力,是可以自我開發,然後自己可以證明史丹勒博士所說的一切,這自我證明就是「科學」。這些「奧秘」包括了人類在宇宙中久遠的進化歷史,人類由非物質進化到物質的身體的過程,以及非物質的身體與非物質的宇宙是如何在我們的生命幕後運作等等。僅此譯出,以饗讀者。 第一章 奧秘科學的特徵 「奧秘科學」,這個古老名詞,作為了本書內容的名稱。這個詞可能會在今日讓許多人起反感。對許多人而言,它有一些令人厭惡的東西。它會引起嘲笑、憐憫的嘲笑,或許還有蔑視。這些人認為,這被稱為「奧秘」的思想只能是基於無用的、幻想式的夢想,在這種「所謂的」科學背後,只能潛藏著更新各種迷信的衝動,而那些理解「真正的科學方法」「努力實踐純粹智力」的人一定會適當地避免這些迷信。 這個詞對另一類人的影響則是,讓他們認為這個詞的含義一定會給他們帶來一些無法通過任何其他方式獲得的東西,並且根據他們的天性,他們被一種深度內在對知識的渴望或是靈魂昇華的好奇心所吸引。 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之間,根據每個人對這名詞的想像, 當然存在著各種可能的中間階段,會有條件地拒絕或接受「奧秘科學」這個詞。 不可否認的,對許多人來說,「奧秘科學」這個詞聽起來很神奇,因為它似乎滿足了他們對「未知」、神秘甚至晦澀難懂的知識的致命熱情。因為許多人不希望透過可以清楚理解的東西來滿足他們靈魂最深處的渴望。 他們的信念使他們得出這樣的結論:「除了世界上已知的東西之外,一定還有一些無法認知的東西。」他們出於對知識最深切的渴望,以他們沒有觀察到的異常荒謬的態度拒絕所有「已知」的東西,而只希望對那些不能透過普通研究得知的東西表示認可。要談「奧秘科學」的人最好記住這樣一個事實,即他所面臨的誤解正是由此類科學的捍衛者造成的—事實上,這些捍衛者的奮鬥不是為了知識,而是為了反知識。 本書是為那些不會因為某個「名詞」可能在不同情況下引起了偏見,而剝奪了他們內心的「公正性」的讀者而寫的。這項知識,可以說,不論從任何方面而言,都不是「秘密」,所以當然也不會是那種只有某些人透過命運的特殊恩惠才能獲得的知識。 如果我們考慮一下歌德在談到宇宙現象中「揭示的秘密」時的想法,我們就可說是正確的使用了「奧秘科學」這個術語。在這些現象中,未被揭示的「秘密」,當僅透過感官和相關的智力來了解時,就會被視為是知識的「超感官」狀態的內容。 對於那些認為「科學」只能是透過「感官」和「智力」所揭示的東西的人來說,「奧秘科學」中並沒有他們所要的科學。然而,如果這樣的人希望了解自己,他就必須承認,他拒絕了「奧秘科學」,並不是因為有充分證實的洞察力,而是因為他受到個人感受的操控。 為了理解這一點,只需要考慮科學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它對人類生命有什麼意義。科學的起源,就其本質而言,不是透過它所處理的主題來認識的,而是透過在對科學的努力之中升起的人類靈魂活動來認識的。 當靈魂精心闡述科學時,我們必須考慮靈魂的態度。如果我們只在關注感官表現時才養成進行這種活動的習慣,我們可能很容易認為這種感官表現是本質的東西,而我們不會覺知到人類靈魂中某一種特定的態度是只會在感官表現時才會被用到的。 然而,是有可能超越這種任意的自我限制的,除了特殊應用之外,還可以考慮科學活動的特徵。這是我們將非感官世界內容的知識指定為「科學」的基礎。人類的思想力量也希望致力於這一種「非感官」世界內容,正如它在另一種情況下致力於「自然科學」的世界內容。 奧秘科學希望將自然科學方法及其研究原則從那些限制了它們的特殊應用中解放出來,這些特殊應用將它們限制在了自己的範圍內—局限在了感官事實的關係和過程中。不過,奧秘科學同時也希望保留自然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其他特徵。奧秘科學希望以自然科學談論感官的方式來談論非感官。 自然科學用這種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維持在感官世界範圍之內,而「奧秘科學」則希願將心理活動用於大自然,作為一種對靈魂的自我教育,並將其所獲得的知識應用到非感官界領域。「奧秘科學」的方法並不談論感官現象本身,而是以科學家談論感官世界內容的方式來談論非感官世界內容。它保留了自然科學方法的精神態度,也就是說,它只堅持在那令自然科學研究成為一門科學的東西。因此,它可以稱自己為一門科學。 當我們考慮自然科學對人類生命的意義時,我們會發現這種意義並不能透過獲得大自然知識就全部得到,因為大自然知識就是在體驗人類靈魂本身所不是的那些東西而已。靈魂這元素並不活在於人類所知道的大自然之中,而是活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靈魂只是身居在大自然之中體驗自己。 在這種活動中,它最重要的成就乃是除了大自然知識之外的東西—就是它在獲取大自然知識中所經歷的自我發展。「奧秘科學」希望將這種自我發展的成果運用到那些超越了大自然之外的領域。奧秘科學家並不是想低估自然科學的價值。相反,他比自然科學家本人更渴望認可其價值。他知道,如果沒有自然科學思維方式的精確性,他就無法建立一門科學。但他也知道,透過真正穿透到自然科學思維的精神中獲得了這種精確性後,可以透過靈魂的力量將其保留並用在其他領域。 然而,這裡出現的一些事情可能會引起疑慮。在研究大自然時,比起研究非感官世界內容時的情況,靈魂會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所研究的對象的引導。在非感官世界研究中,靈魂必須在更大程度上擁有純粹的內在衝動,那堅持科學思維模式的能力,因為許多人無意識地相信,這只能透過大自然現象的引導才能做到,他們傾向於透過教條式的聲明做出相應的決定,一旦沒有這種指導,靈魂就會以其科學方法在虛空中摸索。 這些人還沒有意識到這種方法的特殊性。他們的判斷大部分是基於錯誤。因為如果科學態度還沒有透過對大自然現象的觀察而充分加強,則必然會出現錯誤,儘管如此,靈魂仍試圖在錯誤之下談論這世界的非感官領域。不言而喻,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許多不科學的對於非感官世界內容的討論。然而,並不是因為這種討論本質上無法科學,而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觀察大自然時該訓練的科學性自我教育被忽略了。 任何想要談論「奧秘科學」的人都必須根據剛才所說的內容,充分的清醒地看到那在沒有科學態度的情況下,對世界所揭示的奧秘做出定論時會出現的所有異常情狀。然而,如果我們在介紹奧秘科學的一開始就談論各種異常情狀,那麼對於有偏見的人而言,這些異常情狀就會使所有朝這個方向的研究變得不可信,因為他們的結論是:由於存在相當多的異常情狀,所有研究的努力都是不合理的。 然而,對於科學家或有科學頭腦的批評家而言,在大多數情況下,對奧秘科學的拒絕僅基於上述教條式的聲明,而以異常情狀為理由拒絕,往往只是一個無意識的藉口,因此與這些反對者的討論必定會徒勞無功。事實上,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止他們提出絕對合理的反對意見,也就是總體而言,確定相信別人是錯的人,自己是否擁有堅實的正確基礎呢? 因此,努力呈現奧秘科學的人,也只能提供他認為他有資格說的話。其他人可以來判定他所說的事是否正確。事實上,只有那些避開了所有教條主義宣言的人,才能了解他所傳達的關於宇宙事件所揭示的奧秘的本質。可以肯定的是,他有義務展示他的演講與知識和生命領域與其他成就之間的關係。他必須展示可能會有哪些反對的說法,以及生命中直接的、外在的、感官的現實在多大程度上證實了他的觀察。然而,他呈現主題時,絕對不應該試圖藉著他的說服藝術而非內容來產生效果。 關於陳述奧秘科學,經常聽到以下反對意見:「這些陳述沒提供證據;它們只是斷言這個或那個,並且說奧秘科學確定了這一點。」如果認為以下闡述的任何部分是按照這種方式提出的,就會產生誤判。我們在這裡的努力是,只要靈魂的本質允許,我們要藉著大自然知識讓靈魂的能力進一步進化,然後提請注意到這樣的事實:在這種進化發展中,靈魂會遇見超感官界的事實。 我們假設了每一位能夠理解本文內容的讀者必然會遇到這些事實。然而,當我們進入靈性科學領域時,就會遇見到與純粹的自然科學觀察的差異。在自然科學中,事實是在感官世界的領域中呈現出來的。自然科學的倡導者認為,面對感官事實的關係和過程,靈魂的活動是退居幕後的東西。 靈性科學的倡導者則必須將他的靈魂活動置於前台;因為只有當讀者以正確的方式將這種靈魂的活動作為自己的活動時,他才能得出事實。如果沒有靈魂的活動,這些事實或自然科學中的事實都不會出現在人類的感知中,但是人們並不了解這情形。它們只有透過靈魂活動才能進入人類的感知。因此,靈性科學的倡導者是假定了讀者是與他共同的在尋求事實。 他的闡述將以敘述的形式進行,描述這些事實是如何發現的,在他的敘述方式中,不是個人的隨想,而是自然科學訓練的科學思維將佔上風。因此,也有必要談談得到非感官、超感官能力的手段—任何一個熱衷於解釋「奧祕科學」的人很快就會發現,透過「奧祕科學」,他獲得了以前不具備的概念和想法。因此,他對他自己先前對於「證明」的本質的概念(也就是如何才算是證明了奧秘科學)也有了新的想法。他學到,對於自然科學的闡述,「證明」可以說是從外部帶來的東西。然而,在靈性科學思維中,靈魂在自然科學思維中用來做「證明」的這項活動,已經存在於「尋找事實」這件事之中。 真正走過這條路的人都已經經歷了這個過程中的「證明」:透過外部拉進來的證明是不可能完成證明這件事的。(是你的內心認為這外在的證據證明了,對你而言才是真的證明)。大部分人沒有認識到奧秘科學的這項特性,於是招來了非常多的誤解。 整個奧秘科學必須源自於兩種可以紮根於每個人的靈魂中的想法。對於奧秘科學家來說,正如他在這裡所意指的那樣,這兩種想法表達了,如果我們使用正確的方法就可以體驗到的事實。對許多人來說,這些想法提出了著極具爭議性的說法,對這些說法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意見。它們甚至可能被「證明」是不可能的。 這兩個想法如下。第一,「可見」的背後存在著一個不可見的世界,它一開始就隱藏在感官和與感官相關的思維之外;第二,人有可能透過發展潛藏在他體內的能力,穿透到這個被隱藏的世界。 有人認為,不存在這樣一個隱藏的世界,人類感官所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的,各種有關它的謎題都會在感官下解答,儘管人類目前還遠未達到能夠回答所有存在問題的時候,感官經驗還有基於感官的科學終有一天會給出答案。 也有人說,我們不能認為可見的事物背後沒有隱藏的世界,但人類的認知能力卻無法穿透入其中。他們有無法逾越的界線。讓那些需要「信仰」的人在這樣的世界中尋求庇護:建立在確實事實基礎上的真正的科學不可能關心這樣的世界。 第三類人認為,如果一個人希望透過他的認知活動進入一個他放棄所有「知識」並滿足於「信仰」的領域,那就是自以為是。這種觀點的追隨者認為,弱小的人類想要進入一個本應只屬於宗教生活的世界是錯誤的。 也有一種通俗的想法是,感官世界的事實是每個人都可能了解的,但對於超感官的事實,這只是一種個人的意見,在超感官方面,任何人都不應說有著普遍認同的確定性。 當然還有其他各種想法。 很明顯,對可見世界的觀察會產生一些謎題,這些謎題永遠無法從該世界本身的事實中解開。儘管與這些事實有關的科學可能已經進步到極限了,但它們還是永遠不會有解答。因為可見的事實,其內在的本質,就是清楚地指向一個隱藏的世界。凡是看不出這一點的人,就是對感官世界的事實中隨處出現的謎題,關閉了自己的心智。他拒絕理解某些問題和謎題;因此,他認為所有問題都可以透過感官的事實來回答。 他想要提出的問題,確實都可以透過他期望將來會發現的事實來回答。這一點也許很容易承認。但是,不提出任何問題的人,為何還要等待某些事情的答案呢?那些為奧秘科學而奮鬥的人只是說,對他來說這些問題是不言而喻的,並且必須將它們視為人類靈魂的完全合理的表達。科學不能因為禁止人類提出無偏見的問題而受到限制。 認為人類認知存在著不可逾越的界限,這種觀點迫使人類在肉眼不可見的世界面前停止不前。我們必須回答說,毫無疑問,用肉眼認知方式找到進入肉眼不可見的世界的途徑是不可能的。無論是誰,若認為這種認知形式是唯一可能的途徑,則除了人類被拒絕進入可能存在的更高世界之外,他不會得出任何其他觀點。 然而,我們可以這麼說。如果能夠發展出另一種認知,那麼這個認知就很可能帶領我們進入超感官世界。如果這種認知被認為是不可能的,那麼我們就會得出這樣的觀點:所有關於超感官世界的討論都顯得純粹是無稽之談。然而,從公正的角度來看,這種無稽之談觀點的唯一原因可能是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不了解這另一種認知方式。然而,一個人怎麼能對自己承認無知的事情做出判斷呢? 無偏見的思維必須堅持這樣一個前提:一個人只應該說他知道的事情,不該說他不知道的事。這種想法只能說一個人有權利表達他自己所經歷過的事情,但對他不知道或不想知道的事情,他無權宣布這是不可能。我們不能否認任何人都有權利忽視超感官世界,但此人,不論在他知道的事情上,或是無法知道的事情上,永遠沒有任何的理由宣稱自己是權威。 對於那些聲稱「穿透到超感官領域」只是自以為是的人來說,奧秘科學的解釋必須引起人們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穿透到超感官領域,是可以做到的,如果我們讓這能力停滯不前,而不是開發和利用它們,那就是對這天賜能力的一種罪過。 (第一章未完 下期續)
|
本期目錄 | 上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