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也許你想知道(四十八) —《淨土法門》說什麼 之八
—《法滅盡經》與《般舟三昧經》 潘定凱
前期的《三時繫念》說明了這個法事在超渡亡者的同時,也是在勸說生者,心念沾染情欲乃是苦的根源,而「念佛」就是一個非常方便的方法,將專注於情欲的心,轉移到「念佛」上,久而久之,成為習慣,於是讓我們脫離沾染。 因為專心「念佛」時,自然就會暫停這個世界從靈界的層次,社交情緒的層次與物質的層次等各層次從四面八方傳給我們的川流不息的世俗思維。因為念「佛」,這個「佛」的一生就是在示現「離開世俗生活」、「離開世俗思維」的清淨生活,也就是一種「淨土」的生活。這種潛意識的能量,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藉著佛號一點一滴的影響著、改變著我們,薰習著那「往生淨土」的意願。這一點在另一本淨土的經典《般舟三昧經》中解說得很明白。 《般舟三昧經》值得一提,還有另一個原因,因為在佛對未來的預言—《法滅盡經》中,提到在這個世界走向敗壞滅亡的時候,最先會消失的佛經,就是《楞嚴經》與《般舟三昧經》。 我們先來看看,《法滅盡經》中所說的,世界走向滅亡的情形。 在佛法要漸漸滅去的時候,這個充滿各種污染的世間,魔道會興盛。魔會令喜好魔道的人進入佛門成為出家的沙門比丘,以佛門弟子的身份破壞搗亂佛法。他們會喜歡穿很好的袈裟或不穿袈裟而穿著俗人穿的衣服,做著飲酒,吃肉,殺生,貪昧之事。沒有慈悲心,互相憎恨忌妒。 那時候會有菩薩,緣覺(看到世間因緣如四季變化、花開花落等就能覺悟的聖者)以及阿羅漢,精進認真的修德行,敬待眾人,為人們所尊重。他們以平等心,教化眾人,憐惜窮人照顧老人,躬親教育幫助窮困病苦。教眾人持經供佛,作種種功德善行,本質就是感恩向善,不侵害人,毫不自私的貢獻身心與財物救濟眾生,忍辱負重,仁慈和善。 但是那時只要有這樣修行的善人,就會被行魔道的沙門妒忌,毀謗他們,造謠他們的惡行,甚至驅逐他們,令他們無法留住於寺廟。這些惡人不修道德,任寺廟空置荒蕪,久不修復終至毀壞。這些惡人貪婪的積聚財物,不修福德。販賣奴婢,安置田產,梵燒山林,傷害眾生,沒有慈悲心。甚至令修行的比丘為奴,比丘尼為婢女。這些惡人沒有道德修養,男女無分別,都是行淫亂之事,令修道的事在世間漸漸淡薄衰亡都是這些惡人造成的。有的惡人是因為國法規定入寺廟成為沙門就可以避兵役,於是進入寺廟但不守戒律。在每月的初一、十五,雖然美其名為誦經持戒日,卻厭倦懈怠,並不想聽經聞法。講經時就省前略後,講不完全。有人不明白時,又斷章取義的胡說,不肯找懂經的人研究清楚再說。又傲慢求名,虛假的表現一些文雅的言詞與行為,希望得到榮燿與眾人的供養。這些行魔道的比丘,命終之後,神魂將墮入無間地獄,惡行的罪報—地獄、餓鬼、畜生的三惡道都會經歷。在如恆河沙般多的世界生滅—「劫」—之後才會將惡道的罪業報盡,投生為人,但仍然會因為尚未消除完畢的惡業,出生在偏遠之地、沒有佛門三寶的地方。 正法將滅之時,女人會精進修行,並恆常作功德。男子卻鬆懈怠慢,連正法相關的詞語都不說。看待沙門如糞土,對佛法沒有信心。正法於是將滅去。那個時候天上的天人會悲傷流淚。人間則氣候不調,旱災大水,農作物無法收成。流行病橫行,病死的人很多。人民雖然勤苦,朝中政客卻只求享樂,刻薄法令,不順應民情。惡人便如此越來越多數目如海中沙,相形之下善者少到如同只有一兩個。這都是大劫將至,世界滅亡的先兆,白晝黑夜的時間都開始轉短,生命流逝轉快。人們四十歲就白頭。男人會喜好淫佚,致使精盡早亡,男人壽命變短,平均壽命六十左右。女人壽命較長,可以有七、八、九十甚至百歲。 大劫到的時候,會忽然間大水淹起,沒有退水的時候。世人雖不相信大水不會退,但這就是未來的常態。於是眾生不分人或動物,不分貴賤,都會這樣沉溺漂浮在大水中,被水中的魚鱉吞食。 那時的菩薩,緣覺,阿羅漢,被魔子魔孫驅逐。這三種聖者於是遁入山林福德之地,反而在自行守道之中得到悅樂,壽命也延長。月光菩薩在天人衛護下出世,共同輪值復興正道,正道於是興盛五十二年。之後,《首楞嚴經》,《般舟三昧經》,先行滅去。十二部經就如此先後滅去。不再出現,經書打開也不見文字。佛門袈裟自然變成一般的服裝。 所以,正法滅亡時,那最後興盛的五十二年,可以用油燈比喻,即將熄滅的油燈會突然更明亮,之後就完全熄滅。正法滅猶如油燈火滅那樣。在這之後發生的事,難以一一盡說。 如此之後,人類在受苦中明白了修善的重要,再從罪惡中漸漸變善,逐漸的增長善業之後,又過了幾千萬年,彌勒菩薩來到人間成佛。當時天下太平,風調雨順,五穀滋茂,樹木非常高大,連人類都高八丈。當時的人壽都是八萬四千歲。彌勒佛時期,得佛法濟渡的眾生數量不可計算。 以上就是佛法滅去又復興的過程,也是世間—這個地球—在大水災難中滅去後漸漸恢復繁榮昌盛的過程,這就是古人說的「滄海桑田」—陸地變大海,大海變陸地的過程。
《法滅盡經》中說到,《首楞嚴經》,《般舟三昧經》這兩個經典會先滅去,為什麼呢?因為《首楞嚴經》就是將這個世界為何會生滅,生命為何會有各種形態與善惡報應等秘密都講完了,但因為惡人越來越多時,《首楞嚴經》這種善法知識便會自然的漸漸隱去。這是因為根據世界生住異滅的法則,世界的運勢,本來就有著上升下降,上升就是善人善法漸增的「增劫」,下降就是善人善法漸減的「減劫」,就像海裡的波浪有高有低,「劫」是世界生滅的時間單位。當世界沉淪的「減劫」,因為眾生的惡業,經書滅去。但是經書的滅去,並不一定是找不到經書,還有另一種可能是,就算善法的經書在眼前,你也看不到。 這兒有一個在網上登載的一位法師說的故事,可以說明這情形,與大家分享。 『有一天,有一個人來,個子很高,但是臉色黑的不得了,走進來臭得不得了,我把門開著,窗子也開著,整個房間還臭,那種惡臭味,哎呀,那叫業障,真是結果他就跟我說這個事情,他練氣功練得走火入魔了,當時是別人講他的情形,他自己精神還不是很正常,別人說他練氣功練得走火入魔了,老是覺得不想活了。不想活就不想活吧,跳河他不跳,他跳糞坑,跳糞坑裡別人還得救他,救的人都弄得一身臭,救上來還得把他丟到河裡去洗。他除了自己想死之外,他還想那種自殺式、爆炸式,他想去買炸藥包,想炸這個、炸那個,走火入魔得很厲害。到處打聽怎麼可以救,後來碰到學佛人說,若走火入魔了,我們佛教有《楞嚴經》可以降魔,但是要皈依佛門,結果就把他帶去皈依佛門。皈依了之後別的師父跟他說念《楞嚴經》。就捧著《楞嚴經》回去念了,但沒有用。 之後輾轉聽別人介紹,到我這裡來,來跟我講的時候,他就講了他的感受,他說我打開《楞嚴經》看不到字,就是一張白紙。哇,我這時候才驚呆了,佛所講的真的是這樣啊,以後魔障重的時候,業障重的時候,《楞嚴經》打開只有白紙沒有黑字,這情形就是說,真正有人現在就證明了佛的預言。 這個人當時對我還是比較有信心,因為來了一次兩次都沒見到我,第三次才見到我。我就跟他講得很簡單,我說你回去,你《楞嚴經》看不見字,我現在教你一個方法,按照我這個做。他說我能不能學會?我說可以的,什麼辦法呢?你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從早到晚,睡覺你也念,念到睡著了你不知道為止。只要你一醒,馬上第一念頭就是要念「阿彌陀佛」,記住喔!記住喔!就念「阿彌陀佛」,從我這裡就開始嘍!就開始念喔!念「南無阿彌陀佛」!我說,「這麼簡單你能不能做到」,他說「能!能!」。小夥子才二十幾歲,一米八十幾。結果過了七天又來了,這一次更多人來陪著他。我也嚇一跳啊,這小夥子一進門判若兩人哪,七天之前從頭到腳是黑不拉幾,黑得烏青烏青的那個顏色,結果過了七天就像換了個人似的,那個皮膚是白白的,也不臭了。我叫他們坐,不敢坐,跪在那邊,我跟他講講法,他還會感動得落淚,你看,才七天就改變成這樣。 我引他這個例子,主要就是證明業障重的時候,魔障重的時候,看經書,特別看《楞嚴經》,真的是像白紙一樣。像我們,大概我們的業障還沒有重到那個程度,但是我們打瞌睡的時候或者走神的時候也是,《楞嚴經》字雖然在,但是我們心裡是一片空白,這種感受我想在座我們每個人都有,我自己都有。當你業障起來的時候,雖然面對著經,但你心早就飛了,走神了,這時候心裡會出現空白的。我們學佛修行這個當中啊,怎麼樣把佛的道理,真理,用我們的身心來感受、來實現,這很重要。』 以上我們看到,人在業障、魔障重的時候,會惡念生起,令人想死,這是不在意自己的生命,於是當然也不在意他人的生命,如此就不會在意造惡,會想發起戰爭,參與戰爭、炸藥等大規模的殺生,有善法的經書在眼前也看不見,這就是善法將滅去的時候的情形。也因為善法的隱去,又會造成惡人越來越多,是一種恐怖的惡性循環。 《般舟三昧經》則是清楚的講了非常容易的解脫惡業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剛才的故事中說的念「南無阿彌陀佛」。世界的惡化時代就會讓眾生無法解脫,眾生也不想解脫,不想解脫就更惡化,就是惡性循環。所以要避免世界惡化,唯一的方法就是如《般舟三昧經》中所說的發心修行,發心解脫。而在世界越來越沉淪時,就是人類越來越只想求感官的享樂,為了自己享樂不在乎造成他人受苦的時候,人類在此時會不相信,也不願意相信或知道因果報應,因為當你明白造的惡業會回應到自己身上,自然就不敢做惡,但此時人類欲望過高,超過了理智,所以不想知道因果報應,才能放心的作惡。大自然的運行是有法則的,人類不遵循法則造惡過多的結果就是大自然運行越來越亂,亂就是崩壞,於是這物質的世界就是在這眾生無法控制的情慾惡行之下崩壞,最後終於毀滅。 《般舟三昧經》大致內容如下:弟子問佛,如何修持才能「明白一切法、了解一切有情眾生、並且得智慧、相好莊嚴,得愛敬人信,得無畏、一切魔不能動,最終成佛境界莊嚴國土。」 佛回答:「有一種三昧正定,稱為十方諸佛都在面前出現,能修持這種三昧,就可以如願成就。」 首先要對這方法有信念,不再狐疑,不再有其他的異想,精進不懈怠。是什麼方法呢? 就是不再如同以往的,整天專注在「相對」或「情愛」的事情,例如,有無,進退,前後,遠近,飢渴,寒熱,苦樂,生死,老病,壽命,貧富貴賤,命運成敗,色欲,大小長短,美醜善惡,是非輕重,難易深淺,父母妻子,親疏遠近,憎愛得失,清濁,等等這類相對的境界。要精進不貪睡,獨處不聚會,避惡人,近善友,親近明師,觀一切平等,避免沉浸於感官的享樂,飲食有節不貪味,不自大驕慢。 知道肉身本是虛幻。物質的外界與肉身、感受、思想、生命運行、神識,這五項都只是覆蓋了清淨本性的東西,一切都是無常,都只是因緣聚會,因緣滅時就離散了。執著也沒有用。 要佈施貧窮,不求回報,以上其實就是不做不該做,盡量做該做的—就是「戒、定、慧」的修法,菩薩的行持。堅持以上的心念與行動,做就會得三昧正定,就是諸佛出現在你面前。 照這樣修持,照這樣持戒,再將心念靜止在一心專念西方「阿彌陀佛」,如此七日七夜,就會見到「阿彌陀佛」,這種見到佛國的情形,不是天眼、天耳、神足等神通所致,也不是今生結束往生佛國,而是就是坐在這裡見到佛國。如同夢中,你並不知道是白天、黑夜,還是心內、心外。只是見到佛國的情形,不似夢中幽暗,而是一切幽暗都無所遮蔽,完全光明。所以就是不間斷地專心繫念「阿彌陀佛」就會生到佛國。 能成就這境界,就是一心念佛的威神力,於是在三昧正定中得到自在,想見何方佛都可以得見。為什麼呢?就是藉「持名念佛」的心力,三昧正定力,自己的功德力,就是這三種力量,所以可以得見。 所以你問「佛從哪裡來?我為何到佛的國土?」要自心念著「佛」其實無所從來,我也沒有去到哪裡。就是因為自己心裡念著「欲望」,那就會留存在「欲界」。心裡念著「無欲」,只有清淨微細色身,那就是「色界」。心裡念著連色身也沒有,只有清淨神識,那就是「無色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都是心念所造作的! 所以「心」作佛,心自然就見到,心是佛心,佛心就是我的身。心見佛,但是心並不能知道自己這個心,心也無法見到自己這個心,其實心「有想」就是癡,心「無想」才是寂靜的涅槃。(因為我們就是被色、受、想、行、識—這「五蘊」覆蓋,所以「迷」而不覺,除去這「五蘊」才能真正破迷開悟,回歸清淨。破「想」蘊,只是這破迷開悟過程中的一項,因為「想」只是在「記」與「忘」相對之間的一種妄念)。在這個境界中,就不再有相對境界,所以一般那相對於「苦」的「樂」,這種「樂」的概念都滅去了,就是讓心念空寂,無所有。菩薩在三昧正定中,所見就是這個樣子。 (未完下期續)
|
本期目錄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