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情有想生凡塵 情想均等生凡人 升天登仙人人愛 無人願下風火輪 嫌貧愛富是紅塵 嫌苦愛樂是凡人 苦樂雙無登聖諦 歸無所得正覺人 本期說明了我們的六根形成的原因。不論那一根,都是因為眾生在本覺之外的妄動,加「明」於本有的「覺」,將本覺的「真空」,變成了我們現代的物理所說的「空間」的空。這自以為是的「能明」的能力,就是「明」的開始。而這將本覺的「真空」變成晦暗的「空間」就是「暗」的開始。所以有了「明暗」,再執著於能「見明」、「見暗」,就要有「能見」的「眼」和「所見」的「明暗」,於是就生出眼根。執著於通塞,就生鼻根。執著於動靜,就生耳根。如此執著了要能覺知動靜、離合、恬變、通塞、明暗、生滅等境界,就是生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原因。但是因為它們生成的本因都相同,就是執著「能」「所」,例如「能見」「所見」,「能明」「所明」,「能聽」「所聽」。因此只要能拔除一根,其它的就隨之脫落了。 那麼為什麼會有從湛圓的妙心生出有一根或有六根的情形呢? 眼根是由於無明的妄動,妄想要將「明」加於本來的「覺」之上,把本來妙明的真空變成了晦暗不明、冥頑不靈的虛空了。所以就有了自以為是的「明」與「暗」的二種境界了,於是這「明」「暗」二相,就引發湛圓妙心,由清淨的境界轉為執著黏附於要能見明暗之相,於是發出了能見的本性,稱為「見精」。「見精」再相映於自以為是的「明」、「暗」的色相,於是「心」「色」相合就結成了眼根。這眼根的本元乃是清淨的,非常微細的,但仍然屬於四大│「地、水、火、風」。因為微細,所以稱為「勝義根」。眼根無形的本體既是如此,但是要現形在有形的世界中,必定要取用粗濁的四大來形成器官,這個用四大形成的器官就像葡萄的形狀。因為有形,所以稱為「浮塵根」。於是有根,也有明暗二塵,就有「根」「塵」相對的境界了。「根」就又隨「塵」而流轉,奔馳於色塵之境。於是就為色塵所限制了,所見就不能超越色相。 耳根是由自以為是的「動」與「靜」二種境界,互相牽動,而將妙圓的境界由清淨轉為執著黏附於要能聽動靜之相,於是發出能聽的本性,稱為「聽精」。聽精再相映於這動靜的聲相,「心」、「聲」相合就結成耳根。其本元乃是清淨的四大,是耳根的無形本體。吸取粗濁四大形成的耳根,形狀如新卷的荷葉。這浮塵根,根塵相對。隨聲塵流轉,奔馳於聲塵之境。於是就為聲塵所限,所聽不能超越聲相。 鼻根則是由「通」「塞」二種境界,互相顯發,將妙明圓湛的心轉為黏附執著於要能嗅通塞之相,生出了能嗅的本性,稱為「嗅精」。嗅精再相映於通塞的香塵,「心」「香」相合就成了鼻根。其本元乃是清淨四大,稱為鼻根的本體勝義根。而吸取粗濁四大形成的浮塵根,就像是握拳垂下來的兩隻手的形狀。於是根塵相對,隨香塵流轉,奔馳於香塵之境。於是所嗅無法超香塵。 舌根是由「無味」、「有味」的「恬」「變」二種境界,互相參對,而引發了湛圓妙心轉而黏附執著於要能嘗恬變之相。生出了能嘗的本性,稱為「嘗精」。嘗精再相映於恬變的味塵,「心」「味」相合就成了舌根。其本元乃是清淨四大,稱為舌根的本體。吸取粗濁的四大形成的浮塵根,則像是半圓月的形狀。根塵相對,隨味塵流轉,奔馳於味塵之境。於是所嘗不能超越味塵。 身根是由「離知」「合知」二種境界,互相摩觸,而引發妙明圓湛的心轉為黏附執著於要能知覺離合之相。生出了能覺的本性,稱為「覺精」。覺精再相映於離合的觸塵,「心」「觸」相合就成了身根。其本元乃是清淨四大,稱為身根的本體。吸取粗濁四大形成的浮塵根,則像是細腰的兩面鼓的形狀。根塵相對,隨觸塵流轉,奔馳於觸塵之境,於是所覺不超越觸塵。 意根則是由「生」「滅」二種境界的相續不斷,而引發了妙明圓湛的心轉為黏附執著於要能知曉這種生滅的相,於是生出了能知的本性,稱為「知精」。知精再相映於有著生滅特性的法塵,「心」「法」相合就成了意根。這個根的本元乃是清淨四大稱為「意知根」。浮塵根依此清淨四大而成的體質,吸取粗濁四大而成的意根,好像幽暗室內所見不明的形體。有了根就與塵相對,隨法塵流轉,奔馳於法塵之境,於是所知無法超越法塵。 慶喜,人身上做為感官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之所以會被六塵所局限,就是因為你最初的一念妄動,在本來就已經妙覺清明的心中,認為一定還要有一個「明」的境界,所以就生出了這種自以為是│錯妄的明覺的境界,失去了原來精明妙心,黏附於這種錯妄的境界發出六種虛妄的覺,成就了見、聞、嘗、觸、覺、知等六種特性。再由這六種特性的妄心,攬取塵境而結成了六根。但其實所謂的「見」,若離開了「明暗」,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見的自體可得。同樣的,如果離開了動靜二相,你也找不到所謂的聽的本質。離開了通與塞,嗅聞的性也生不出來。沒有恬變的相,嘗性也生不出來。沒有離合的相,也就沒有所謂的覺觸。而如果沒有了生滅,所謂的知性,又有何處可以寄託呢? 所以你只要不隨著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這十二種相流轉,隨便選擇一根脫離這黏附的塵境,往內返觀自性,降伏攀緣的心性,降伏了塵勞妄想,自然會回元本真心,讓本有的智光,顯發明耀。一旦本來的光明顯耀了,就不會再受外塵或內根的限制,於是其他的五根的黏著也會隨之拔除而回歸圓滿。 所以一旦你不隨著動靜明暗這些塵境而起的能知、能見的六根流轉,那麼你那原有的本明就不一定要隨著特定的根而發揮作用了,而是隨便寄託於任何一根都可以顯發出其光明的功能,於是六根就能互相為用了。 慶喜,你不是早已知道了,在今天這法會中的無貧尊者,他雙目已盲,但仍能見。而善歡喜龍王,耳朵已聾,但他可以借用角來聽。天上來河的女河神用眼就可以聞香。牛芻尊者不用舌根就可以嘗出味道。空神並沒有實質的身體,因為我的光明,令他可以現出形象,而他的身體像風一樣,並非肉身,可以說沒有形體,但仍然能有觸覺。而在場的已經證到滅盡定也就是寂滅涅槃的聲聞乘的阿羅漢們,例如大迦葉尊者,他早已滅掉了意根,所以他圓明了知一切諸法,根本就不是用心念! 慶喜啊!你現在這些所謂的六根,如果圓滿的拔除,則內心本有的智光就會顯露,發出光明了。如此一來,你這浮塵六根和世間山河大地的假相就好像冰被熱湯溶化了一樣,就與你那清淨無妄的本心相應了,就是無上正知正覺的覺悟境界了。 慶喜,這就像一般人的能見的本性是聚集在眼根,如果突然閉上就會見到暗的相,此時頭也就好像腳上沒有眼睛一樣了,一片昏暗,見不到任何東西。可是如果有人用手摸你的身體,你雖然看不見,他摸你的頭,你知道是摸頭,摸你的足,你知道是摸足,所以雖然見不到,仍然像明眼人一樣,有如見到一般的知覺。而一般人說能見到是因為有亮光,黑暗時就是見不到。可是你看,這手摸身體時,眼見雖無光明,但也很明顯的有覺知之心顯發出來。所以你該知道,就算沒有外在的「明塵」的因緣,你的知覺之性仍在,那外在的暗相就無法遮蔽你了。因此一旦根塵銷融減滅了,你那本有的覺明又怎麼會不圓滿的顯露它本有的妙性呢? |
本期目錄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