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05年05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05年05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這是種給人吃的雷久南
吃出健康
生食主義—專訪王房女士曾紫玉採訪
蛋白質觀點—現代營養學與東方傳統保羅‧辟支佛 陳瀅譯
有機素食文化—報導之一克里斯朵‧皮爾森 潘定凱譯
養生智庫
自然療法,惠我多多(二)深心
童年王國
如何餵養小小孩—琉璃光媽媽經驗分享(上)楊淑琄…等人
怎麼選擇嬰兒用品?賴立惠
預防之道
色彩精油的用處雷久南
神奇的植物—蘆薈戴菊英
療癒於藝—手造「陶砭」葉文
心靈湧泉
靈性的詩篇-第二篇 超越生死門之十八(續)潘定凱編譯
向恐懼、憎恨、悲傷的情感說再見邱麗惠
雷久南博士信箱
雷久南博士信箱
心得分享
向癌症說再見林美珍講述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如何餵養小小孩

如何餵養小小孩 琉璃光媽媽經驗分享 [上]

餵養小小孩一直是所有新手媽媽的重要門檻,這段期間應該如何餵食?有什麼常見的狀況發生?如何應對?我們特別邀集一些琉璃光媽媽們分享她們的經驗,雖然我們都不是專家,但是希望能夠匯集大家的力量,為未來的琉璃光媽媽們鋪出一條平坦的道路,或至少不再犯相同錯誤。不過各個小孩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情與身體,這裡僅以我們自己的經驗與您分享,餵養小孩有太多繁瑣的事情,老一輩人看的孩子多、且經驗豐富,別忘了也多向您四周的阿媽們請益。

在實踐琉璃光環保、愛護生命、滋養小孩身心靈的理念下,如果您有關於養育小孩的問題歡迎提問,也期許您與我們分享您的體驗。請傳真美國(1-425-940-2044)或電子郵件(rt2209@yahoo.com)的方式,註明是給「琉璃光媽媽信箱」(英文請寫「for LLL moms」)即可。

《我如何準備副食品》

 這個主題其實早在九八年八月雜誌謝美芳就已經與我們分享過了(請參看「健康素寶寶怎麼吃」)。後來許多的素媽媽們餵食副食品之前都會先讀一讀這篇文章,在這裡我們也請您不要漏掉這部分,因為其中許多重要的訊息在這裡不再重複提出。

鳳娟:

在孩子適應了水果之後,我在她九個月時,開始煮蔬菜湯餵她。每次只用一種蔬菜,以當季蔬菜為主,如紅蘿蔔、大黃瓜、結頭菜、南瓜、地瓜等。蔬菜湯煮好後用調理機打成稀泥狀。在確定這些蔬菜她都沒有過敏反應之後,我開始嘗試餵她蔬菜糙米粥。米粥的部分,是糙米加小米和小小米。蔬菜則一次只用一種。剛開始我曾經嘗試先將泡水隔夜的米加水打成漿再煮,但常因為一時疏忽而有些燒焦。所以後來我用的方法是,一早起來先將已泡好水的糙米加水煮滾,然後熄火蓋上蓋子悶上一、兩個小時後再加進蔬菜煮三、四十分鐘左右。(我用的是陶鍋)這樣雖然比較花時間,但我發現熬好的蔬菜粥口感比較綿細,小孩也比較愛吃。另外為了換口味,也為了讓食物有變化,我也會用燕麥片加葡萄乾泡水隔夜後煮給她吃,或是用有機的糙米麩加糖蜜調成糊狀餵她。一歲之後則慢慢讓她和我們吃一樣的食物,但我都會將飯多加些水煮久一點,讓飯更軟、更爛一些。

淑琄:

餵食小寶寶吃水果我大多用小湯匙(厚度薄一點的)刮成泥來餵食,吃一口刮一口,這樣餵食方便而且不太會吃到氧化變色的水果泥;蘋果、芭樂、梨等都可以,蓮霧、葡萄、棗子就需磨泥器了,生菜的部份兒子還蠻喜歡切碎的苜蓿芽和紅蘿蔔(打成泥的則不吃),妹妹則是不接受,剛開始幾個月,要打成泥汁後(渣不能太多)再加胚芽餅才吃,但一次可以吃半碗;現在則是不需要加餅也吃得不錯;熟食部份,剛開始我照謝美芳小姐的方式,將泡水隔夜的米打碎再煮,這樣真的很方便,但兒子和妹妹都不愛糊狀食物,後來我改煮地瓜粥、海苔粥、高麗菜紅蘿蔔粥、什錦蔬菜粥、蔬菜糕、香油五穀飯等,但吃的量也都不多。一歲以前我只給原味食物,一歲以後則會少量的添加味噌或海鹽。兒子的胃口是隨著牙齒長齊後才愈變愈好的,剛開始都只是淺嚐而已,對食物的喜惡也會變,像他一開始特別鍾愛香蕉,但後來卻又一口也不要,現在則都喜歡了。我們還很擔心他會不會像週遭親友的小孩那樣-是個挑食寶寶,還好牙齒長齊後就漸入佳境了,後來我們還覺得他除了苦瓜以外的都愛吃。現在他四歲了,胃口非常好,食量則是跟我們差不多。

妹妹的胃口則不太一定,大部份都是嚐幾口,吃到不餓就不要了,有時候她喜歡吃飯,我會用電鍋裏現有的三穀飯或五穀飯(我發現糙米配上小米及紅米吃起來口感很好,尤其是配糯小米),一碗熱騰騰的飯,拌低溫冷壓的芝麻油及葡萄籽油再加上一點點有機黑豆醬油,就成了我們小時候吃的香噴噴的豬油拌飯了(一歲以後才這樣吃)。因為媽媽的母奶不在身邊,有時候她真的什麼都不愛吃時,我會使出最後一招:胚芽餅泡湯汁,可以讓她吃上半碗或一碗,有時用粥湯、有時打三穀米糊或紅蘿蔔蘋果汁等,加上撥小塊的胚芽餅(有機商店買的),她還蠻喜歡的,至少可讓她補充些水分。

紫玉:

我在準備寶寶的飯菜時,因為懶惰熬到爛、也懶惰用機器打碎(因為清洗機器麻煩),就效法古人用自己的牙咬爛,再吐出來餵寶寶,我自己是覺得再方便不過了,不過婆婆實在看不下去,告訴我別人都是如何大費周章準備,我腦筋一轉就說,我這樣咬過可以先幫她消化食物(唾液中含有澱粉瓷可以消化澱粉),而且還用台語加一句「吃我的口水,聽我的話」。其實我只是發懶找藉口,不過性情溫和的婆婆可聽進去了,沒再說什麼,事隔兩年後,一天她竟然很認真地告訴我:「你說的對耶,這孩子真的很聽你的話!」這部分純屬笑話分享,您願意也不妨一試。只不過更好笑的是,我的老二可不愛吃磨碎的東西,常常是她亂吃一通,咬下來又吞不下去的東西,最後就到了媽媽的肚子裡,這下媽媽可吃了不少小孩的口水,以後真不知是誰聽誰的,誠然是最佳現世報。

《我鼓勵小小孩吃什麼?原因是?我不讓小小孩吃什麼,或是多大才給吃?原因是?》

淑琄:

我鼓勵小小孩吃新鮮蔬果,因為我們從琉璃光所接受到的訊息都是新鮮自然食物才是我們應吃的;會控制小小孩吃加工食品或有人工香料、色素及添加劑的零食。

鳳娟:

從十個月開始,為了讓孩子習慣生食,我們會在飯或麵裡加少量的芽菜,鼓勵她吃。現在孩子不但每餐飯前都會先吃小半碗芽菜,更常常自己在廚房裡拿我們洗好的芽菜吃呢。而因為讀了《我來了》一書,所以在選擇食材時,有些屬於龍葵屬的蔬菜我特別小心的避免不讓孩子吃,如馬鈴薯、蕃茄、茄子。因為這些植物在種子形成蛋白質的過程中,有生物鹼產生,使得氮含量過高。另外蕈類我也不給孩子吃。(詳細的內容可參閱《我來了》一書)而豆類及豆製品,在孩子一歲兩個月後才少量讓她嘗試。至於一般含有化學添加物的零食和飲料,更是我們家的拒絕往來戶。

立惠:

我兒子兩歲以前我不給他吃整顆蛋與堅果類,一方面不容易消化,另一方面怕造成他變成過敏性體質,三歲以後才開始給吃蜂蜜,因為小小孩的身體無法消化蜂蜜,龍葵類植物我也少量地供給,特別是馬鈴薯多吃會讓人傾向物質主義,所以也不鼓勵吃。

曉蕙:

我鼓勵小孩吃蔬菜、綠色的生菜,不過必須半哄半騙,還要調好吃的醬料(有點酸甜的效果較好)。兩歲多到三歲時早餐都給水果為主的食物,加一點麥片,五歲以後改為早餐高蛋白的食物,包括蛋、奶、麥片,兩餐中間再給水果吃,這是根據 Susan Johnson 博士據中國醫學為依歸的建議,他也建議不讓小孩吃糖(人工的)及加工食品。

Sylvia:

我覺得只要是「當地」、「當季」新鮮的有機食物就很好,小孩不需要非常多樣、複雜的食物,他們並不像大人知道這麼多。像我們在學校裡就刻意安排每天的點心時間煮不同種的穀類給小朋友吃(此媽媽是華德福幼兒園的老師),星期一糙米、星期二燕麥、星期三小米、星期四小小米、星期五裸麥、星期六大麥、星期日玉米,一般在家裡也可以如法泡製,這樣小孩可以吸收得最好。

念慈:

我會特別給小孩補充螺旋藻、綜合維他命,另外在他愛吃的紅蘿蔔無蛋糕中加進亞痲子粉及黑芝麻粉。

紫玉:

除正餐及水果外,我給小孩友善細菌、大樂之光、維純淨光彩維他命C、健素糖(無糖)等。很好玩的是,我不給小孩糖吃,不過每每會聽到小孩用要糖的口吻來問我:「媽媽,我可不可以吃一粒友善細菌、或是維他命C?」

淑琄:

我在斷奶前完全沒有添購任何補充品。現在則提供乳酸菌、大樂之光、卵磷脂及鈣粉。

家玉:

我的寶寶一直到我們特別給他添加了很多的糖蜜後,他的指甲才長好,我想小小孩可能需要補充多一點的鐵質。

《小小孩食譜》

淑琄:

蔬菜高湯:至少三種顏色的當令蔬菜,例如大頭菜、紅蘿蔔、蕃茄、青花菜、豌豆仁,水滾後小火熬一小時左右即可。一次熬三天的量,軟軟的菜渣也很適合直接餵食。(剩餘的菜渣可加顆蕃茄煮成湯麵當晚餐,或加中藥滷包及豆干海帶等,用電鍋燉蔬菜滷味也是很美味;或加麵粉、海鹽煎成蔬菜餅,有吃蔥蒜的則可加些蔥或掬菜煎成蔥油餅)。

五穀地瓜粥:五穀飯(或糙米小米飯或三穀飯皆有,煮前都泡水隔夜)、帶皮地瓜絲、再加水或蔬菜高湯用電鍋煮,外鍋放兩杯水,煮好燜個半個小時才打開。煮一次不夠爛就再煮一次。

高麗菜紅蘿蔔粥:蔬菜高湯、二穀至五穀飯(米)、再加少許切細的高麗菜紅蘿蔔一起用電鍋燉。

什錦蔬菜粥:蔬菜高湯、二穀至五穀飯(米)、再加少量切細的什錦蔬菜一起燉。

海苔粥:任一種煮好的粥,再加剪碎的海苔,就成了有海鮮風味的海苔粥了。

蔬菜糕:開水燙過的地瓜葉(有時用任何買到的綠色蔬菜),加水放入果菜機打成汁,再加麵粉、少許地瓜粉、黑糖,一起攪勻呈濃稠狀後,倒入抹過油的盤子裏,入鍋蒸15分鐘即可,等涼了再切才好切。(雖然可以用太白粉替代地瓜粉,但是現在許多太白粉都是基因改造的玉米粉產品,一般勾芡可以用樹薯粉、蓮藕等替代)。

紫玉:

香蕉泥兩變:不是所有小孩都愛吃酪梨,但是為了要讓小孩吃多一點油脂類的食物,我用香蕉和酪梨刮泥混合拌在一起餵,另外香蕉泥混芝麻醬也很和。

椰奶芋頭西米露:我的兩個小孩都愛吃,其中的小西米改成大薏仁在能量上更搭配,只是小孩都看小西米可愛,所以我後來還是分開煮。水煮滾後下小西米(選擇白色,沒有色素的問題,小的煮起來也快,水是小西米的五倍),煮半透明就可以放在一旁繼續燜,芋頭切丁加水煮好後,連水用果汁機打成芋頭奶,再倒進已經變透明的小西米大鍋中,煮滾後加椰奶再煮滾,加入冰糖調味即可。

大薏仁湯:大薏仁先泡水數小時,晚上放進慢燉鍋中加入甜棗同煮(加很多的水,如果介意棗子煮化了,就須等薏仁煮得差不多時再加棗子進鍋,有時我連棗子也省了),起床後混進點冰糖和一小小撮海鹽就有得吃了。

銀耳湯:蓮子泡水隔夜,銀耳用水清洗泡軟,與紅棗一同放進慢燉鍋中加很多水煮,煮到銀耳變得很軟爛,再加入冰糖調味即可。這三樣材料還蠻搭配的,不過小小孩比較吃不動蓮子,所以後來都省了。銀耳對氣管、肺部很好,小孩有咳嗽時我就會煮來吃,但是一定得煮到很爛才有效。我在餵吃銀耳湯時,常常有外國人以為我在餵蘋果泥呢!

鳳娟:

一般來說,我們家的寶貝胃口還不錯。但最近(近兩歲)有點挑食,比較喜歡吃菜而不太愛吃飯,我只好先讓她吃飯再給她吃菜,或是用海苔皮包飯給她吃。在以粥為主食的那段時間,小孩有時也會不太想吃蔬菜粥,這時我就會給她換口味,用全麥麵線淋上青菜湯(湯裡加少量的味增)加苜蓿芽再灑上一些啤酒酵母粉拌成涼麵給她吃,這時她會很歡喜的把麵吃光光。

曉蕙:

我的孩子胃口不大,只要飽了就不會再要吃的。以下是她愛吃的幾樣菜供做參考。

沙拉醬:蜂蜜、蘋果醋一點點、香菜和(或)九層塔切碎、義大利葡萄酒醋(Balsamic vinegar)與橄欖油。沙拉主要以生菜和葡萄乾為主,較甜且脆,小孩咬得動。

白花菜、蕃茄同炒,加海鹽調味。雖然蕃茄不適合多吃,但有時煮菜加蕃茄調味,對小孩來說效果不錯。

有機玉米:有機玉米煮水。玉米外層的苞葉及鬚絲不要拿掉,煮水喝聽朋友說很好。

《吃飯規矩,如何讓小孩胃口變好經驗分享》

 鳳娟:

因為有段時間我家小孩會把菜丟到地上,甚至吃飯吃到一半還會吵著要下餐桌玩。因此我們給孩子訂定的用餐規矩,就是吃飯前會先和她溝通並且再三告訴她,菜是吃的東西要珍惜,如果把菜丟到地上,那我們就不會再給她吃了。另外就是吃飽飯才可以下餐桌,如果想玩而下桌,那就不能再上桌吃飯了。而吃飯時如果她還是把菜丟到地上,又還想吃而再跟大人要,我們便堅持不再給她添加。而如果吃飯吃到一半她吵著下餐桌,就讓她下桌去玩,如果她玩一玩又想吃飯,我們會把飯菜收掉不再給她吃。通常這樣的作法,她的反應就是哭鬧,但即使是她哭鬧不停,我們也依然堅持原則不因此而改變。經過幾次的教訓之後,孩子就不太會在餐桌上輕舉妄動了。

曉蕙:

我家吃飯的規矩是吃完才能下桌,不能中途跑掉。女兒常常坐不住,吃飯很慢,又愛講話。之後,我畫了一張表格,讓女兒自己選三到五件重要工作,包括吃飯不需要大人催促,及在定時內吃完,如果做到,就貼一個星星貼紙在表格上,這樣做的效果不錯。要讓胃口變好的方法是,兩餐中間不能吃零食。

家玉:

中藥舖買到的山楂加大麥芽可以讓胃口變好,山藥(白肉)也有效。

Sylvia:

我只規定吃東西一定在餐桌前吃。以前的我老是煮三種口味的飯菜來迎合一家人的胃口,現在的我很清楚,晚餐吃不飽就上床睡覺是不會餓死的,如果小孩不喜歡今天的飯菜,我只會要求他們至少吃一口表示「感恩媽媽煮的菜」(take one "no, thank you" bite),因為有時候小孩只看一眼就說不想吃,這麼做可以讓他們至少嚐一嚐味道再決定是不是真的不想吃。

兩餐中間如果給小孩點心或果汁,會讓他們吃正餐的時候沒有胃口。要讓小孩喜歡吃飯菜,可以讓小孩幫媽媽一起做菜。另外,如果能讓小孩親手種菜或發芽菜,讓他們與菜菜的成長產生關連,他們也會變得比較愛吃青菜。

念慈:

我們給小孩定的餐桌規矩是,飯前先洗手,一定要坐在位子上吃,玩具不能上桌(可以放在看得見的地方),不可以亂丟東西,飯前先「供養」(兩歲半開始),飯後要「結齋」(一歲半開始),這佛教的感恩儀式其實是外婆教的,我自己一直都有這麼做,小孩耳濡目染,所以雖然儀式要唸的東西很長,但他學起來很快。從這點來看,大人的身教真的很重要,在這裡也分享一個小孩快三歲時的笑話:我平時有誦一些經文,但並沒有教過孩子,一次我與外子兩人絞盡腦汁在想一位魏先生的名字,口中喃喃地唸「到底是『魏』什麼呢?」結果小孩看我們實在想不出來,就迸出一句話說:「是『為』利有情先成佛!」。

美芳:

從小就訓練孩子坐在高腳椅子上吃東西,吃完就下來,所以他們知道吃東西的時候就得上高腳椅上吃。長大了也一樣,一定要在餐桌上吃,不能帶到客廳或其它的地方吃,不想讓食物掉的滿地招螞蟻,在餐廳以外的地方吃東西也不容易專心,對腸胃很不好。在東西沒嚼完之前不可以下餐桌,不可以滿口的食物到處亂跑。食物吃不完也不勉強,但如果餓了不是沒東西吃就是得把剩下的食物吃完。下午的點心時間安排在晚餐最少一小時之前,吃正餐前儘量不給吃零食,如果一定要吃就給一些容易消化的水果或紅蘿蔔等。如果要讓小孩做到,大人一定要以身作則。三餐的時間儘量定時。每人有固定的坐位,最近餐桌位置改變,大家吃飯的位置一時也不一定,老大一直抱怨他非常的迷惑,吃飯時不知要坐那裏。

由於從小沒有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現在要改不容易,只有在他們吃飯的時候一直提醒他們和自己。(待續)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