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揭開自閉症與普遍性發育障礙之謎

揭開自閉症與普遍性發育障礙之謎
-一位母親的研究及康復的故事 (中)



凱玲想起麥爾斯在接打了小兒疫苗後所出現的超高音的尖叫應該是腦炎(腦腫脹)所引起的,之後麥爾斯即退步到自閉的現象。至此凱玲已經可以自己調整麥爾斯的飲食問題了,就是將含酪蛋白(乳製品)及麵筋的食物拿掉(有趣的是酪蛋白及麵筋的化學結構很類似),輔以酵素及維生素B群,洗瀉鹽澡以促進PST的活力,避免含酚的食物,及維持麥爾斯腸壁的完整。

尿中神秘的代謝物-與黴菌的關聯

凱玲進一步的拼湊自閉症的神秘拼圖,參加研討會使她遇見了潤藍博士(Dr. Bernard Rimland)及蕭威廉醫生(Dr. William Shaw)。潤藍博士在聖地牙哥創辦『自閉症研究中心(Autism Research Institute)』及『戰勝自閉症DAN!』研討會組織,為許多自閉症家庭迎來曙光;他是心理學家,並有一位已成年的自閉兒子。潤藍博士認為自閉症可以藉由生物機制來治療,也反對將自閉症歸入精神病系列及不由分說地施以精神藥物治療,當然主流醫界對他大為不滿,但是並不影響許許多多的自閉症家庭對他的愛戴與推崇。

蕭威廉醫師是位病理學家,他沒有自閉症的小孩,當時任職於堪薩斯市兒童慈悲醫院(Children's Mercy Hospital of Kansas City)。蕭威連醫師早在疾病管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CDC)工作時,就對尿液中微生物的異常代謝物及其與人類身體的關係有研究。在堪薩斯醫學中心的兒童醫院,他是在進行嬰兒異常代謝(與肌肉無力有關)實驗時,無意間發現得自閉症的兩位小兄弟(也有肌肉無力現象)尿中有大量的異常代謝物出現。同事說這只是從腸道微生物的代謝物,不重要;當時他正與德國中央精神健康機構(Central Mental Health Institute)的蓋塔茲(Dr. Gattaz)醫師共同研究精神分裂(Schizophrenia)病人的尿液,並測試蓋塔茲醫師提供的檢體。他發現在自閉病人病情發作時,其尿中會出現超高值的酪氨酸(tyrosine)衍生物(酪氨酸是身體製造神經傳導的原料),與罹患精神分裂的成年病人尿中出現大量的物質一樣。

他又從兩兄弟及其他自閉症孩子的尿中發現超高的念珠黴菌(Candida albicans或壞酵母菌)的代謝物-酒石酸(tartaric acid)。這種有機酸在製酒過程得除去,否則對肌肉有毒,12 克的酒石酸就可以要命;它也被生化學家認定會干擾身體內葡萄糖的能量轉化循環(Krebs Cycle),引起纖維性肌痛(Fibromyalgia)病人的肌肉等軟組織及關節痛,纖肌痛病人的尿中也有大量的酒石酸分泌。

其實念珠酵母菌會以兩種狀態呈現:一種為正常的酵母菌,一種為致病的黴菌。它分佈於自然界動植物及人體的口腔、喉嚨、消化道、尿道、生殖道及皮膚上,如果身體的免疫力正常,它會與其他正常細菌群落維持均衡的狀態,在腸道中則與腸道的細菌群如:乳酸菌、大腸桿菌及厭氧菌等保持平衡,顯微鏡下呈現一粒粒球形的酵母菌狀態,它沒有根,住在生物體或組織的表面上,靠著生物體細胞所分泌的瓷吸收營養。

但是念珠酵母菌是投機分子,一旦身體的免疫力下降,或與細菌群落失去平衡的話,它就會搶得機會壯大自己的聲勢,接收正常細菌的地盤,如野草遇到春風,到處氾濫。一粒粒的酵母就會快速繁殖,長出根狀的菌絲(mycelia),轉變為致病的黴菌,侵入腸道壁,挖出一個個的小孔,最後造成腸壁漏孔-『腸漏症候群(Leaky-Gut Syndrome)』。

造成酵母菌與細菌群落失衡的原因有幾種,如:因細菌感染而使用廣效的抗生素,雖然殺死了細菌,卻也同樣消滅了有益細菌,而抗生素是不會殺死酵母菌的;身體免疫力下降,如:美國仙丹(副腎上腺素)、器官移植、骨髓移植、愛滋病等;荷爾蒙改變,如:服用避孕藥、懷孕、月經週期等;慢性病如:糖尿病、吸毒族群等;寄生蟲感染;甚至穿著尼龍等不透氣的內褲也會引發酵母黴菌增生。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抗生素的使用。例如一般畜牧業為了提高飼養動物的肉量及存活率,會在飼料裏加生長荷爾蒙及抗生素,若吃了這些肉類,連帶的也吃進抗生素及生長荷爾蒙,長久也會引起腸內細菌不平衡,不但增加酵母黴菌的發難機會,還易引起抗藥性,近年醫院裏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已讓醫師們束手無策了。

但是對小孩子使用抗生素多是為了對抗感染,例如:感冒、中耳炎等,醫生多不由分說地給抗生素,而不問為什麼會發生中耳炎或感冒。麥爾斯是在喝了牛奶後開始發作中耳炎的,如同其他許許多多的自閉症小孩一樣,發病前經常有感染(尤其是中耳炎),然後都被施以廣效的抗生素。蕭威廉醫生還提到超過 700 篇醫學研究已證實抗生素會激起念珠黴菌的增長,而且藥廠早在1950年就已知道抗生素會造成黴菌大量增加。他還知道有一個自閉症小孩在他滿五歲前就得到連續 50 次的耳朵感染。此外,許多自閉症小孩之前都有正常的發育,然後發育退步成自閉症,此退步現象多與染上鵝口瘡(thrush-黴菌感染口腔及舌頭)有關連,同時(或者)多次使用抗生素。因此他建議自閉症的小孩最好作黴菌感染檢查。

蕭醫師所發現的黴菌異常衍生物並非只與自閉症病患有關,還和神經傳導的疾病有關,例如:注意力缺乏過動症(包括成人與小孩)、癲癇、學習障礙、說話障礙、慢性疲勞、纖肌痛、紅斑性狼瘡、腸發炎、多發性硬化症、憂鬱症等有關,由於不在本篇探討範圍內,容後再專文報導。

前面提到念珠黴菌代謝物如酒石酸,會干擾能量轉化循環(Krebs Cycle),抑制葡萄糖代謝,在身體血糖低的時候,無法提供足夠的能量。自閉症的小孩有高於正常量40倍的黴菌醣(Arabinose),而且幾乎隨時處於低血糖的狀態下(血糖值約 20-50mg%,正常值為100mg%)。蕭醫師認為這可能導致自閉症小孩失去眼光接觸eye contact。他建議施以制黴菌素(Nystatin),結果有一個自閉小孩病情馬上得到改善,眼光接觸eye contact回來了,酒石酸值下降等。而潤藍博士的組織很早就建議家長給小孩吃抗黴菌藥。麥爾斯吃了抗黴菌素三天後,腹瀉的現象減緩,大便成形了。

除了藥物以外,其他對黴菌有抑制作用的天然物質有:大蒜、葡萄柚籽抽取物、羊脂酸(caprylic acid)、友善細菌如嗜酸性乳酸桿菌(Lactobacilllus acidophilus-補小腸用的友善細菌)、減少糖的攝取等都有幫助。

如果因為黴菌繁殖造成腸子出現漏孔,那麼尚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如:脂肪、蛋白質、澱粉及細菌等,就會從漏孔中進入血液。此時身體的免疫系統有可能誤認這些消化不全的大分子為賊,而啟動一連串的免疫反應,包括過敏反應、腹瀉等;而一些大分子如:消化一半的蛋白質-縮氨酸,如酪嗎啡及谷膠蛋白(alpha-gliadin)等物質,就能直接進入身體各個地方如腦部,引起類似吸毒的反應。有些糖尿病患、精神分裂病患、手術後病人及愛滋病患的腸子都有漏洞現象。當然這些黴菌也會經由漏孔跑到身體其他的部位,引起生理及心理功能異常。尤其在黴菌大量死亡的時候(服用制黴菌素等抗黴菌藥),會造成病患極度的不舒服感,而產成一種渴望及嗜吃糖的習慣,來保持這些小寄生蟲的健康。

在麥爾斯的例子,凱玲懷疑小朋友的發病始於中耳炎,吃了許多抗生素後,這些小寄生蟲就開始造反了。他們在麥爾斯的腸子裡打了不少洞,消化不完全的食物跑到血中,引起身體一連串的過敏反應及自閉症狀。她試著列出自閉症的生物模式:

1. 孩子先天對某些食物或其他東西過敏。

2. 在孩子發育過程中,大量的病毒侵入(例如三合一小兒疫苗)或起玫瑰疹或水痘等,啟動異常的免疫反應。

3. 孩子開始生病如中耳炎(如牛奶),被施以抗生素。

4. 腸道中的黴菌倍增,傷害消化道的免疫系統,造成腸子漏孔。

5. 不消化的酪蛋白及麵筋之類的東西轉變為異常的神經傳導分子,造成自閉症。

不論這個模式是否能得到醫學上的證明,凱玲在麥爾斯身上看到飲食介入及使用抗黴菌的效果,這使她懷疑麥爾斯先天性對食物有嚴重的過敏反應,追根究底的個性帶領她往過敏的領域鑽研。

多發性食物過敏-與免疫力的關連

現代醫師多是以皮膚測試一個個過敏物質來找出過敏原,越來越多的過敏病例是我們這個現代工業化社會的特徵,也是加工及速食化必有的結果。有的小孩(青少年)碰到食物色素馬上變成另一個人,全身縮成一團,要跳樓、要自殺等等。還有的小孩原本是個乖巧的孩子,彬彬有禮,但是一碰到玉米,就變成一個暴力尖叫的小魔王。如果上述兩人的父母不查,而往另一個方向走,找精神醫生開精神病藥,或送進精神病院,這兩個小孩不是毀了嗎?

凱玲的婆婆訴說艾倫小時候最愛喝牛奶,到了三歲還不會說話和走路,只會發出聲音要牛奶喝,還被精神大夫的舅舅認為是白痴兒。小兒科醫師認為艾倫貧血,不應再喝牛奶,婆婆拿掉牛奶之後很快就開始說話及走路,成為高智商的神童。成年的艾倫極度討厭麵包,後來也戒掉含麵筋的食物。

然而為什麼艾倫沒有發展出自閉症呢?凱玲依常識推測是因為艾倫沒有吃抗生素對抗中耳炎,在五歲之前也沒有接受小兒疫苗注射。

凱玲猜測麥爾斯嗜喝牛奶的習性,是否與上癮有關,因為不給他喝牛奶,他就不停地尖叫,吵鬧不休直到牛奶進入口裏,無止境地拼命喝,一天下來至少喝70盎司。

薛陶刻研究員解釋,這是因為孩子如果從未完全消化的食物中得到類嗎啡(及前述之酪嗎啡、麵筋嗎啡等)的效應,他就會像上癮一樣地嗜食,一旦嗎啡藥效過了,就又像戒毒期毒癮發作,會有退縮反應,孩子感覺非常難過,非得吃到原來的東西來緩解焦慮。

拿走了牛奶,麥爾斯就將目標轉移到義大利通心粉(小麥製品),狼吞虎嚥地一次可吃四、五盤。現在知道小麥含有麵筋,凱玲對麥爾斯的飲食有了把握,去除掉牛奶及乳製品、麵筋食品、玉米、大豆、蛋、蛋黃、蕃茄、水果、某些蔬菜、核果及豆類,改以馬鈴薯、米類、白色根莖類、雞肉為主食,再補充維他命;為求變化而適量加入芝麻、葵瓜子、夏威夷豆及蜂蜜。這也是許多自閉症家庭的經驗。

從麥爾斯的病裏,凱玲又串聯到家族中的過敏史。比如:

1. 凱玲母親在四十歲時就飽受關節炎之苦,疼痛、僵硬,結果發現是對龍葵屬(nightshade)食物-蕃茄、馬鈴薯、茄子、辣椒類等過敏。要不是發現為食物過敏,她母親早就被當成風濕性關節炎來治療。

2. 凱玲的同父異母的姊姊從小就很敏感,後被診斷為青少年型精神分裂症。

3. 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兄弟因為精神失常、暴力不斷,而被送進精神病院。

4. 麥爾斯的姊姊蘿拉如果吃了乳製品,半夜會做惡夢,尖叫「房間一直在搖個不停!」如果拿掉乳製品,惡夢不再發生。

5. 凱玲自己對牛奶過敏,並且是壞酵母菌侵犯的受害者。之後她又發覺自己與母親一樣開始出現關節疼痛及僵硬的症狀,拿掉龍葵屬食物後,症狀馬上得到舒緩。

綜合家族的過敏史,在互助小組聚會中分享心得,凱玲驚訝的發現成員中有半數的媽媽被診斷為『纖維肌肉痛』,有些人為『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患,她們對於抗黴菌的療法反應良好。在聚會中,凱玲忽然靈光一閃,推測年齡在診斷自閉症上可能是一個關鍵的作用,「假設整個家族免疫機能帶有遺傳性的缺陷,碰到某種病毒開啟了發病的契機,而在最嚴重的疾病狀態下,年齡在嬰兒期則發展出自閉症;在七歲則發展成注意力缺乏症(ADHD);在成年人則發展出精神分裂症。」

以目前所收集到的資訊,我們可以找到自閉症兒童共同有的一些症狀,比如:多半缺乏硫磺苯酚轉移瓷(phenol sulphur transferase)、免疫力低下、多半感染黴菌、多半尿中有異常微生物代謝物、多半對某些或多種食物過敏、多半在病發前有使用過抗生素、多半有中耳炎病史、多半腸壁有漏孔、幾乎都在嬰兒期施打小兒疫苗、父母多半是高智商、兄弟姊妹多半有精神不集中現象等等。而且與其他食物過敏、腸胃免疫系統脆弱及家族性纖肌痛、慢性疲勞症也有共同處。

現在整個拼圖似乎有譜了。凱玲繼續朝著免疫缺陷或自體免疫疾病的方向走去。至少她得到一個結論,就是每個症狀後面一定有它的原因,而她將直探自閉症的本源。

隨著麥爾斯快速地追上正常小孩,凱玲開始推廣飲食介入的觀念,並分享她的經驗。在美國要拿掉飲食裏的乳製品、玉米、麵筋等會引起過敏的食物非常之難,因為一般的超商很難找到不含玉米、乳製品或麵筋的東西。比如玉米會以玉米糖漿的面貌摻入不勝枚舉的加工品中,或者在製造過程中添加,而連零售商都不見得知道。

有時麥爾斯喝了含玉米粒的米漿,標籤上並沒有標示,得打電話到食品公司問,才知道改了新產品,而麥爾斯已顯示出退步。另一次是漢堡王推出新的炸薯條,也沒有標明成分,麥爾斯吃了瀉肚不停,頭痛引起哭鬧不休,上癮現象又出現時,凱玲才忽然想起電視上曾打廣告說這種新款的炸薯條外面裹有麵筋粉及摻有whey(乳酪發酵後的漿汁),但是一切已太晚了,麥爾斯一共瀉了六天!還有一次剛開始採用飲食介入法時,在學校大人沒看到他老兄拿了比薩餅往嘴裡塞,等到搶下來,已吃了好幾口,而老師更忘了通知凱玲,使她在家百思不得其解,還懷疑飲食介入的有效性。種種筆墨難以寫盡的事件,更別提其他家庭成員誤食而發生的過敏。

我們可從凱玲的例子中發現,現代的父母還是得從最基本的食物,也就是天然、原始、未加工製造的食物來介入才是正途。中國的飲食文化多以米類為主,傳統上也幾乎不用乳製品(或許這是早期台灣很少有自閉症的原因?),比起美式的牛乳、麥類主食,咱們要拿掉麥類也容易一些。祥兒學校的小可妮,也由於飲食的介入,自閉現象完全不顯現,她的母親從筆者這兒知道中國超市有許多米類食物,如獲至寶,飲食的介入不再是難題了。

凱玲將她所接觸到的自閉症孩子分為兩類,一為麵筋過敏類,另一為酚過敏類。有的還不知道何物引起過敏的孩子,凱玲建議家長拿掉主要已知的過敏食物,而改食:馬鈴薯、米類、白蘿蔔、米漿、白魚、雞肉、羊肉、豬肉、芝麻、葵瓜子、西米露、蜂蜜、檸檬、夏威夷豆等。建議多發性過敏的小孩忌食玉米、大豆、蛋黃、蕃茄、柳丁、紅葡萄、顏色鮮豔的水果及蔬菜、牛肉等。建議酚過敏的小孩禁吃:蕃茄、紅葡萄及鮮豔水果、柳丁、可可、香蕉、蘋果、牛乳等。

在這兩個組群裏,有的小孩反應非常快速,有的小孩似乎作用不明顯,但是如果配合制黴菌素的療法,作用不明顯的小孩會經歷黴菌大量死亡的反應,有的會拉出白白的黴菌糞便,或從口中吐出來,或發燒,或瀉肚等等似乎退步的反應,常常把媽媽給嚇一跳。這些都是好現象,只要將藥量減低一點,反應就會遲緩下來。有的媽媽聽了凱玲的建議增加DMG(Di-Methyl Glycine天然的氨基酸),加速孩子的語言恢復能力。

從十九個月診斷出自閉症,麥爾斯在三歲時,正式被醫師及老師們宣佈從特教班轉入普通班,他完全沒有自閉現象,凱玲終於可以放心了。她奮鬥不懈的精神,為兒子健康走出一條康莊大道,也為普天下的自閉家庭提供一個強而有力的見證,證實飲食介入有其不可磨滅的重要性。

這時的凱玲不僅成立了推廣中心為各地家庭提供資訊,到醫師診所教育父母,也應邀到自閉症研討會發表飲食介入心得,她更堅定地走在自閉症的深谷,繼續向真正的病源前進。

擒賊擒王-突破性的科學研究(待續)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