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13年02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13年02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古老的經驗解決現代的困擾-埃及幾何對治地氣的干擾雷久南
自然生活
有機質,有機質,有機質周妙妃
也許你想知道
也許你想知道-山靈水秀、地靈人傑與靈界(二)潘定凱
心得分享
抖動清除創傷心得分享李麗真
烹飪之美菩芸
養生智庫
我們那些驚人的骨頭-重建骨頭的健康潘定凱
雷久南博士信箱
雷久南博士信箱雷久南
未來醫學
未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二十七)潘定凱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烹飪之美
 

烹飪之美

去年二月份獨自回台灣參加工作坊時,台北娘家的媽媽擔心住在荒郊野外我的一對兒女,會因外子不諳烹飪,飢餓度日。她叨唸了我一星期後,返美回家一看,桌上擺著孩子們為我預留的晚餐,院子裏烤的番薯,農夫市場買來的蔬菜佐以她們自己調的沙拉醬和鰐梨醬(guacamole),一大碗還有餘溫的湯,湯的調味料是香料及鹽混合而成的。我想過去這一週,他們非但沒餓壞,可能還趁著我不在時,烹煮一些平時我嫌麻煩,不願意做的菜餚,大快朵頤一頓。不出我所料,第二天早上老大起床時,馬上向我報告,他們兄妹自己煮了一星期的菜,原因是他們的父親 除了水煮青菜或炒蛋外,不會有任何新菜餚了。看著他們(分別為十歲及七歲)自力自強的結果-臉色紅潤,神采奕奕,馬上撥電話回台,據實以告。幾天被叨唸的不愉快,總算得了平反。

眾所皆知,身教的重要。我想孩子們的好味口,大概深受喜愛「吃」的父母影響吧!孩子小時候,因為華得福教育不鼓勵孩子們玩太現代的玩具(如功能太多的塑膠玩具,製做得像真人的娃娃等),只好天馬行空地自創一些他們可以參與的活動。「吃」自然就成了很重要的一環。我 雖好吃,但可惜廚藝不精。從小長在台北,記憶所及,除了一般三餐外,大部分的美食都是購自店裡,例如早上六點半和下午四點半左右出爐的熱騰騰麵包令人難 忘。逢年過節時,和母親去菜市場辦年貨,難忘那滿街的燒烤味,臘味及冒著蒸氣的各種糕類等,還有騎樓下那令人難以忘懷的嚴寒冬夜的碳烤小吃的香味,它們是 我童年美好的回憶。四十年後的現在,當我帶孩子聽音樂會時,管樂的演奏常常讓我不由自主地跌回兒時賣麵糊的水壺聲中,那香味混合著老伯伯的叫賣聲,那種荒涼 寂寞與奮力迎擊人生挑戰的感覺,是在異鄉的我終於能體會得到。以上對童年「食」的部份,如果硬要擠出一點缺憾的話,因為都是買想成的,總覺得少了一份節慶的參與 感。住在美國,既然很難找到正統的家鄉美食,乾脆在家創造屬於自己版本的「台灣小吃」。憑著直覺,把各種材料加加減減和在一起,奇形怪狀的麵條被製造出 來,完全走味的小吃紛紛被端上桌。有時看起來真得是慘不忍賭,但因為孩子們參與其中,這些瞎弄一通的成品居然讓他們胃口出奇得好,吃得不亦樂乎。

等孩子上幼稚園後,在學校裏,他們每天都得自己做點心。在老師的教導下,他們有系統地從基礎學起,發麵、桿麵、做麵包、煮飯、煮菜、做沙拉及煲湯等。甚至節慶用的冰淇淋、甜點、果汁等,對他們似乎也不是難事。在老師純熟的技巧示範下,五、六歲的小孩像海綿般地輕而易舉地學會了基本的做菜技巧,如切菜、削皮、擺飾食物 等。此時,他們在家開始參與晚餐的準備,從學校裏學到的拿捏火候的技能也慢慢地派上用場。這時準備簡單的菜餚已不成問題了,上小學後,很自然地技術更臻成熟了。

華得福教育,讓孩子藉由四肢的活動,把心中的熱情,原動力表現出來。如同手工般,烹飪也可表達心中的感受。三年級的農耕課,經由園藝工作,和土地、植物產生了聯結,這群九、十歲的孩子們,學會了照顧剛初生的小雞和對付發脾氣的羊,體會半夜起床擠牛奶的辛苦。這些生活的經驗,讓他們了解盤中飧的來源,很自然地,食物不只是熱量的來源,他們可感受他們和食物,周遭的事物是一體的。

三 年級後,隨著閱讀能力的提升,兒子對超市食品的標示有極大的興緻,逐漸地對很多食品有了更進一步地了解。他每次去圖書館,一定會借食譜回家。慢慢地,他逐漸脫離小時做菜「玩」的階段,進入構思如何做出一道給味蕾挑戰與驚喜的菜, 體會什麼叫「從錯誤中學習」。這時的我,理所當然地成為他們 (妹妹是助手)各種實驗的驗收者,食物成為我們親子關係之間很好的潤滑劑。從食譜中,不同的菜餚,引起他們強烈進一步探索這些菜餚背後代表的地理、文化、氣候 的欲望,嘗試做不同種類的餐點,他們的生活裏充滿了驚喜與挑戰。五年級後,當音樂成為孩子們生命中重要的一環時,他們甚至用音樂形容桌上的菜餚,挺有意思 地。

記得去年帶他們去巴黎時,兩個小孩各自背著一個背包,裏頭放條法國麵包,一瓶水,瀏覽於各大博物館與穿梭於法國鄉村風景之餘,就是去超級市場和街上的小麵包店。在有限的預算下,他們不去餐廳,轉而品嘗算起來較經濟的超級市場熟食部及蔬果部,他們的味蕾很快地告訴他們,美國大型農耕制度下蔬果的粗糙與無味,歐洲的食物可口多了,不需要像美國用大量的糖和醬去麻痺味覺神經。他們興緻高昂地研讀食品成份,印證平時書上所學有關西歐的飲食文化,我想透過食物,了解一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是一件多麼有趣的事情。

二個孩子在春天來時,開始播種,他們遵循從學校學到的觀念,要給幼 苗良好的環境,讓他們的能量不要用來與雜草競爭,待幼苗成長,兄妹倆忙著把他們移進事先規劃好的園地中,同時自己搭圍牆避免兔子和鹿的偷 襲。初夏時,有些植物可以開始陸續收成,因為烹飪的經驗,讓他們知道何時收成較易做出可口的菜餚。打算存放較久的香料和草藥茶,除了收成的時間很重要外, 日曬時間、長短亦然。在這過程,他們體會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及耐性地等蔬菜成熟以便做好一道菜的重要,順應大自然的多變,接受不如預期的失望,也是 人生寶貴的一課。初秋後的醃漬季節,他們歡天喜地得把農場摘來的蕃茄及買來的蘋果,分別做成番茄醬及蘋果醬。週末廚房的忙碌,讓她們不會想打電玩,而我也體會到以前用金錢購買食物所體會不到的滿足和愉悅感。

回想當年的無心插柳,讓孩子從小參與廚房活動,今日我得以一飽口福,做菜不是單純地 填飽我們的肚子,它帶給孩子視覺、味覺、美學(他們有時用食物擺飾代替畫畫)上的享受及快樂的童年,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 我的孩子們計 劃今年暑假去他們最愛的運動夏令營之餘,也打算去參加烹飪夏令營。相信他們的人生會因此而更豐富。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