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18年02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18 02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吃納豆好處多,自己動手做雷久南
《養生智庫》
我用活水器:活化空氣、食物、日常用品、淨化身體等等雷久南
《養生智庫》
數字和金字塔的急救功效雷久南
《自然生活》
在Bob農場的實習點滴王興棠
園藝?農業?  周妙妃
《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數學教學分享-以「圓錐曲線」為主(上)曾紫玉
人學--華德福教育基礎課程程第九講(下)史丹勒博士主講、潘定凱譯
《專題報導》
疫苗的真相(二)  俞靜靜
《也許你想知道》
佛陀的過去與現在(二十一)潘定凱
《心得分享》
《琉璃光》與我
回歸靈性的喜悅(下)
宇心
療癒之旅-以愛的頻率接上大我邱麗惠
《未來醫學》
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四十七) 酒精對人的影響 潘定凱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人學-《華德福教育基礎課程》第九講(下)
人學-《華德福教育基礎課程》第九講(下)

一個可觀察到的現代現象是人們有著平淡無奇的面孔。赫曼‧巴爾(Hermann Bahr,一八六三~一九三四奧地利作家、導演)曾經在柏林的演講中,就他的經歷表達了他的觀點。他說,在一八九○左右的年代,如果你要走在萊茵河或埃森市周邊的街道上,遇見來自工廠的人,你會有種模糊的感覺,就是你遇到的人都沒什麼差別。你會覺得你只是遇到了一個人的副本,就是你真的沒辦法區分兩人有何不同。這是一個重要的觀察,而赫曼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察。他說,如果在一八九○年代在柏林有人請你吃晚飯,你坐在兩個女士中間,你沒辦法區分他們,不過你至少會發現一項區別,就是一個坐在你左邊,另一個坐在你右邊。之後如果其他地方邀請你,可能會發生如下的情形-你無法分別這位女士是昨天那位女士,還是前天那位女士!

換句話說,就是人們有一種單調一致性。這跡象肯定了人們沒有被正確的撫養長大。從這樣的情形,我們就知道一定要學習改造教育系統所需的知識,因為教育會深入文明。當人們經歷生命卻從未見過世間真相,觀念就會只活在人們的無意識之中。

「觀念」雖可以活在無意識之中。但「判斷」只能活在半意識的作夢的習慣,「結論」則應該只能活在完全有意識到的醒覺的生命中。這意思是說,我們必須非常小心地與孩子講到與結論有關的一切,但我們不應該直接給他們完成的結論,他們應該只留存下那些將來成長後才會成熟為觀念的東西。我們需要什麼才能做到這一點?

想像你建立觀念,但這些觀念是死的。那麼,你就是將觀念的屍體接種給孩子。如果你接種死的觀念給孩子,你也就是將死的觀念注入他們的身體。那我們必須教給孩子什麼樣子的觀念呢?就是活的觀念,因為終究我們是要活著才會應用觀念。人是活的,因此,觀念也必須是活的。如果在孩子9歲或10歲時你給他們的觀念是當這些孩子三十、四十歲時也保持不變的觀念,那麼你就是注入了觀念的屍體到他們身上,因為這些觀念不會隨著孩子們的成長而發展。你必須教導孩子們在生命中會變化發展的觀念。老師必須注意,不是教給孩子們一生中一成不變的觀念,而是要教隨著孩子成長會演變的各種觀念。這樣做就是植入活的觀念到孩子身上。你是何時植入死的觀念?就是當你不斷地教孩子定義的時候,當你說「獅子是什麼什麼……」然後叫他們記下來,這樣你就是植入死的觀念。你是期待當孩子三十歲時,他們對這事的觀念與你現在所教的完全相同。許許多多的定義就把活的教學害死了。那我們該怎麼辦?在教學中,我們不應該定義,我們應該試著找出事情的特性來教。當我們盡可能的從許多的角度來看事情,找到不同的特質來描繪這件事。例如教自然史就要讓孩子見到實情,如果我們用自然史教科書來教孩子,那麼我們就只是在定義動物。我們必須試著用不同方法與不同角度來描繪動物,例如從人們以往如何的漸漸了解了這種動物,人們如何使用這些動物等等方面來教。不過,在合理的課程安排中,這些教法應該會自然出現。也就是說,你不是僅僅按照教科書順序講烏賊,然後講老鼠,再講人類。而是把烏賊,老鼠和人類放在一起,並將它們彼此關聯起來講。在這種情況下,這些相互關係就很多元化,不會是定義,而是描繪了特質。正確的教學第一步就是針對描繪特質,而非針對定義。

特別重要的是,要隨時意識到不要在成長的孩子身上毀壞任何東西,而是教他們,使他們活潑充滿生命,不死板僵硬。當你教孩子時,你必須仔細地區分靈活的觀念和那些不需要改變的觀念,不需改變的觀念則是可以給孩子靈魂一種概念框架。因此,你也必須明白你要給孩子一些可以一生保留受用的東西。在生活生命細節方面,你不可以給孩子死的、不變的觀念,而是活的、能自發培養成長的觀念。還有,你必須將這一切與人類相關相聯。最後,兒童對世上萬物的理解都必須匯流融入他們對人類的總概念。這種對人類的概念一定要長存常在。當你告訴他們一個寓言故事並將其與人類聯繫在一起的時候,當你將烏賊和老鼠與自然歷史上的人類聯繫在一起時,或當你教摩斯電碼的藉著地球傳遞而激起了孩童對地球的奇蹟感受-這些都是將整個世界的細節與人類聯繫起來的東西。這些就是可以保留受用的東西。不過「人類」這個觀念在孩子內心只能是漸漸成形的,你不能教孩子一個已經打造完成的人類的觀念。不過,當你漸漸建構這觀念,它就可以保留一生。事實上,能夠在學校中教孩子這些在往後一生都能受用的、有關人類的多方全面的觀念與理念,真的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一件事。

人類的內在生命可說是非常活潑變化無常。如果能成功地讓孩子們有尊崇和奉獻的觀念、活潑的觀念、好像隨時帶著一種祈禱心的觀念,那麼這種充滿祈禱心的觀念就是活潑的觀念,會留存著進入老年時代的觀念。到了老年,這些觀念將轉化為一種福佑他人的能力,能將這祈禱心的成果利益他人。我曾經說過,唯有兒時學會了正確的祈禱的孩子,在老年時才真的能夠祝禱福佑他人。如果在兒時學會了正確祈禱的孩子,到老年時,不論男女,都能正確而帶有巨大力量的祝禱福佑他人。

所以教孩子們這類與人類本質密切相關的觀念,就是讓孩子有活躍的觀念。這些活躍的元素是容許改變的,隨著人類的生命而轉變轉化。

現在,讓我們從不同的觀點來看待兒時與青春期的三階段特質。直到換牙時,孩子是想模仿。換牙後到青春期之前,他們想要一個能敬重的權威,青春期開始,他們才會想要在世界上應用自己的判斷力。

這一點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當人類從魂與靈的世界來到人間,穿上了人體這件外衣,他實際上是想要來做什麼?人類是想要在物質界中實現以往他在靈界中生活的一切。在換牙之前,人類,從某些方面來看,是活在過去。人類仍然充滿著在靈界中培養出來的全然奉獻投入的精神。因為如此,所以他們經由模仿周遭的人們來實踐「完全的將自己奉獻投入周遭的環境」。那麼,在換牙前,什麼是孩子完全無意識的基本衝動?這種基本心境是非常美的,我們必須幫孩子培育這種心境。這種心境來自孩子無意識的「信念」-無意識的認為這世界必定是「善的-道德圓滿的」。雖然並非所有現代的孩子靈魂都有此心境,不過,當人們從靈界成為物質界生命的時候,都有一種傾向,就是無意識的信念-認為全世界都是道德圓滿的。所以直到換牙期或甚至超過換牙期,教育如果都能考慮到這種無意識的信念-「世界是善的-道德圓滿的」是很好的。

我曾藉著兩個例子,提醒你注意到這一點,是在教你這件事的準備工作,這項準備工作是完全基於「全世界都是道德圓滿的」的信念上的(這兩個例子是在《教師討論會》中的片段)。所用的例一是關於牧羊犬,屠夫的狗和玩賞狗的例子,說明人的道德行為如何反映在動物界。例二是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Hoffman von Fallersleben)的關於紫羅蘭的詩,這兩例都是我是要藉著這些故事,為七歲以上的兒童講一些道德行為,與「世界是善的-道德圓滿的」信念相呼應。這就是童年的偉大與崇高之處,孩子是一種相信「世界是道德圓滿的」種族,所以他們相信可以毫無顧忌地模仿這世界上的一切。所以(換牙前的)孩子們可說是活在過去,是產前、靈魂、靈性的過去,而不是肉體的過去。

但是換牙後,直到青春期,孩子是真的活在「現在」,對周遭世界發生的事物感興趣。在教學中,我們必須不斷地記住小學生是一直想要活在「現在」。那麼如何活在現在呢?當我們以人類的方式享受世界,但不是以動物的方式,就是活在現在。想當然爾,小學的孩子也想在上課時要享受世界。所以我們不應該讓教學方式對兒童而言失去了享樂的機會,但不是動物式的享樂,而是在更高層次的人性意義上的享樂,不是引起反感和排斥感的東西。教育學在這方面已做了各種各樣的試驗。然而,此處也有危險。危險在於,當我們試著讓教學成為享樂的根源時,也很容易變質成俗不可耐的東西。不能讓教育變成這樣。我們作為教師,當然要立志超越陳腔濫調、迂腐學究、俗不可耐的境界。唯有我們絕不忽視「我們必須與藝術維持活躍的關係」,才能實現這一點。在追尋想要以人類的方式享受世界,而不是以動物的方式時,我們必定要有第二個信念-「世界是美的」。從換牙到青春期的,孩子們確實無意識地相信這個世界是美麗的。然而,實際上,教育法規的目標式教育課程並未認同孩子這個世界是美麗的這種信念,通常很死板完全從功利主義的觀點來制定教材。如果我們試著沉浸在藝術的體驗中,令教學完全藝術化,就可以圓滿這個信念。有時看看現代教學書籍,就會感到很難過,讓教育成為歡樂的根源這個原則無法達成,就是因為教師對孩子們講課時就是如此無藝術美感的索然無味俗不可耐。今日,人們喜歡用蘇格拉底的反詰法(質問辯證的教學法)來示範教學。然而,問出的問題全是些將功利主義發揮到極致的問題,毫無美感可言。在此情形下,無論如何示範舉例都沒有用了。問題並不在於教導老師們應該要選擇那一種方法來教學。根本問題在於我們需要活在藝術中的教師才能夠做到他教給孩子的一切都是藝術性的。

所以,在換牙之前,兒童的生命乃是活在一種無意識的信念中-「世界是善的、道德圓滿的」。第二個時期,從換牙到青春期的無意識的信念乃是-「世界是美的」。只有到青春期才會有一種傾向要去發現-「世界是純真的」(世界顯現了真理)。所以在青春期之前,教育不應該有一種科學性的特質,此時,教學若採用了一種純粹的科學系統化教法,都是不好的。因為兒童在青春期之後,才會有內在的對「真理」的正確概念。

以這種方式,你會發現,孩子帶著他的「過去」從高等世界降生到物質界,換牙後,「現在」就在小學學齡孩子的身上顯現。14歲之後孩子們才進入了「未來的衝動」在身上顯現威力的生命期。生命就在這「過去,現在和未來」之中顯現:這就是在成長中的孩子的身上的情形。

        第九講完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