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18年02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18 02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吃納豆好處多,自己動手做雷久南
《養生智庫》
我用活水器:活化空氣、食物、日常用品、淨化身體等等雷久南
《養生智庫》
數字和金字塔的急救功效雷久南
《自然生活》
在Bob農場的實習點滴王興棠
園藝?農業?  周妙妃
《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數學教學分享-以「圓錐曲線」為主(上)曾紫玉
人學--華德福教育基礎課程程第九講(下)史丹勒博士主講、潘定凱譯
《專題報導》
疫苗的真相(二)  俞靜靜
《也許你想知道》
佛陀的過去與現在(二十一)潘定凱
《心得分享》
《琉璃光》與我
回歸靈性的喜悅(下)
宇心
療癒之旅-以愛的頻率接上大我邱麗惠
《未來醫學》
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四十七) 酒精對人的影響 潘定凱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園藝?農業? <br>我在做園藝(gardening)還是農業(farming)?
園藝?農業?
我在做園藝(gardening)還是農業(farming)?

我疑惑很久了,我在做園藝(gardening)還是農業(farming)?我是個園丁(gardener)還是農夫(farmer)?

以前我住在都市裡,喜愛在室內桌上,陽台和屋頂種些花草樹木觀賞自娛。現在我住在鄉下,有一塊小農園,主要種植可以食用的蔬菜和水果,附帶種植觀賞植物美化環境。雖然都是種植植物,我以前是園丁(gardener)做花園(gardening),身份很明確,現在我的農園有很多種食用作物,卻也有觀賞用的植物,我成了什麼東西?

這問題本來不是問題,我有很多親朋好友住在都市裡只擁有花臺和盆栽,也有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住在鄉下有一小塊土地,大家志同道合都愛種種蔬果自食其力。我們碰面都有好一番話題可以聊,先在園子裡繞繞,欣賞樹木型態,揉搓樹葉嗅聞,照照相(花木的)留念,上上網查詢植物種類,再挖點小苗或收點種子分享,末了泡茶和品嘗剛收成的生鮮水果,最後離開還要大袋小袋,有果有瓜有菜。他們都認為我是個不錯的農夫,是個兼顧生產和生活的摩登農夫。

我也認識許多鄉下做農的朋友,有種棗子的,有種番茄的,有種芭樂的,也有養蜂和養魚的,是他們為台灣提供糧食也出口賺取外匯,他們是專業的農夫,也是我學習的對象,他們就不這麼想了。他們非常熱情,來園子總會提供許多務農經驗,譬如一樣的作物要種一起,果樹要矮化,雜草要除乾淨一類的事,邊指正邊談成本與農業政策,毫不吝惜的分享他們的寶貴經驗。一路聊著,我在自嘆不如之餘,總會有一股自卑感無法自主的油然生起,等談到銷售量與販賣管道時,我已經滿頭大汗,無地自容,自知有辱農夫的身份地位,無法安住農業聖殿也不登園藝大雅之堂。一天下來真多虧他們的容忍功夫,只希望他們回家以後不會搖頭嘆氣太久。

 

#園藝和農業如何界定?

我是因為什麼而有不同身份?種的植物不同,還是種植方法不同?在陽台不種花,光種菜,是做園藝還是做農業?農場種蔬果也種觀賞花木,結果像美麗花園供人參觀,它是農場還是花園呢?還是種植用於販售的叫農業,只供自己食用的叫園藝?

在國外土地大,農場(farm)是指面積大的農企業,土地動則數百甲以上,用大型機械種植,主要作物是穀物,牧草、飼料或放牧牛羊。

鄉村幾甲以内的土地,農夫全家住在農場,顧用臨時的工人幫忙,只使用小型的農機,種植的較多是短期的蔬菜作物,是小農家庭式的經營,會稱為市場花園(market garden),用園藝的種法連續採收。在都市住宅區許多家庭都有院子,有些人在後院也會種植蔬菜水果,養蜂,養雞,養羊,自用和販售,他們也可稱為市場花園(market garden)。人口較集中的市中心,有小院子的,也有公寓大樓只能在陽台種花盆的,很多人會種點香草類和萵苣等食用。它們都是家庭式的種植方式,都叫做花園或園藝(gardening),也戲稱為迷你農場(mini-farm)。

這個跟台灣的用字觀念不同,在台灣都是小塊農地,人們住在村莊裡,農地全部用來種植作物營生。不管土地大小,不管種什麼作物,只要土地歸類為農地就叫農場(farm),他們是農民,做的是農業(farming)。國內鼓勵農民成為大農,用農企業的經營方式,用大型機械,種植單一作物,設施與農機動則上百萬。其實台灣的農地都算小型,或許可稱為市場花園(market garden),可用園藝(gardening)技術操作,使用小型省力和省能源的農機,做多樣化的種植,生產更有效率,更能改善環境,適應未來。

 

#園藝和農業跟歷史文化有關。

我想到的問題原來並不簡單,沒想到園藝和農業的差異也是西方人士討論的題材。   

    RachelLaudan在2017年4月的文章“農業還是園藝,差別在那裡?”寫道,園藝和農業在現代的區分並不明顯,種植何種植物視人所需,兩者都可做為營生獲利事業,也都可當做休閒活動,它們和產量無關,園藝的產量可以超過農業。

    她探討了人類生產食物的歷史文化,歸納出它們的主要區分有三。

一,園藝使用棍子一類的挖土工具,農業使用犁地的工具。

園藝總括來說,是使用棍子一類的工具,用於挖洞播種和種下根莖,植株成熟時也用來挖土收集農獲。棍子演化出今日的農業工具,一端變平叫鏟子,一端彎曲的叫鋤頭,一端分出叉子叫草叉,一端又彎又分叉的叫耙子。園藝工作使用的是較輕便的農具。

農業呢,是用犁來拖行破土或做出一條條的田畦。過去借助牛馬獸力,現代使用農機,相較之下是較粗重的工作。

二,種植和收成,園藝是各別的,農業是整體的。

園藝的種植是逐步各別的播下種子或種下分枝和球莖,收成時也是逐步各別的收集豆莢或根莖。需要較多人力,工作較仔細多樣。

農業呢是一次大規模的播種,收成時也是一次採收,所以需要植物同時成熟且品相一致。人力耗費較少(尤其有農機代勞時),種植較粗放單一。

三,園藝較利育種。

園藝的做法,植物是逐棵各別的種植與收成,所以容易挑選優秀品種保存,例如抗病的,耐旱的,口味佳的,所以較有機會培育出適應性佳的新品種。

農業呢,要選種就要劃出一塊土地,以園藝的做法耕種才行得通。

 

她寫道,採用園藝或農業的方法生產食物,影響人口和文化的發展。一直到二十世紀,園藝都是主流的生產食物的方法。1954年,德國的植物學家和民族學家Emil Werth發表以下地圖,顯示園藝文化的廣泛。1965年在聯合國工作的丹麥經濟學家EstherBoserup發表文章,認為園藝在人口增加時,可以更密集的耕種,因而帶動經濟發展。

另一方面,農業主要是穀類的耕種,尤其是小麥和世界上的帝國擴充似有關聯,或許是因為小麥容易攜帶,營養,又好儲藏,方便性超過農業種植的稻米和玉米。

 

所以,園藝和農業在歷史上都很重要,園藝適合種植蔬菜和水果,農業適合種植穀類。園藝適合馴化育種,農業適合養活較多的人口。農業尤其適合現代人,因為現代人們大多聚集居住在都市裡。

 

#園藝與農業的分別很困難。

同樣是種植植物,我為什麼在這兩個名詞上鑽牛角尖呢?顯然是閒著無聊,但了解一下園藝和農業的差異,或許可以為自己定位,找到讓我自卑的原因。

    AndreaCrawford在2014年的文章“花園和農場的差別何在…難度超乎想像的問題”寫道,出身印第安那州一望無際玉米出產地帶的他,參加都市農場會議的農場導覽活動時,來到了紐約曼哈頓的世界頂極WaldorfAstoria豪華飯店的屋頂農場。身在全美政治與文化中心的紐約曼哈頓,站立在世界頂極的豪華飯店屋頂,遠看瑪麗蓮夢露住過的房間陽台,身邊是蜜蜂飛舞,蔬菜,花卉和香草。站在美麗造景如花園的都市農場,他和來自新英格蘭區(與印第安那州同是美國重要農業區)的農夫友人面面相覷,交換眼神與心意「這是農場嗎?」。

    花園還是農場?(…我真高興有人比我更困惑)他寫道,小型永續的農場,尤其在都市裡的,模糊了花園和農場的界線。美國農業部的副秘書長KrystaHarden在一個會議上回答年輕農夫的問題,提到地方上的官員對這些農產品種類不是單一而是多達幾十樣的農場不知如何認定(表示連美國農業專家都迷糊了)。在台灣也不例外,更令人傷心的,地方農業單位認為小農場對國家經濟沒有貢獻。

他探討,是土地的尺寸大小嗎?對美國中西部農業區的農夫來說,種了許多作物一英畝(4700m²)以內的是花園,對紐約布魯克林都市農園的成員來說,那個尺寸一定要稱為農場。有些人說農場就是有耕耘機和飼養家畜的地方,但是社區農場常有雞鴨豬羊等動物漫步其中,而1000英畝的穀物農場根本看不到家畜。有些人說要用所在位置來分別,在後院的叫花園,但是現在有些農夫從鄉下搬到市區耕種(因為收入較高),他們租用許多後院種菜,自稱是“多地點小面積的都市農場”。

有一個區別似乎比較明確,那就是:園藝生產食物自用,農業生產食物(和花,纖維)販售,美國農業部USDA也這麼定義:“農場有農產品產出販售一年達美金$1000以上”,有了這個標準,對申請補助或貸款很重要。但是很意外的,在花盆菜箱裡種香草類,一年收入也可達美金$1000以上。更戲劇性的,是紐約曼哈頓的WaldorfAstoria飯店屋頂農場的農產品不是賣給大賣場,而是用在米其林餐廳的餐點上(這一年的附加收入真是無法想像)。同樣的,Pickens在曼哈坦頓東邊的Riverpark餐廳的屋頂農場,用送牛奶的木箱種的新鮮生菜,在當地可賣到美金$250/kg,價格驚人,但對該高級住宅區的雅痞來說,品質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意思是再貴也花得起),Pickens說園藝和農業的分別就是“農業的活動是用於賺錢”。對USDA和大部分的農夫,賺錢確實很重要,是園藝和農業的重要差別,對懷有理想,想改善環境活化社區的農場,能有活絡的經濟也是夢寐以求的,事實上也更能鼓舞更多人從農。

這讓我想到我的困擾,表面上的說詞或許另有深層含意。年輕人為賺錢為小孩要嘛選擇都市而與農業分離,要嘛從事農業忙於賺錢。說“快樂農場”的,前者是禮貌(與不屑),後者是忌妒(兼不屑),自己說的是虛榮(加苦中作樂)?而那些把社區農場,陽台和屋頂的保麗龍箱和大花盆菜圃稱為“都市農場”的,是在創造虛擬實境,宣告我是來真的,我也有農夫的能耐?但對紐約幾個社區農場(例如NewRootsCommunityFarm),或收容難民的社會住宅社區內的社區農場(RedHookWestHousingDevelopment,澳洲也有數個)來說,生產食物的目標很單純,意義重大。農場的成員大都是難民,在農場裡種植作物可供全家食用,也可學習一技之長,是他們離鄉背井之後在新環境生存的希望,他們分到的那一小塊土地才是真正的快樂農場,說農場是取其堅苦,踏實與依靠的含意。

 

#聯合國的呼籲

所以園藝和農業都可種食物,養活大家,應該同樣受到重視。可以用園藝耕種的就用園藝技術,因為它有利環境,土地利用較有效率,而且較親民。農業則用於園藝無法相比的,例如種植穀類,乾豆類等。

台灣擁有最優良的地理環境,耕種者大多是擁有小塊土地,家庭經營型式的農業,像園藝的密集照顧方式是我們的條件也是我們的優勢,它是目前氣候變遷環境下的最佳選擇,尤其適合尋求低能源低汙染農法的有機小農。

早在2010年12月,聯合國就報告說明小型有機生態化的農業(不是基改和單耕)農耕方式才能餵飽世界人口。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 UNCommissiononTradeandDevelopement)在2013年更發表了一篇報告,標題是“貿易及環境回顧2013:太遲之前快覺醒吧!”,文章有全球60個以上的專家警告,農業要盡快回歸更永續,自然,生態,多樣化,減少肥料,有機的農耕方式,食物生產和貿易方式也需要盡速改型。報告中點出了農業需要轉變的要項有…

•增加土壤的碳含量,農牧業要整合,增加森林農業和野生蔬果種植。

•減少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

•永續經營泥炭儲存地,森林和草原以減少溫室氣體。

•肥料的適量使用,善用營養循環系統。

•減少食物浪費

•低碳的,友善環境的飲食習慣

•重建糧食與農業的國際貿易方案

 

文中提到目前推動的TPP,TTIP等國際貿易,有利跨國企業,但無法反映農業轉型的急迫性,糧食價格節節升高更將造成全球糧食危機。必須要盡快而且大規模的從主流的,單一作物,高依賴外在資源的工業化農業轉為永續再生的生產方式,提高小農的產出,發展在地化的食物供需系統。

 

#聯合國訂定2014家庭農業年

聯合國更訂定2014年為家庭農業年,在聯合國農糧署的海報上畫了一些數據,大標題是“家庭農業餵養世界,照顧地球”,分為幾個要項。

•家庭農業為什麼重要?

~全球超過90%的農場是由個人或家庭經營,主要依靠家庭勞力。

~全球農地有70-80%是家庭農場。

~家庭農場生產全球80%的食物。

~由於生產多樣性食物,家庭農場可以保障糧食安全(供應)。

 

•世界上的農場在那裡?

~中國35%

~印度24%

~亞洲其它15%

~撒哈拉以南非洲9%

~歐洲及中亞7%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4%

~中東及北美3%

~其它3%

 

•家庭農場多大多小?

~72%小於1公頃(10000m²)

~6%大於5公頃

~22%其它

小於0.5公頃家庭農場在全國的比例:烏干達57%,印度47%。

 

•家庭農業對在地經濟很重要。

~家庭農業可以強化在地經濟

~搭配保障社區與社會福祉的政策後功能更大。

~農業大部分投資來自農民。

 

•家庭農業是永續農業的轉捩點,因為…

~農業用水佔全球70%。

~農業可保存生物多樣性。

~農業有眾多生態功能。

 

#園藝和農業攜手合作

不管歷史演變如何,不管以前,現在,和未來,都一定要生產食物才能生存,不管使用園藝或農業,在名詞或型式上爭論,不過是想改變大眾的觀念,創造新的生活模式,獲得官方,學界與商界的重視罷了。

自從工業革命和綠色革命之後,經濟發展推波助瀾,農業成了主流的農業(或稱慣行農業),有了機械耕種,食物產量增加,人口增加,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耕地更大更集中在大農手裡,小農則被淘汰,放棄土地到都市求生活。都市跟著更大更集中,絕大多數的人連一棵小草都沒種過,更要依賴農業提供食物,農業被認定是提供全球糧食的救星。園藝則退居後院種草坪和玫瑰花,主要做做造景,在後院或屋頂生產食物是小狗翻滾,提供娛樂罷了。

演變至今,糧食生產與銷售的目的不是為肚皮,而是為口袋。為了生產更多作物,森林砍伐,土壤惡化流失,化肥與殺蟲劑破壞生態,水質汙染,糧食供需失衡,基改作物的疑慮,食物內含營養成份降低,農作物多樣性減少等等。

    如果往回反省,發展農機,研究土壤,研究藥劑,研究農法,多生產食物,注重營養,建立國際銷售系統,整個的糧食體系原本應是為了讓人人吃飽並獲得足夠營養,現今卻變相為大富翁遊戲而忘了初衷,我們似乎本末倒置,玩得過火了。

現今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氣候異常,連帶的糧食危機會造成社會與政治動蕩不安。農作物要更多樣化以適應極端氣候,耕種方法要更循環永續,耕種的地方要更分散,人民也要學習永續的生活方式,因為災害頻傳當前,我們怎知下一個不是我的家園。

 

http://www.rachellaudan.com/2017/04/farming-or-gardening-whats-the-difference.html

http://www.slate.com/articles/life/food/2014/02/farm_vs_garden_the_definition_depends_on_whether_you_ask_the_usda_or_the.html

https://althealthworks.com/1366/wake-up-before-its-too-late-new-un-report-calls-for-dramatic-shift-toward-natural-agriculture/

http://www.fao.org/resources/infographics/infographics-details/en/c/270462/

fao.org/family-farming-2014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