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11年11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11年11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接地氣的心得分享雷久南
養生智庫
癌症不是病邱麗惠
自然生活
大樹的某一天周妙妃
自然建築
生機建築百寶箱──天然塗料(下)
俞靜靜
心靈湧泉
靈性詩篇——第三篇歸無所得法(二十五)潘定凱
心得分享
意外‧奇蹟‧覺醒──記女兒車禍意外奇蹟康復的生命故事吳秋燕
雷久南博士信箱
雷久南博士信箱雷久南
未來醫學
未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二十二)史丹勒博士談、根、莖、葉、果對身體的各部份作用潘定凱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二十二)
 

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二十二)
──史丹勒博士談、根、莖、葉、果對身體的各部份作用

     前期講了許多不吃,也就是斷食的情形,那麼究竟該吃什麼呢?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在人智學中,史丹勒博士怎麼說。

     本文來自史丹勒博士於一九二四年六月至九月間的14場演講蒐集於《人類與地球進化和恆星的影響》(The Evolution of the Earth and Ma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tars)一書中。講於瑞士多納克市(Dornach目前大家公認的人智學總部)雖然是近百年前的演講,基本上都還是用現代通用的營養物質來分類說明。文中「碳水化合物」與消化過程,這些年來,在科學界對它的定義有稍作修正,不過並不影響本文的大致涵意。僅譯如下以饗讀者。

    

《人類與地球進化和恆星的影響》

第7講—講於一九二四年7月31日

    

     史丹勒博士:早安,各位,過去幾週的演講,有人想到任何問題嗎?

  問題:老師,我想問有關不同食物,如豆子、紅蘿蔔,它們對身體的影響是什麼?你已經說過馬鈴薯了,也許我們可以聽有關其它的食物。有的素食者不吃生長時會懸掛在空中的蔬菜如豆子、碗豆等。當我們看著田野中的穀類,我們也會好奇這些穀類有何不同。因為很明顯的,世上的人們必定都會種植某類穀物(作為主食)。

     史丹勒博士:問題是問不同食物與人體的關係。這樣說吧,首先,我們要對營養有個明白的看法。人們會想營養就是我們吃一些東西,就順著口降到胃中,然後就存到身體中,剩餘的就排掉,然後我們又再吃,就是這樣。但是這過程並非如此簡單,要複雜得多。如果我們要了解人類與多種食物究竟有何關係,一定首先要清楚我們必定需要那些食物。

     現在,我們需要的第一樣食物是,我們必定需要吃的物質,那就是蛋白質。讓我們將這些都寫在黑板上,有完整的資料。所以蛋白質就像在母雞蛋中的蛋白質。不過不止在蛋中,所有食物中都有蛋白質。人們一定需要蛋白質。人們所需的第二樣物質就是脂肪,這也是所有的食物中都有,脂肪在植物中也有。第三項物質的名字,也許你比較不熟悉,但你也要知道: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特別在馬鈴薯中有許多)不過在其它植物中也有許多。碳水化合物的重要事實就是,我們吃的時候,它們會被我們口中的唾液轉化為澱粉。澱粉也是我們必定需要的東西,不過我們不直接吃澱粉,我們是吃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然後碳水化合物在體內轉化為澱粉,然後他們在消化過程會再被轉化成為糖。我們也需要糖,所以你看我們由碳水化合物中取得所需的糖,但我們還需要一些其它的物質:礦物質。我們由加入食物的作料,例如鹽,得到一部份礦物質,在我們所吃的各種食物之中,已經含有礦物質。

     現在,當我們考慮蛋白質時,我們一定要明白動物與人和植物之間差異有多大。植物也含有蛋白質,但它們不吃蛋白質,所以它們從何處得到蛋白質?它們從地下與空氣中,從礦物的世界中得到。它們可以由無生命的、礦物資源中得到。動物或人皆做不到這件事。人類無法從無生命物質中得到蛋白質,如果可以,他就是植物了—他一定要從植物或動物中取得那些已經為他準備好的蛋白質。

     實際上,要活在地球上,人類需要植物。不過現在有另一項驚人的事實:植物沒有人也無法生存。所以,各位,我們就講到了這有趣的事實-我們也一定要清楚明白這一點:人類生命中需要兩項基本物質,1—是綠葉中的綠汁,2—是血液。植物中的綠汁名稱是「葉綠素」,葉綠素含於綠葉中,另一項基本物質就是血液。

     現在,這一點,就帶給我們一種非常偉大的現象。

     想想當你呼吸時,這也是一種取得營養的方法。你由空氣中取得氧氣,你吸入它們。但是你體內滿滿散佈著碳,如果你挖入地下,有許多存煤,這就是黑煤礦。當你削尖鉛筆,這就是石墨。煤與石墨都是碳。你全身乃是由碳與其它物質所組成。碳是在人體內形成的。你可以說:人就是一堆黑煤。但你也可說是另一樣東西。因為—記得世上最昂貴的東西嗎?—鑽石—乃是由碳所組成。只是不同的碳形態而已。所以如果你要講得好聽一些,你可以說你是由閃亮的鑽石所組成的。那黑碳,鉛筆中的石墨與鑽石都是同樣的原料,如果有一天,土中的煤可以處理成透明的,你就得到鑽石了。所以我們身中隱藏著鑽石,或說我們就是一堆煤礦。但是當我們將氧與血中的碳綜合,你就得到二氧化碳。你對二氧化碳其實很了解,你只要想:汽水中的泡泡就好了。那些就是二氧化碳。它是一種氣體。所以我們心中可以有這麼一個景象:人類由空氣中吸入氧氣,氧氣散佈他全身的血液中,在他的血中有碳,他呼出二氧化碳。你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在地球進化過程中,各位,就像我最近已經對你們講過的,萬物早已被人類與動物所呼出的二氧化碳毒化了,因為這進化過程已經進行非常久了。你可見到,如果早遠以來,若不是植物界有著與動物界、人類相當不同的特性,那就不會有動物界或人類了。植物不吸氧氣,它們吸(動物與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植物對二氧化碳的需求與人對氧氣的需求完全一樣。

     現在如果你看一棵植物(見圖)根、莖、葉、花,這植物全身吸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碳存在植物中了。氧被植物呼出,人類與動物取回氧氣。人呼出二氧化碳,殺盡萬物,植物吸二氧化碳,留下碳,釋放氧氣,令萬物重新有生命。植物若無它們的綠汁—葉綠素,就無法處理二氧化碳。這植物的綠汁,各位,是個魔術師,它取下碳留在植物內部,讓氧自由離去。我們的血液則以碳去綜合氧,綠色的植物汁液則將二氧化碳中的碳分離,讓氧釋去。想想大自然做了多棒的安排,植物與動物、人就這樣的互補不足,他們如此完美的互補。但我們還得再進一步觀察。人類不止需要植物給他的氧氣,他需要整個植物。除了那些有毒的植物或是僅含極少營養物質的植物。人類需要所有的植物,不止是呼吸上的需要,還有食物上的需要。這又帶給我們另一項偉大的關聯性。植物有根,如果是一年生植物(此刻暫不考慮樹木)的根、葉、莖、花與果。現在看看根,在土之內,含有許多礦物質,因為礦物質在土中,細根又伸展入土中,所以不斷的在吸收礦物質,所以植物的根與地球的礦物界有著特別的關係。現在,各位,再看此處,人類與整個地球相關聯的部份就是頭部,而非腳,實際上是頭部!當人類在子宮中開始成為「地球上的人」之時,他最初幾乎什麼都沒有,就是有頭。他以頭為始。你的頭有著整個宇宙的外形,也是地球的外形。這頭特別需要礦物質。例如,就是由頭生出力量,將人體填滿骨頭。你可由這一點見到,我們需要根,它們是屬於土,含有礦物質。我們需要礦物質來建骨骼。骨骼需要碳酸鈣、硫酸鈣,這些都是礦物質。所以你可見人類需要根以強化頭部。

     各位,如果—例如—一個孩子頭很弱—不專心、過動—他通常會有個對應的症狀—腸內有蟲。如果頭的力量過弱,就會很容易在腸內有蟲,因為頭無法有力的為全身工作。如果頭的力量強力的工作於腸內,蟲就無法住在人體內。你可以由此見到人體安排是如何的偉大—每一件事都相互關連。如果孩子有蟲,要明白這孩子頭部弱了。還有—想要當老師的人必需知道這些事—如果有人在老年時心志低弱,此人必定在年輕時有過腸中蟲。

     所以,看到這孩子如此要怎麼辦?最簡單的療方就是給他吃一陣子紅蘿蔔—當然還是要吃其他的食物。很自然的,我們也不能只給他吃紅蘿蔔。紅蘿蔔是植物的根,它們長入土中,有大量的礦物質。它們有地球的力量,它被吃下去時,它們可以經由血液進入頭部,唯有礦物質豐富的物質可以達到頭部。富於礦物的物質,根中的物質,藉著頭的力量,令人強健。

     這是特別重要的事實,是由紅蘿蔔令人類最頂端的部份強健—這就是是人類要內心強健有力不軟弱所需的東西。

     如果你看看紅蘿蔔這種植物,你無法不注意到它的力量好像都特別走到根部去了,它幾乎全都是根。我們對他唯一有興趣的就根。剩餘的部份,那綠的部份似乎不重要。好像只是坐在上面而已。所以紅蘿蔔是維護人類頭部的好東西。如果有時你覺得有點腦袋空空,呆呆的,無法正確思考,那麼,你吃紅蘿蔔一段時間也會蠻好的。以自然而言,這對孩子的幫助最大。

     不過,現在如果你將馬鈴薯與紅蘿蔔作比較,首先是它們看起來不同。當然,馬鈴薯整株也有綠色部份。然後就是我們吃的那部份,我們稱為塊莖的部份,也是深入土中。現在如果我們只看表面,我們會說這些塊莖就是根,但並不對,塊莖非根。如果你仔細到土中看,你會看到真根掛於塊莖上,真的根很細小,像髮根懸掛於塊莖上。它們很容易落下,當你收集時,這些髮根都已經掉下來了,唯有當你將馬鈴薯由土中剛挖出來,它們還滿佈於塊莖上。當我們吃馬鈴薯,我們事實上是在吃腫大的莖,看起來像根,實際上是莖。葉子變形了,馬鈴薯是介於根與莖之間的東西,因此它與紅蘿蔔比較,所含礦物質量不大,比較沒有那麼多「土」性。它長於土中,但與土的關係不夠強。它含特多碳水化合物,不是許多礦物質,而是碳水化合物。

     所以你可以對自己說,當我吃紅蘿蔔,我的身體很輕鬆,因為它只需唾液去軟化蘿蔔,只需要唾液與胃液,如胃液素(pepsin)等令所有的紅蘿蔔中重要物質達到頭部。我們需要礦物質,礦物質在各種食物中都有,但是在紅蘿蔔這種根之中含量最大。

     但是,當我們吃馬鈴薯,首先它們進入口中與胃中,身體必需費力從中取出澱粉,然後消化過程在腸中又進一步。為了令物質進入血液及到達頭部,一定還要費更多力,因為必需由澱粉中轉出糖,此時才能到達頭部,所以我們還要用更多的力量。再想一想,當我將力量用於外物,我會變弱,這真的是人類生理學上的秘密:如果我砍木柴,如果我用外在的體力,我變弱。但如果我用內在的力量將碳水化合物轉為澱粉,澱粉轉成醣,我變強。就是經由我由吃馬鈴薯令全身充滿糖這項事實,我變強了。當我用外在的力量,我變弱,若用內在力量,我變強,所以並不只是塞滿一大堆食物就好,而是要食物能在體內產生力量。

     所以我們可以說:從根部來的食物—所有植物的根部都有與紅蘿蔔相同的效果,不過程度不同:它們都對頭部作用—所以取自根部的食物供給肉體「本身」所需。而取自植物綠色部份的食物,則含有碳水化合物,是供應肉體「工作活動」所需的力量。

     我已講過馬鈴薯,因為它需要大量的消化力,它反而最後令人變弱,無法供應人們持續的堅強力。不過我剛講過的原則,對馬鈴薯也適用。

     以馬鈴薯並不是好的食物而言,反之,所有的穀類—小麥、裸麥等,都是蠻好的食物。穀類也含有碳水化合物,但它們的本質卻讓人們能以最健康的方式組成澱粉與糖。實際上,穀類中的碳水化合物令人強壯的方式是勝於任何其它方式的。只要想一下,住在農場上的人們有多壯,只是因為他們吃了大量自己土地上種的穀類所製的家常麵包。他們只要原本有健康的身體,然後如果他們能消化這些蠻粗的麵包,則這些真的就是對他們最健康的食物。他們首先要有健康的身體,然後經由這製造澱粉與糖的過程,他們變成十分強壯。

     現在,也許會有人問一個問題。你看,人類可說是在進化這條路上自行走上了與動物不同的路,食用穀類的方式與動物大不相同。馬吃燕麥幾乎就是吃燕麥原來長成的樣子。動物生食穀類,就是它原來長在植物上的樣子。鳥類如果要靠人先幫它們煮熟種子才能吃,那可難了!但是人類則已進化到要烹熟穀類。現在,各位,煮熟穀類時發生了什麼事?是這樣的。當我們烹熟穀類我們不是冷了才吃,是熱的吃。而消化食物需要內在的熱量,這是事實。除非有熱量,我們是無法轉化碳水化合物為澱粉,再成為醣,這都需要內在的熱量。

     所以如果我們將外來的熱量加於食物之上,我們就幫助身體—身體就不需要供應所有的熱量。先煮熟了食物,就已啟動了那「火」的過程,熱量的過程。這是第一項結果,還有第二項,那就是它們已經被完全的改變了。想想當我將麵粉做成麵包時發生了什麼事?它已變成大不相同的東西了。是如何變成不同的呢?就是首先我已磨碎了這些種子,意義何在?我將它們壓碎成細細小小的顆粒了。你看,我對這些種子所做的事,磨碎,令它們精細,若非如些,就需要待會在我身體內的消化過程來做。我在體外所做的一切,如果不做,就要在體內做。所以經由做這些事,我就免於身體勞累。烘焙也是同樣的意思,我做的所有烹調都是為了省身體的工作。我是將食物帶到某種狀況,讓身體可以更容易消化它們。

     你只要想想如果有人必需生吃馬鈴薯而不是熟食的差別就好了。如果有人得生吃馬鈴薯,他的胃得要供應大量的熱量來轉化這些馬鈴薯—已經幾乎都是澱粉了,而這樣轉化還不夠,當馬鈴薯到了腸子時,腸子也得用大量的能量。然後馬鈴薯還是待在腸內不消化,因為後續的力量仍不夠將它們消化進入體內。所以如果有人吃生的馬鈴薯,若非塞滿了胃,腸子根本無法行動,再不然就是塞滿了腸子,不論那一種情形,都不會再繼續消化了。但是如果馬鈴薯經過一些烹調之類的準備過程,胃就不需要做什麼事,腸子也不需要做什麼,馬鈴薯就好好的進入血液和上達頭部。所以你看,經由烹煮食物,特別是碳水化合物,我們就能幫助身體得到營養。

     你當然已經見識到了各種營養方面的新傻點子,例如—生食,他們不再烹煮,他們什麼都吃生的,這是怎麼來的?這是人們因為物質科學,不再知道什麼是什麼。他們也避談靈性科學,所以他們就自己想出了一些東西,這整個生食法乃是一種奇想。人們依生食過日子可說是鞭打身體—因為身體要用很強的力量來消化,得要鞭打才能令身體就範—然後身體就完全垮了。(譯註:這是近90年前的演講,現代生食者,人人有果汁機、榨汁機,所以身體並不會如史丹勒博士所說的那麼累。)

     現在讓我們講脂肪,幾乎所有的植物都有從礦物中轉化的脂肪。脂肪不像碳水化合物與礦物質那麼容易進入人體,礦物質甚至完全不變(的進入人體)。例如,當你在湯中灑一些鹽,這些鹽幾乎完全不變的進入你頭部,你就是以鹽的方式食用入頭部。但當你吃馬鈴薯時,你不是將馬鈴薯吃到頭部,你是以醣的方式吸收。轉化的過程就如我剛才所說。然而,以脂肪而言,不論是植物性或動物性脂肪都沒那麼簡單。吃脂肪時,它們幾乎是完全被唾液、胃液吞噬,它們會變成相當不同的東西而進入血液。動物與人類一定要用吃進來的脂肪的力量,自行在腸內血內製造脂肪。

     你看,這就是脂肪與糖或礦物質的差別。人類仍然由大自然中取得鹽與糖。他必需由馬鈴薯或裸麥中轉出糖,但是仍然有其自然性。可是動物或人類體內的脂肪就完全非大自然,是他們自已己形成製造的。人不吃就沒有力量,他的腸與血都需要脂肪,所以我們可以說:人類無法形成礦物質。如果他不吃礦物質,他的肉體就無法自行製造。如果他不吃碳水化合物,如果他不吃麵包或類似的食品以得到碳水化合物,他就無法自製糖類。如果他無法形成糖,他就會是個虛弱的人。所以要感謝糖,因為你是塞滿了「甜」你才有力量,一旦你沒有滿載甜性,你就沒有力量,會垮台。

     你知道嗎,這種原則也可用來看不同的體質。某些人食用極少的糖或是能生糖的食物,這些人的體力都很弱,也有人食用許多可以生糖的碳水化合物,他們都很強壯。

     但是人類在脂肪方面並不容易,如果人有脂肪(動物也是如此),這乃是他自己的成就,是他肉體完成的成就。脂肪完全是他自己所製。人類會完全摧毀他所食入的脂肪,不論是植物或動物性的。經由這些打散的工作,他生出力量,以馬鈴薯、裸麥、小麥而言,他是由轉化這些物質生出力量,以脂肪而言,他是由摧毀這種物質而生出力量。

     如果我摧毀外在的東西,我變得勞累,如果我吃了一塊大肥牛排在體內摧毀它,我也會變得有點弱,但是我摧毀這牛排中的脂肪或是植物中的脂肪又會給我力量。所以我可以自製脂肪(如果我的身體本來就有這能力)。因此,你看,人體內消耗脂肪的工作與消耗碳水化合物的工作大不相同。各位,人體是很複雜的,我剛講的可是一項大工程,在人體內要做許多事,才能摧毀這些植物脂肪。

     但現在讓我們想想當某人吃著綠東西—植物的莖與葉,是怎麼一回事。當他吃綠東西,他從植物中得到脂肪。為何有時這莖這麼硬?因為這會給葉子力量,將會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如果葉子保持鮮緣—越綠其中就越多脂肪。所以例如當某人吃麵包,他無法從麵包中得到脂肪。舉例而言,他會在西洋菜(小小的植物有小小的葉子)中得到更多的脂肪。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在麵包上塗奶油的習俗,奶油就是一種脂肪,不止是為了口感。為何鄉村中人吃麵包也會加培根?培根又是一種脂肪,也是為了兩種原因而吃。

     當我吃麵包,麵包對頭作用,因為植物根的元素也對莖作用。(譯註:此處應是指馬鈴薯製麵包)。莖雖是莖,長在地之上、空氣中,仍然有根的力量在其中。問題不在於是否在空中,而在於是否有根的力量。而葉子,綠葉沒有根的力量。沒有綠葉會長到地下,在夏末秋初時,當太陽的力量不再那麼強,莖便能成熟。但是葉子需要最強的太陽力量來展開,它是向著太陽生長。所以我們可說,植物的綠色部份是特別對心與肺作用,而根則增強頭。馬鈴薯也可以作用入頭部。當我們吃綠葉,它們給我們的特別是植物的脂肪,它們會增強我們的心肺—人的中間部份,人的胸部。

     以上這些我會說就是人類營養的秘密:如果我要對治頭部,我晚餐會吃根或莖。如果我要對治心或肺,我會做個綠沙拉。以這個情形而言,因為這些物質是在腸內分解,只是它們的氣力對身體運作,就不需要烹煮。這就是為什麼葉子可以用沙拉的方式生吃。任何對治頭部的食物就不能生吃,一定要煮過。煮過的食物是特別對治頭部。萵苣菜與類似的食物則特別對治心與肺,經由脂肪滋養健壯它們。

     但是,各位,人們不能只滋養頭部與身體中部,胸部,還要滋養消化器官。他需要胃、腸、腎與肝,他一定要健壯這些消化器官。現在有趣的事實是這樣:要令消化器官健壯,他需要蛋白質為食物,植物中的蛋白質,特別存在於花與果中之。所以我們可以說,棖部特別滋養頭部(見圖);植物中間部份—莖與葉,特別滋養胸部,水果滋養下半身。

     當我們看著種穀物的田地時,我們可以說「有它們真好!」那會滋養我們的頭部。當我們往下看著我們種的萵苣,所有這些葉子,我們吃時都不煮,因為他們很容易在腸中消化—我們只取它們的力量(氣)—我們由其中得到所有的營養以維護胸部器官。但再將你的眼光往上看,李子與蘋果,樹上的果子—啊!那些我們不怎麼需要煮,因為它們已經整個夏天都被太陽「煮」過了。有一種內熟性已經在其內發生,所以它們與根桿、莖相當不同(這些不是自熟,而是被太陽曬乾)。

     水果,如我所說的,我們不怎麼需要煮,除非我們身體很弱。在這種情形下,腸內也無法分解水果。那麼我們就一定要煮水果,我們就必需要燉煮水果類的食物。如果有人有腸病,他就必需要小心吃煮過的水果—以果泥、果醬等方式吃。如果一個人有很健康的消化系統,水果就是滋養下半身的好東西,由其內蛋白質來作這件事。任何水果中的蛋白質都會滋養你的胃,滋養你下半身所有消化器官。

     你可見到人類對這些事有多麼好的本能,他們並不知道我剛才對你們說的這些觀念,但是他們本能上都知道。他們永遠都會有一種混合了根、綠葉與水果的飲食方式。他們全都吃,他們的本能甚至適當的決定了這三種食物相對的應有的份量。

     不過,現在,你也知道,人們不是只吃植物,他們還吃動物,動物的脂肪等

     當然,人智學不是要有一種狂熱或教派的態度,它的任務只是要講出事情的原貌。一個人當然不能說人們就是應該只吃植物,或是說,人們也應該要吃動物等等的言論。一個人只能說,某些人,以他們遺傳稟賦的力量而言,他們就是無法完成在體內分解植物脂肪的工作。無法完全的分解而產生力量來自製脂肪。你看,一個只吃植物脂肪的人,他一定要有一套非常好的消化系統,非常健康讓他很容易的能分解植物脂肪,而從中得到力量來建造自己的脂肪。除非一個人是在實踐「不要變成一個受制又肥胖的人」的(人智學)理念,大部份人還真的不能自製脂肪,如果只吃植物脂肪來分解,當一個人吃肉中的動物脂肪,那脂肪並未完全的分解。植物脂肪不會穿越腸道之外,它們必需在腸內被分解,而肉的脂肪則會穿越腸道而進入體內。如果一個人只吃植物脂肪,有可能會變弱。

     因此,我們一定要分別兩種不同的身體,第一種身體是不愛脂肪,他們不喜歡吃培根,就是不喜歡多脂的食物。這些人就是那種身體比較容易分解植物脂肪並想要以這種方式自行製造脂肪。他們說:「我帶在身上的所有脂肪,我都要自己製造。」但如果一個人是在桌上高高堆著多脂食物,他就不是說「我要自製脂肪」而是「這個世界要給我脂肪」。因為動物性脂肪會(穿越腸道)進入人體,較容易完成取得營養的工作。

     當一個孩子吃糖果,他不是為了營養而吃的,說真的,糖果是有些營養,但是孩子不是為了這原因而吃糖,他是為了它的甜味而吃。他意識上的目標是為了那甜味。但如果大人吃牛肉脂肪,豬肉脂肪等類,這些脂肪會進入體內。這也是滿足他的口慾,就像糖果滿足孩子的口慾。不過這有些不同,大人是感覺到內在的一種渴望。大人需要這種內在渴望,這是回應他的內在生命。這就是為什麼他愛吃肉,他吃是因為他的身體愛吃。

     但對這種事有狂熱態度是無用的。有的人沒有肉就是沒辦法活下去,一個人必須小心考慮他是否真的能夠不吃。如果他決定他可以不吃,由肉食變成了素食,他就會覺得比以前更健壯。有時確實是很難,有些人就是無法想像過著無肉的日子。不過,如果一個人真的變成素食者,他會覺得更堅強—因為他不再需要將外來脂肪存入體內。他自製脂肪,這就令他感到更堅強。

     我由個人經驗得知,若非素食,我是無法撐下來這過去24年來的大量耗損精力的!例如,我絕不可能在整夜的旅程之後,第二天一早又演講。因為這是一項事實,如果一個人是素食者,他就在體內完成了一種活動,是非素食者不會完成的,非素食者讓動物先完成了一部分。這是一項重要的不同。

     不過也不要以為我會倡導素食!這一定要是由一個人是否能夠成為一位素食者來決定的,是個人的問題。

     你看,這一點在蛋白質的方面也特別重要,一個人如果可以吃植物蛋白質,並在腸內分解,就是可以消化蛋白質,從中得到力量。但是當腸道虛弱,一個人就一定要從外界取得蛋白質,這意思就是一個人一定要吃正確種類的蛋白質,也就是動物蛋白質。雞的蛋也是動物蛋白質!所以,蛋白質真的常被錯誤批判,除非你是由人智學的觀點來看。

     當我吃根類,它們的礦物質往上入我頭部。當我吃綠葉沙拉,它們的力量入我胸部、肺與心—不是它們的脂肪,而是脂肪中的力量。當我吃水果,這水果中的蛋白質會留在腸中。而動物性的蛋白質則會穿越腸道進入體內;也就是動物性蛋白質能夠散佈全身。因此一個人可能會想,若一個人吃了許多蛋白質,他就會是個有好營養的人。這就導致在這物質化的世紀,研習醫學的人們會建議飲食中用超大量的蛋白質。他們說需要120~150克,這真是荒唐。現在已知,僅1/4的量就夠了(譯註:美國官方建議是成人56克)。事實上,如果一個人吃這麼大量不需要的蛋白質,就會發生一位教授與他助手曾遭遇的事。

     他們先令一個人營養失調,然後他們想要用蛋白質來重建他。通常知道是當某人用了大量的蛋白質—當然要轉化—他的尿中會顯示飲食中有蛋白質。所以對這二人發生的事就是此人的尿中沒有蛋白質在體內的顯示。他們不知道,這蛋白質已經由腸道排出了。教授心情很不好,助手則兩腿發抖,膽小的說「先生—教授—也許—經由腸道走了?」當然就是!!

     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他們將此人塞滿蛋白質,無法吸收,所以由胃到腸再排出了,完全沒有散佈體內。如果一個人吞入太多蛋白質,就不會被身體吸收,而是變成糞便廢物,就算如此,身體還是有得到一些東西。在排除前,它們待在腸道中變成有毒性,毒化全身。這就是過多蛋白質會發生的事。從這種毒化常造成動脈硬化,所以許多人過早就得到動脈硬化,就是來自塞入過多蛋白質。

     我已試著講給你看。在營養方面知道這些事很重要。因為許多人都認為吃愈多就營養愈好。當然不對。通常是吃少點就營養更好,因為才不會毒化自己。重點其實是一個人一定要知道這些不同的物質如何運作,要知道礦物質特別對頭部運作,碳水化合物—就像它們可在我們常用的食物,麵包、馬鈴薯中見到,對肺與喉系統(肺、喉、上顎等)運作較多。脂肪特別作用於心與血管,動、靜脈。蛋白質特別作用於腹中器官。頭並無特別量的蛋白質。其中所有的蛋白質,這個蛋白質人都得自行製造—以自然而言,還是需要以蛋白質來滋養,畢竟蛋白質包含了有生機的物質。如果個人吃過量,別認為會因此得到健康的腦,反而是會毒化腦部。

    

  蛋白質:腹中器官

  脂肪:心與血管

  碳水化合物:肺、喉、上顎

  礦物質:頭

    

     也許我們應該開一節專門講營養?會很好,因為這些問題很重要,所以,那麼就星期六,9點。

     (下一次演講是一九二四年八月二日)

    

     由史丹勒博士這篇演講,也可見到博士說少吃才是健康之道。還有可見穀類是很好的營養來源。我們的主食,糙米,現代許多研究都證明它是營養相當完整的食物。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與礦物質都相當豐富。其實這可說明食物的完整性,就是健康的來源。例如白米,因為米麩都去除了,也就是維生素礦物質都沒了,就剩下澱粉,但是消化是需要維生素礦物質來完成,所以只好取身體臟器、血液、骨骼中的維生素礦物質來用,因此身體當然容易變得虛弱,而非堅強。

     以下附上動植物來源的大致營養含量比較表。可見素食並不會營養缺乏,只是我們是否能消化吸收而已。如果心理不會覺得無肉不歡,讓身體正常產生消化液,那就比較容易從素食得到營養,也就可以感受到如史丹勒博士所說的,一種不受動物脂肪限制了思考,完全自主的感覺了。

    

食物

卡洛里

蛋白質

脂肪

碳水化合物

膽固醇

100 g糙米

370

7.9g

2.9g

77.2 g

0mg

100g豆腐

94

10g

5.9g

2.3 g

0mg

100g豆干

145

15.8g

8.7g

4.3g

0mg

100g 美國芥蘭

(kale)

50

3.3g

0.74g

10g

0mg

100g牛肉(上腰全瘦肉sirloin)

142

21g

5.6g

0 g

43mg

100g雞腿肉

161

19.3g

8.7g

0g

81mg



註:以上數值,均是大約值。例如,糙米黃豆芥蘭等的產地、牛肉的部位不同,都會有差別。資料取自http://nutritiondata.self.com。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