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2011年11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2011年11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接地氣的心得分享雷久南
養生智庫
癌症不是病邱麗惠
自然生活
大樹的某一天周妙妃
自然建築
生機建築百寶箱──天然塗料(下)
俞靜靜
心靈湧泉
靈性詩篇——第三篇歸無所得法(二十五)潘定凱
心得分享
意外‧奇蹟‧覺醒──記女兒車禍意外奇蹟康復的生命故事吳秋燕
雷久南博士信箱
雷久南博士信箱雷久南
未來醫學
未未來的醫學與古文明醫學的交會(二十二)史丹勒博士談、根、莖、葉、果對身體的各部份作用潘定凱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大樹的某一天
 

大樹的某一天

我們都知道樹木很重要,它們能淨化空氣、降低二氧化碳、保持水土、預防風害等等。但是人的生存時間和空間有限所以思維狹隘,無法全然瞭解樹木廣泛與複雜的功能,藉由­觀察大樹某一天的生活,或許更能一窺究竟。

大樹體型大存活時間長,所以影響力大又遠;小樹、草花體型小生存時間短,但也有相同功能,只是規模較小。植物與大自然中有生命和沒有生命的元素息息相關,沒有植物,生命都將消失,山河也不再相同。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珍惜感謝植物無私的貢獻,也期望每一個人在一生中都能為地球種下幾棵植物。

 

清晨

清晨了!天色未明,空氣清涼潮溼,矇矓晨霧中依稀可見公園裡高挺林立的大樹。

大樹的樹頂

太陽就快出現,光線開始照到公園裡的樹木。陽光照在大樹的樹頂,光和熱將樹葉上的露水化為水蒸氣,樹頂外圍的空氣暖和起來了。小昆蟲們開始移動,聚集到了大樹外圍取暖。附近的小鳥正虎視眈眈,俟機而動。

大樹內圍的空氣仍然冰涼,樹下的土壤被昨晚落下的水滴潤溼,大樹以及附近的植物都吸足了水份,準備開始一天的生活。

各種昆蟲,蜂、蟬、蛾等帶翅昆蟲;鑽洞的甲蟲、天牛;吸食枝液和啃食的小昆蟲----,這幾千種小動物的掠食者,再加上食量大的鳥兒們都是大樹的常客。分享大樹收集的雨水和養份的植物和微生物品種和數量更是驚人。大樹孕育各種生命,無法盡數。

大樹的葉片

很快的,陽光暖化了樹冠裡溼冷的空氣,將水珠蒸散到上空。葉片呼吸著,忙著補足大氣的濕度。樹葉呼出的濕氣來自地底下的水,在樹根被吸收後,經過樹幹、枝條,由葉片排出,不管地底下的水是否受到污染,現在都變成最純淨的水氣。

樹木是最有效率的水質淨化機,一棵大樹在炎炎夏日,每日能蒸發淨化4000公升的地下水。

這些水氣不久之後就會形成雨滴回到森林四周。下到森林的雨水有一半來自樹木自己蒸發的地下水,另一半才來自河川水域。所以砍伐森林,將大幅減少下雨,使當地雨水資源缺乏。而空氣中的水氣將在另一個時空匯集,驟然降臨,造成災害。

太陽照射到大樹葉片後,啟動了光合作用。綠色工廠開始製造糖類、氨基酸和各種含碳的化合物以提供大樹生長所需。它需要大量二氧化碳做原料,它默默地為地球移除溫室氣體,它代謝排出氧氣和芬多精。

附近空氣都被淨化,濕度也被調節了。大樹創造了優良的空氣及活潑的水循環。

大樹與風

樹葉吸收了太陽的光與熱後,大樹內的溫暖濕潤空氣緩緩上升,與上方冰涼乾爽的空氣相遇,產生對流,清晨的微風開始了。大樹製造了涼風,輕輕掃過鄰近的水泥建築,帶走熱氣。大樹可以創造涼風,降低溫度,減少冷氣機的使用。樹頂的枝葉隨著微風搖擺,下方空氣清新涼爽,風的能量在枝幹被轉換成植物纖維,讓大樹顯得強壯又堅韌。

清晨的微風帶來附近的灰塵,停留在大樹葉片上。一棵大樹的所有葉片總共約有4萬至12萬平方公尺的表面積,所以可以淨化空氣裡的灰塵和污染物。掃過的微風乾淨濕潤,它帶著大樹呼出的濕氣、氧氣和芬多精等小分子、也夾帶著花粉、細菌、黴菌孢子。

忙碌的大樹下

有些黴菌孢子降落在大樹下,有些長成鮮美的蕈菇。許多與大樹共生的黴菌種類在大樹根叢間發芽生長,分泌出養份和抗生素,滋養保護著大樹。地鼠、甲蟲來了,它們挖掘大樹下鬆軟的土壤找尋這些黴菌的營養體(我們食用的菇類就是黴菌的營養體)。 飽食之後,又移動到附近樹林,沿路排出糞肥,把有益的黴菌散播出去。小動物們挖掘和排泄的日常活動肥沃了土壤,孕育著千萬種生物。

有些大樹的種子是可食的,富含澱粉、有益的油脂、和維生素。松鼠吃飽後會四處儲藏備用,也常常遺忘,以致有些發了芽,長成小樹,隨著時間就會長成一片樹林。許多鳥類來來去去,吃食著種子、果實、花朵,有些尋找著啃食枝葉或鑽洞產卵的昆蟲。

大樹孕育各種生命,各種生命也在孕育大樹。永續的未來需要萬物互相依存。

大樹與雨水

稍晚,天空顯得昏暗,厚厚的雲層似乎就壓在樹梢。這雲層是空氣中的水分子聚集在細菌、花粉、及其它微細分子周圍,再加上樹冠蒸發與呼出的水氣所形成,有50%是大樹自己製造的,飄向內陸的話會在山區或是森林地帶下降成雨水。大樹就這樣增加降雨量與降雨次數,分散的雨勢能讓萬物穩定的得到滋潤,避免洪災。

下雨時,上噸的水可以在瞬間落下,撞擊到地面。在光禿禿沒有多少植物覆蓋的地面(包括被砍伐的森林,農耕的田地),可能會有上千噸的表土被沖刷流動。一時之間水庫滿了,河流湖川有水了,但水庫淤積了,河流也阻塞了,沉積在裡面的就是沒被保護的珍貴表土。

雨水落在樹林時,是不同的景象。首先,樹冠擋住了雨水的撞擊,到地面時已是無害的水霧-------

開始下雨了!雨水打在樹葉上,水花四濺,有些雨滴形成水汽又回到大氣中。表面張力讓水花分散到大小枝條、樹幹和近10萬平方公尺的樹葉表面,形成水膜。大樹一般可攔截雨水的10-15%,枝葉繁茂的常綠樹效果最佳。

許多植物還有不同攔阻並保存雨水的方法:共生的棕櫚類的大葉片形成許多空中小水塘;寄生在枝幹的蕨類、蘚苔植物、黴菌、青苔和地衣等,能吸飽雨水;連蜘蛛網也能緩和雨滴的衝力;有些植物(像柳樹)乾脆用柔軟的枝條把雨水引到根部。雨水對地面的撞擊力這時已消弭殆盡。

大樹下方看似乾爽,雨還繼續下著,沒多久就開始滴落到樹下的地面。因為力道已被分散,加上落葉和根部的保護,所以樹下的土壤沒有受損,大樹是預防土壤被水沖蝕的好手。

斑剝的樹皮和向外張開的樹葉和枝條像漏斗一樣,把雨水導引進入樹幹再進入根部,補充地下水。除了自己引進雨水,大樹的樹冠還可以遮蓋保存水份,減緩蒸發。森林比附近的空曠土地含水量多2-10倍,

樹上的各種生物吸水儲水都飽和了,雨水才落到土表的腐植質。在老森林裡,長久以來堆積的腐植質可能有40公分深,底下是一層黴菌的菌絲體,再底下是一層苔蘚,共約將近60公分像海綿一樣鬆軟,都等著吸取大量雨水。沒有這層腐植質和小生物,土壤會硬化,雨水無法滲透保留。

經過樹葉落下的水和從天空落下的水是不一樣的。穿過了層層疊疊的枝葉,它轉變成營養豐富的水湯,內含大樹的細胞、樹葉攔截的花粉、灰塵、細菌、黴菌、和小鳥昆蟲等小動物的糞便、還有大樹分泌的化合物和營養分子。分析之下,雨水從樹冠沖刷下大量的鉀,少量的氮、磷、鈣、鎂。這水湯像茶水呈現淺褐色,滋補了樹下的土地,也給落葉和泥土帶來分解有機質的有益菌種,大樹就這樣收集並製造自己的肥料,也不吝嗇分享給其它生物。

夜晚的大樹

近黃昏時雨停了。隨著夜色降臨,大樹上方的葉片和枝幹漸漸變冷。

冰冷空氣往下方流時,被地面上昇的暖流擋住。這暖流來自溫暖的土地,乃是白天儲存太陽能量的關係。大樹寬廣的樹頂在夜晚可以防止暖流流失,所以比空曠處來得溫暖。大樹可以調節溫度,緩和日夜溫差。

樹頂的葉片熱度蒸散後變得冰涼。在海洋或湖泊邊,吹上陸地的風飽含水氣,大約80-85%會凝聚在冰涼的葉片表面形成露珠。葉片也能凝聚霧氣變成水珠,濃霧時,大量下降的水珠連續著就像下雨一樣。這些水珠大部分再度蒸散回到空氣中,有30%會再落到地面,成為地下水。光是凝聚露水和霧氣,樹木就能收集比降雨還多的水。在乾旱地區有霧的海岸,樹林凝聚的水量甚至比該區下雨量多3倍。

大樹根部

看著大樹,我們只看到露出地面部份,或許還不到整棵樹的一半。地底下還有它的根部,覆滿了共生的黴菌菌絲體和細菌分泌的膠質,向四周延展。總長幾千公里的根毛像地毯覆蓋在土表60公分處,大約10-12%的根部會往下深達幾十公尺。

大樹根部會鑽鑿土地帶進空氣,細根持續生長代謝時,會在土中累積著腐植質。除此之外,根部會分泌微酸液體,腐蝕石頭放出礦物質,還會釋出糖類蓄養共生的幾千種土壤小生命。

根部從地底深處收集養份形成葉片,大樹像採礦一樣,收集了四散的營養。原本可能分佈於數千立方公尺空氣和土地中的碳和礦物質,被聚集到葉片,秋冬樹葉落下時,又分散在土壤表層。

大樹用著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的力量製造土壤,並且加進肥料、腐植質和有益菌種。

大樹與地底下的水

大樹的根部能吸取落在土壤裡的水,運送、呼吸、蒸發回到空中,植物根部也能涵蘊水份。旱地的某些植物,如山珠豆(Centrosema)和皂莢(Gleditsia),甚至在沙漠中也可在根部範圍內儲備水份。

土壤顆粒表面現在都覆上雨水了,顆粒之間的空隙也充滿了,多餘的水才會慢慢的流向河川和海洋。因為大樹的根部、土壤和腐植質的涵水性,這水流緩慢的滲透著前進,可能要好幾年才會到達水域。

想到大樹的地上部分有10-15%是水份,地下部分包括根叢、根部所及的土壤及腐植質所涵蘊的水份。整座森林實在是一大塊水體,一塊管理良善、循環有序的大水體。老森林在下雨時,地表30公分的土壤可吸附100-300毫米降雨量,其空隙可多儲存50毫米降雨量,森林實在讓陸地可以蓄養大量乾淨的水源。

大樹的網絡

    有些大樹根部會長出新的一棵棵小樹;有些樹會從枝幹發根,著地後發展成獨立的樹。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生命體是美國一片白楊樹的樹林,地表看來是一棵棵的白楊樹,地底下它們的根交錯融合,連結在一起,每棵樹的基因完全相同,這樹林其實是單一的個體,每一棵樹只是這一整棵大樹的一根枝幹。

不止如此,不同的大樹之間的根部還能聯結甚至融合,交換營養和訊息。被害蟲感染的樹會傳遞化學訊號,促使鄰近大樹分泌保護性的物質,及早擊退蟲害。

而不同的大樹之間除了根部交錯可近距離交換化學物質之外,淺土層中與根部共生的黴菌還會發散出成千上萬公尺的菌絲體,像網際網路般串聯彼此無遠弗屆。

大樹與生態環境

由一棵樹我們看到了生態中各成員的密切關係。每棵植物都能修飾它的環境,影響其它生物,帶來良善永續的環境。

我們看到了大樹與四周,不管有生命或沒生命,相互依存的關係。樹是動態的,與大自然的關係也是動態的。一棵樹不只是好看,或僅能遮蔭,或只會生產果實。它轉變風和陽光,創造微氣候;收集養份;形成優質土壤;輸送和淨化空氣與水質;收集製作雨水;庇護餵養著動、植物和微生物。除此之外,我們也是大樹的受益者,它提供水果或核仁、遮蔭、讓孩童攀爬遊戲、以及愉悅我們的精神。

大樹與都市

在都市裡的大樹對我們貢獻最大,但活得最辛苦。在臺灣,馬路行道樹常常被圈在小小的土地,根部被水泥和柏油蓋住;在學校和公園,大樹有了土地,但落葉總被清掃丟棄。在澳洲,行道樹四周總有寬廣的土地可以收集雨水與落葉。那些土地有的是草坪,定期剪草維護;更多是種了強韌的小花小樹並鋪上碎木塊,美化了市容,又可增加腐植質。小小的差異,結果卻大不相同。後者的作法在模仿森林的法則,複製森林,所以都市顯得綠意盎然,適合居住。只要關愛樹木,讓它們發揮所長,創造適合居住的森林都市,我們也可以!!!

 

參考書籍:

Hemenway, Toby. Gaia's Garden. Chelsea Green, 2009. A Guide to Home-Scale Permaculture.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