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雜誌1999年2月目錄
琉璃光雜誌1999年2月目錄
創辦人的話
新時代的疾病來自違反自然的出生雷久南
預防之道
友善細菌是食物來源污染的第一道防線  Natasha Trenev
沙門桿菌及大腸桿菌的威脅  Natasha Trenev
童年的王國
以靈性意識認識兒童——華德福教育系統簡介  ?魯道夫‧史丹勒(Rudolf Steiner)著;潘定凱譯
人類智慧學
人的四種氣質魯道夫‧史丹勒(Rudolf Steiner)著;曾紫玉譯
開心有方
婚姻幸福之道馮曉雲
心靈湧泉
琉璃人的故事(八)東方的寶藏──西方的中醫潘定凱
靈性人生——和平朝聖者生平自述和平朝聖者(Peace Pilgrim)著;俞靜靜譯
好書介紹
接種疫苗的代價謝美芳
養生智庫
子宮肌瘤一定要開刀嗎?黃建蘭
能量測量雷久南
心得分享
我家的早餐──精力湯陳雅音
橄欖油漱口的經驗談謝政芳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東方的寶藏──西方的中醫

琉璃人的故事(八) 東方的寶藏──西方的中醫


身似琉璃 映徹三千世界
心如明月 遍照萬古長空

喬安.希奇(Joann Hickey)中醫師是聖塔芭芭拉中醫學院(Santa Barbara College of Oriental Medicine)的創辦人。她十九歲時,因為有病,接受數次手術仍無法改善而接觸大大自然食療法,成為素食者。才兩、三個月,健康就有明顯的改善。爾後,她有機會接觸東方醫學,並在一九七○年初在聖塔芭芭拉開始執業為針炙師。因為自己學習過程之艱辛,她一直認為應該有學校讓西方人可以學東方醫學,包括針炙、太極、食療、按摩、藥草學、穴道按摩及心理靈性上的照顧。當時的東方醫學大多只有針炙及藥草學,在其他方面可以說是一片空白,以至於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東方醫學有其極為深奧、整體健康的內涵。於是她在一九七六創辦中醫學院,學校在創辦之初當然很艱難,因為有醫療經驗者多不懂英語,會教書又喜愛教書的多無經驗。今日在師資徵求上,比以往是容易得多了。學校至今已有約一百二十五名畢業生,學生遍布加州及全世界。學校也參與許多與西醫共同的研究工作。

她認為從事醫療工作者應該扮演一個康復師(Healer)的角色,而不是一個技術員。康復師的工作是要讓病人了解到健康的整體性,在受到治療及指導後可以自己照顧自己而不再需要經常看醫師。康復師的工作不是暫時解除病人的痛苦,而讓病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診所治病。雖然在今日的文化下,許多人只希望把健康的責任交給醫師,不想改變飲食或生活方式以得到真正的健康。康復師的責任就是要讓病人了解健康的真相及其全貌,健康的根源乃在一個身心靈健全的整體。「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得不到健康的。辦學校的目的也是為訓練更多有正確健康觀的康復師,而學校的大小也非辦學之重點,其重點乃在整合東、西方醫療界。

西醫界基本上已經覺醒到,也接受了所謂替代性醫療法(Alternative Medicine)的功效,中醫當然是替代性醫療法中之一。而美國健康保險界大多早已接受針灸療法,大約已有十五年之久了,所以在美國,有病痛而西醫無法解決者,可以試試針灸療法;美國國家老人保險(Medicare)也即將接受針灸療法,這項醫療的開放將大大減輕納稅人之負擔。

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中醫在預防疾病上,喬安建議(1)學會正確的呼吸法、(2)健康的飲食、(3)良好的生活方式、(4)藥方面可以用中藥代替西藥(例如大部份人都知道抗生素是傷害性很強的西藥,而草藥中已知有許多抗生素的代替品)。其實,中、西醫都有保健的觀念,都強調健康不是偶一為之可以得到的,這種自我覺醒而得到健康的精神,會由個人擴大至子女、家庭、學校、社會,其效益是難以估量的。在東方醫學的觀念中,每一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每一個人所做的影響是全世界,在照顧自己健康的同時,我們也在令這個世界更美好。只是今日資訊爆發,大多數人在快速的步調、過多的電子設備與電腦中失去了自我,沒有時間去深思熟慮文化、宇宙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忘了自己在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只想到每天上下班工作為了支付房屋貸款或房租還有生活費等,忘了自己可以為這個世界做一件小小的事情,那就是好好的照顧自己的身心靈整體健康。「健康」,是由一個身心靈的整體擴大至社會、國家、全世界,「健康」不是身無病痛,而是如何讓這個世界變為一個更美好的環境。

在實踐上,東方醫學講究的是一種均衡的狀態,身體熱寒濕燥如何配合環境節氣的寒暑變易得到調適。健康的飲食是一切的基礎,她建議以蔬果、穀類、堅果為主食的素食,不能放棄肉食者,也建議以素食為主,肉食為副。雖然她個人依靈性上的理由無法接受肉食,但在為病人做建議時,她也了解到每一個人是不同的,而東方醫學的飲食觀本就是依個人狀況而定。她認為可以用東、西雙方的食療法來共同決定是否適用於個人。

在心靈的部分,自認為是佛教徒的她說自己不是宗教性的佛教徒,而是實踐性的佛教徒。她熱切地學習如何讓自己更慈悲,如何讓這個世界更美好,她引用一位高僧的話說:「我有一個宗教信仰,那就是仁慈心(kindness)。」她也盡量每天禪坐,以求由定生慧,她認為唯有有全心的活在當下時,你才能了解到我們與眾生本為一體,無有分別。她選擇了東方的佛教也是因為佛教有一套戒律與方法讓你達到最完滿的慈悲的狀態。

其實,中、西醫目的一樣,只是方法不同。其目的都是為了減輕不必要的病苦。所以她希望從醫者要保有當初選擇從醫時的純潔理想,不要忘了自己當初從醫的本心,不要忘了從醫的本意是醫療眾生的病苦而非賺錢。她甚至希望能有一天,眾生沒有病苦,從醫者都得另覓他職。

由她的經驗我們看到了另一個由病苦中昇華的例子,也看到了一位西方人對東方文化的了解與珍惜。身為東方人的我們是否更應該珍惜我們已有的文化寶藏而加以發揚光大呢?


本期目錄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