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取材自《過去現在因果經》
前期提要 佛陀來到摩竭提國拜火教大師優樓頻螺迦葉的處所,用種種神通,降伏了迦葉自以為證得阿羅漢的傲慢心,願意皈依佛陀,佛陀為他說法,他也開悟,真正的證得阿羅漢,他的五百弟子,隨之歸依佛陀,也開悟證果,他們於是丟棄了所有的拜火器具於尼連禪河。
迦葉尊者有兩位弟弟,一位名那提迦葉,一位名叫伽耶迦葉,各自都有二百五十名弟子。他們的道場也在尼連禪河側,但處於他們哥哥道場的下游。這一天忽然見到大量的拜火器具順流而下,仔細一看,知道那是他們哥哥用的供火器具,大為驚愕而想:「我哥哥難道出了什麼意外?使用的拜火器具為什麼順流而下?難道是被惡人害死了嗎?」於是兩個弟弟,連忙互相找到對方,一起商議。他們想著如果長兄並沒有被人害死,為何拜火器具會順流而下,應該趕快去查證。隨後兄弟兩人帶著各自的弟子沿河而上,來到哥哥的住處,只見空空如也,寂靜無人。兄弟倆見到此情此景,趕緊四處打聽哥哥與其弟子的去向,找到往日友人,問道:「我那拜火已經成修到如仙如聖的哥哥和他的弟子不知到哪裡去了,你可見到?」友人回答:「你哥哥和他的弟子已經不再拜火了,都跟隨一個名叫瞿曇的出家人修道去了。」 兩個弟弟聽到這句話,既懊惱又驚訝:「這大哥是怎麼一回事?自己的阿羅漢道不要,還要去學其他的法。」 於是又率領徒眾趕往兄長的新住處。見到他們大哥迦葉尊者的隊伍。他們看到哥哥迦葉和他以前的追隨者全部都剃除了鬚髮,身穿袈裟。不由自主的跪在了哥哥面前,說道:「大哥。您既然都已經修成阿羅漢,聰明智慧,沒有比得上你的了,名聞十方,眾人敬仰。如今你為什麼卻要拋棄自身的道法,還去跟隨他人學道?這可不是小事啊!」 迦葉於是回答弟弟:「我是見到世尊成就了大慈大悲,他有三件事非常奇特。第一是他的神通變化;第二是他清澈的智慧心,必定是成就最圓滿智慧的層次。第三是他非常了解他人的根器,能夠隨順這根器讓對方明白接受他的教法。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我才決定跟隨他出家修道,學習佛法。我之前雖然得到國王大臣與人民的的景仰,有一些世間智慧的機鋒辯才,無人能折服。但是,這些都不是永遠斷絕生死輪迴的方法。只有如來講出了斷盡生死輪迴的法。既然遇到了這樣的大聖至尊,如果還不自我激勵,要向更高、更殊勝的學習,不就是沒心沒眼了嗎。」 兩位弟弟聽到哥哥竟然如此說,就立刻明白了,於是回答:「如果真如大哥所說,他已經成就圓滿智慧,我們所知的都是大哥所教。如今大哥既然已隨佛陀出家,我們倆也願意追隨大哥出家修道。」說完,隨即召集各自的弟子說道:「我們決定跟我大哥一樣,追隨佛陀出家修道學習佛法。你們的意向如何?」 弟子們紛紛回答師父:「我等之所以有今日的知見,全仗師父教誨所致。師父如果要在佛法中出家修道,我們也願意隨從。」 於是那提迦葉和伽耶迦葉兄弟倆帶著各自的二百五十弟子來到佛陀所在,頂禮佛足之後請求道:「世尊。惟願您慈悲哀憫濟度我們。」 佛陀說道:「你們來了很好。比丘。」於是,那提迦葉和伽耶迦葉也都鬚髮自然落下,袈裟自然穿在身上,也成為出家沙門。兩人又再請求:「我們的弟子也想在佛法下出家,也願世尊能准許他們。」 佛陀回答:「太好了」,也對這五百位意欲出家的弟子們說道:「你們來了很好。比丘。」這五百位弟子們也都鬚髮自然落下,袈裟自然穿在身上,成為出家沙門。 隨後,佛陀為他們顯現神通變化,又根據他們的根器開示相應的法,使之能夠出離生死苦海。佛陀如是說:「比丘,這世間中的一切其實都是在貪欲、嗔恨和愚癡這三種猛火的燃燒之下。你們既然能夠斷絕離棄過去侍奉的三火,這只是外在的迷惑,還有內心的貪嗔癡三種毒火,應當速速滅除。」 這些剛出家的比丘們聽到佛陀的開示,也立即明白了,要遠離「塵垢」-執著了「我」而產生的知見障礙,這是「塵」,累世習氣造成的貪嗔癡的思維方式,這是比較難去除的「垢」。遠離「塵垢」就證得了「法眼淨」的果位,這是初果羅漢的須陀洹果位。佛又再為他們說明四諦,於是都得到了阿羅漢果位。 此時佛陀心想:「頻婆娑羅王與我往日有約:如果修成正果,就應當先去度化於他。今日時機成熟,就應該去滿足他的願望。」想到此處,就在迦葉三兄弟以及一千位弟子們的追隨下往王舍城出發,來到了頻婆娑羅王的王宮。 過去頻婆娑羅王曾將一些村莊封賞給優樓頻螺迦葉作為修道之地,當地的官員,看到迦葉和他的弟子們都剃除鬚髮,成為佛陀的出家弟子,於是稟報國王。國王與大臣們聽到這報告,心中驚訝,無言以對。而城裡的人民爭相傳言:「優樓頻螺迦葉智慧深遠,天下無雙。年齡也是長者,又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位,怎麼會成為是瞿曇的弟子?沒道理,應該是瞿曇成為優樓頻螺迦葉的弟子才對。」 且說佛陀一行人漸漸接近了王舍城近郊的杖林,暫作休息。優樓頻螺迦葉尊者隨即派人到王宮告知頻婆娑羅王:「我如今已皈依佛陀,於佛法中出家修道,現在杖林住下。大王應當先來禮拜供養佛陀。」 頻婆娑羅王聽罷使者的言語,方才確信優樓頻螺迦葉已經拜在佛陀門下,成為佛陀的出家弟子。隨即安排車馬與大臣祭司以及民眾前往杖林拜見佛陀。隊伍來到杖林外圍,國王即下車,準備步行至佛陀所在之處。此時,空中傳來天神的聲音:「如來現在此林中,是世間無上福田,大王應當恭敬供養。也應當詔告天下人民,都來供養如來。」 國王聽到天神如是說,心中歡喜,更想立刻見到佛陀。便走進林中。遠遠望見佛陀的相好十分莊嚴,又見到優樓頻螺迦葉三兄弟和他們的弟子們恭敬圍繞在佛陀的身邊,好比是眾星捧月一般。頻婆娑羅王喜不自勝,走到佛陀前面,恭敬頂禮佛足之後說道:「我是明月種姓的摩竭提國王,名叫頻婆娑羅。世尊知道我否?」 佛陀答道:「善哉。大王。」 頻婆娑羅王於是坐在一旁。跟隨國王一起前來瞻仰佛陀的人頂禮完畢之後也坐在一旁。佛陀見眾人都已安坐,慰問頻婆娑羅王說道:「大王。近來身體可好?統理政務,可勞累嗎?」 頻婆娑羅王回答道:「托世尊的洪福。一切都很好。」 頻婆娑羅王以及在場的眾人見到迦葉真的成為佛陀的弟子,心中不禁贊嘆:「嗚呼,如來真是有大神力。智慧深遠,不可思議,能夠調伏如此受人景仰的修行人成為弟子。」 也有其他人心裡充滿狐疑:「優樓頻螺迦葉有大智慧,得到全國人民的擁戴和信仰。怎麼可能會成為瞿曇的弟子?」 佛陀知道他們的狐疑,於是對優樓頻螺迦葉說道:「你現在應該顯現神通變化給他們看看。」 於是,迦葉就飛升到虛空之中,上身出水,下身出火,然後又換成上身出火,下身出水。隨之又把身體變成大到遍滿虛空,又變小,隨之分身無數,虛空中充滿無數他的身影,遁入地中,再從地下冒出,飛升到空中或行走、或停下、或坐,或臥。在場的大眾,皆贊歎未曾見過。都稱讚:「這是第一大仙。」 迦葉顯現神通完畢,從空中下來,頂禮佛足之後說:「世尊實在是天與人的導師。我如今很榮幸成為您的弟子。」如此說了三次。佛陀隨即說到:「很好。很好。迦葉。你是在我的法中見到何等利益,於是願意捨棄你的火具而跟我出家呢?」
迦葉用偈頌回答言: 我在往昔日子中,因事奉火之功德。 得生天道與人道,享受五欲的快樂。 一直如是的輪轉,沉淪在生死海中。 我現見到這過患,所以棄捨這輪轉。 也因事奉火的福,得生天道與人道。 只是增長貪恚癡,因此我願意遠離。 又因事奉火的福,為求將來生天人。 既然有生的緣故,就必定有老病死。 已經見到是如此,是故捨棄事火法。 因為布施修苦行,加上事火的福業。 雖得生往梵天中,此事畢竟非究竟。 因為以上的因緣,所以捨棄事奉火。 我見如來的教法,能離生老與病死。 達到究竟解脫處,是故今日我出家。 如來已真正解脫,是諸天人的導師。 因為有這些因緣,歸依大聖德世尊。 如來有大慈悲力,示現種種方便法。 以及各種神通力,只為引導我入門。 我又怎會再繼續,從事奉火的法門。
國王與大眾聽完迦葉的偈頌,心大歡喜,對佛陀深深生起尊敬與信仰,對佛陀成就最圓滿智慧再也沒有絲毫懷疑了,也確定迦葉確實成為了佛陀弟子。 此時,空中的天人紛紛撒下天花,奏起天樂,異口同聲讚嘆:「太好了。優樓頻螺迦葉。這偈頌說得真好。」 佛陀見大眾的心意不再疑惑,又觀察到他們的接受法音的時機已經成熟,就為他們說法,於是說道:「大王。你應當知道。這由色、受、想、行、識匯聚而成的身體是以神識為根本的。因為神識的緣故,而產生意根,因為意根的緣故而形成「色」-有形的物質外界與身體,也稱為色塵。而這『色』時時刻刻都處在生滅變化之中,不會守住一個固定的常態。大王如果能夠如此看待這一切,就能看到自己的身體是無常。看著身體但不會執著於身體的表相,於是就不會執著於「我」,和我所擁有或我所知道這些屬於「我所」的一切。如果能夠如此地來觀察世間一切有物質有形相的一切,離開「我」和「我所」,就會知道「物質」與「形相」生出時,「苦」也隨之生出。物質與形相滅去時,苦也隨之滅去。若人能夠如此看待世間一切,那就是解脫。如果不能夠如此看待,那就是尚未解脫,還被束縛。世間的一切本來就沒有「我」和「我所」,因為顛倒妄想的緣故而認為有「我」和「我所」,並不是真實的。如果能夠斷除這些顛倒妄想,就是解脫。」 說到此處,頻婆娑羅王心想:「如果眾生認為有我,就稱之為縛。假如一切眾生都認為無我,既然無我,誰在遭受果報?」 佛陀知道了國王的心念,就繼續開示:「一切眾生所作所為的善行和惡行,都並非是『我』造的,也不是『我』在受的。造作善惡而受果報的並不是『我』。請大王用心聽,我為大王說明究竟是誰在做、誰在受。大王,一但你將神識、情欲、色塵這三者和合了,也就是對外境生起貪愛染著。欲想於是滋長,是因為這個緣故,才會在六道生死中輪迴流轉,受到各種苦果報應。如果對外境不生貪愛與染著,熄滅一切欲想,就會得到解脫。是因為情、塵、識三事和合的因緣,一同造作善惡並承受相應的果報,除此之外,更沒有什麼其他的『我』了。好比取火,因手轉動燧石而得以火生。但是,那火不從手生,也不從燧石出。然而,要想火出,就離不開手和燧石。那情、塵、識三者和合的道理跟這是一樣的。」 頻婆娑羅王聽到這裡,又暗自想道:「如果是因為情、塵、識三事和合的緣故而有善惡並承受相應果報,那麼情、塵、識三事就應該是恆常和合,不應該有分離滅絕的時候。如果不是恆常和合,那不就是斷了嗎?」 佛陀知道頻婆娑羅王的疑惑,就繼續開示道:「這情、塵、識,既不是常,也不是斷。為什麼呢?三事會和合的緣故所以不是斷,三事也會分離所以不是常。比如種子因為土壤和水份的滋養而得以發芽,發芽了種子就滅去,所以不是常。既然能夠生根發芽,所以也不能說是斷。『遠離』斷和常所以稱為中道,這三事的因緣也是如此。」 頻婆娑羅王聽罷佛陀的開示,頓時心開意解,對世間能起欲想的一切,不論在知見上、習氣上都能夠遠離了,證得了「法眼淨」的果位。在場數以萬計的祭司大臣人民和在虛空中的諸天神也都得到「法眼淨」的果位。頻婆娑羅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向佛說道:「太令人暢快了。世尊。當初您捨棄轉輪聖王之位出家學道,發願要成就無上智慧。我當時是何等的愚癡,居然要留世尊來治理小國。如今我再度親見你的慈悲顏容,又聽聞正法的宣說。才生起慚愧之心,懺悔以前的過錯。惟願世尊大慈大悲,接受我的懺悔。我昔日對世尊說:『如果您得成正果,祈願先來度化於我。』如今承蒙世尊讓我宿願得償。也因為世尊的恩德,讓我能走上離苦得樂的真正修行之道。我從今日起,願竭盡全力供養世尊以及跟隨您出家的比丘僧。讓您和僧團在飲食、衣服、臥具和醫藥這四方面不虞匱乏。惟願世尊常住於竹園,讓摩竭提國的長夜獲得安寧。」 佛陀答道:「善哉。大王。你能夠捨有形的身、命、財這三不堅,追求無形道法的身、命、財三堅。我當滿足大王的心願。」 頻婆娑羅王見佛陀接受了住在竹園的祈請,歡喜的頂禮佛足之後,回城即令大臣在竹園建造房舍,莊嚴修飾,懸掛幡幢,散花燒香。 所有一切安排妥當之後,國王率隊又來到佛陀住所,頂禮佛足說道:「世尊。竹園的僧眾居住園林-伽藍(寺院),已經修建完畢。惟願世尊與比丘僧,悲憫眾生,前往安住。」 佛陀與比丘們和無量的天人,就前後圍繞的進入王舍城,當佛陀踏入城門時,城裡的樂器不敲擊也自動奏樂,狹窄的門變寬,高低不平處變得平整。臭穢塵垢,都自然變得香淨。聾者能聽,啞者能言,盲者能見,發狂的變正常,疾病者恢復健康。枯木也開花,腐草再度欣欣向榮。乾掉的河池再現清水波瀾,空氣中流動著帶著香氣的清風。各式各樣的珍禽異鳥,繽紛雲集,唱出悅耳動聽的優雅之音。如此種種祥瑞之相都出現。 佛陀走進城市,與頻婆娑羅王共同來到竹園。此時只見天人皆來,占滿整個虛空。頻婆娑羅王手持裝滿香水的寶瓶,在如來面前說道:「我今日將此竹園奉上供養如來以及比丘僧。希望如來哀愍於我,接受這一份供養。」說完之後,就將香水輕輕倒在佛陀面前表示布施。佛陀靜靜的接受了頻婆娑羅王的供養,然後用詩偈祝願:
如果人能夠布施,斷除吝嗇與貪心 如果人能夠忍辱,永離瞋恨憤怒心 如果人能夠行善,就會遠離愚癡心 能具備這三善行,就能速至涅槃果 如果有貧窮的人,沒有財物可布施 但見到他人布施,而生出隨喜的心 這隨喜心的福報,與布施者無差別
在場的祭司與百官和人民,見到國王布施竹園成為僧眾的伽藍,都踴躍的生出了隨喜贊歎之心。頻婆娑羅王布施之後,心大歡喜,頂禮佛足之後就回到了王宮。 在我們居住的這個宇宙中心的南方大洲裡,最先見到佛陀的國王就是頻婆娑羅王。竹園也就成為第一座僧眾居住的寺院。 (下期續)
|
本期目錄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