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性與佛法和人智學--自我意識的夢幻旅程
| ||
【前期提要】 我們的心識,對「自己」和對「世間一切」的看法,就決定了這個「我」是怎樣的一個人。你可以是巨富,卻永遠覺得擁有的還不夠多、不夠好。你也可以毫無財富,內心卻覺得很富足。你可以很有名望,內心卻覺得不滿足。也可以默默無聞,內心卻非常滿足。這些都可以由自己的內心決定。但是我們從兒時開始就被訓練成必須用世間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不能輸在起跑點」,於是就被世間的標準牢牢地綑綁著,無法自在。 所有的靈性教學都是要教我們脫離這些自限的牢籠,得到真正的自在。這些教學也不是某些外來的超自然的力量硬要塞給我們的,而是我們自己內心產生的,是我們選擇要看到、要聽到的,所以它們會出現在我們面前。也就是說,我們自己這個「個人的心識」投射了、決定了我們「會看到的一切」,當然也就包括了「會看到的靈性教學」、「願意接受的靈性教學」。在接觸到,繼而了解這些靈性教學之後,願不願意做到,也仍然是由我們的心識來決定。 靈性教學教我們得到「自在」的方法之一就是降低自己的「慾望」,當我們對某樣東西沒有慾望,我們就等於擁有了這樣東西。不論這東西是屬於物質的,還是心靈的。因為這東西就不再能限制我們了。例如,經濟能力還不足卻很想要擁有一輛車或一棟房子的人,他就必須努力賺錢、存錢,就為了得到這輛車或房子,成為現代用語所謂的「車奴」、「房奴」。但是當你安於無車的狀態,就是「安步當車」,這句成語的意思其實可以說是「你就是車」,別人是以車代步,你是以步代車。如果你是車,你當然就不再需要去求一輛車了。愛情也是如此,當我們明白自己就是愛情時(是我們自己定義了愛情應該是什麼樣子以及我們需不需要愛情),我們就不再需要往外去求一個愛情了。所以當我們沒有了慾望,我們就同時擁有了一切。當然,如果我們還沒有真的願意放下慾望時,就沒有辦法體會這種能夠自然擁有一切的道理。 ~~~~~~~~~~~~~~~~~~~~ 所以,簡約的生活,也就是苦行,就可以幫助我們進入自在與安樂的境地。我們的心識於是投射出了「佛陀」這樣一個角色,生下來就可以享用帝王所擁有的一切,但是他卻選擇離開帝王的角色,過著極其簡約的生活。而佛陀的僧團裡出現很多類似佛陀這樣的人。這是因為我們希望見到「很多人」都是如此,有很多人,那就不是特例,如此我們才容易相信這是自己可以做得到的。 也就是,佛陀與僧團的故事會出現在我們的心識中,其實是有緣聽到這個故事的人的心識裡早已在無數的生命過程中了解了一件事-「擁有屬於這個物質世界裡的一切」並不是「真正」的快樂。 怎麼說呢?慾望是這樣運作的,我們通常在沒有得到那很想得到的某樣東西之前(例如名利權力地位愛情等等),會慾望很強,於是可能不擇手段的奪取。最後得到了,短暫的快樂之後卻又發現也不過如此,等於白忙一場。感覺好像被騙了,於是又要把這種不滿,找其他的方法來發洩,或是再去找到下一個可能會令自己快樂的目標。所以我們會看到,社會價值觀就是大家要追求名利富貴或是俊男美女的愛情,也有許多人在追逐中得到了。結果我們又看到,許多確實名利雙收的人,最後是吸毒酗酒終了一生。吸毒酗酒有的時候是物質的享受已到極限,但覺得人生還不夠,又不知要再追求什麼,只好在酒精與毒品的麻醉中找出路。有的則是名人過氣了,在失意中自暴自棄而走向酒精與毒品。 除此之外,我們也見到有的企業家忙碌一生,財富名利無限但是因病早逝。還有的是忙碌一生,走後家業在子孫爭奪後敗亡殆盡。愛情方面也是如此,多少影視紅星的愛情,在相愛的時候,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大家都祝福他們永遠過著幸福的日子。但是也有不少,婚後不合,鬧到非離婚不可,最後在法庭上變成仇人的。此時我們不禁要問,他們婚前的愛到哪裡去了呢? 這些種種的快樂與不快樂,就組合成了人間有苦有樂的特質。我們投射出「快樂的情境」是我們不想要相信不好的事會落到自己頭上,所以我們才能樂此不疲的努力追求這些東西。投射出「不快樂的情境」是我們也想警惕自己,這些世間的快樂無法常在,所以先用這些例子讓自己心裡有個準備。 佛陀僧團內這些富家子弟,他們都是已經擁有一切的人,卻自願要脫離這對許多人而言是「美麗迷人的未來」。為什麼呢?首先是他們已經得到了,身在其中,所以知道這些富貴情愛並沒有一般人想像的美好。但是真正的原因其實是,他們明白這個苦樂相對交織的世界,樂的基礎其實是建立在苦上面的,只是我們已經習慣了,不以為苦了。也就是說,我們一切的樂,其實都要有相對的苦來比較,我們才確定了它的存在。(當然,苦也是因為有相對的樂才確定了存在性)例如,我們定義了好的感受是樂,我們怕冷,怕冷是苦,所以暖就是樂。如果我們怕熱,那麼冷涼就是樂了。我們定義了有物質的收穫是樂,於是需要努力種植耕耘才能有農作物收成,收成就成為一種樂。必須努力耕耘,這本來是苦,因為不想做也得做。但是農作物-物質的收成,已經成為我們的成就感的來源。是我們心情快樂的來源了。同理,成大功立大業之後來享用這大功大業被定義為樂,大功大業就成了大家追求的目標。雖然追求是一種苦,但是我們已經認為是樂了。這個世界也就在大家追求之下繼續地轉動。 然而,佛陀一生的故事,就是在告訴我們如何在這個世界中追求一個究竟安樂的目標。所以這個故事送出最基本的訊息就是-「他不要成為帝王」。為何會有這樣的訊息呢?我們可以看看帝王可以做些甚麼事:帝王可以造福人民-這是善業,但是王室的豪奢耗費都是建築在人民的辛苦之上-這是惡業。帝王要開疆拓土或抵禦外侮-這就一定要造作殺人與毀壞的業。總之處於帝王之位就是會大規模的造作善業與惡業,而且根據歷史,我們可說大部分的帝王都是造作惡業多於善業。「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為了自己好,當然希望是只做善業,不做惡業。於是,我們見到,佛陀的故事,是我們在告訴自己,如果有選擇,就要選擇只造善業,不造惡業,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安樂。所以佛陀要離開未來的王位,成為佛陀-成為一個覺悟的人,覺悟什麼呢?覺悟不要沉迷於世間的快樂而永遠在世間的苦樂交替中過日子。 因此,佛陀的故事,如果我們視為一個心識之旅,我們就應該不是只看故事,而是看看它背後的意義。 首先是「佛陀」這名詞,其意義是一個「覺悟的人」,所以佛陀出生的故事的意義就是,一個覺悟的人,他的「出生」,「物質」方面是指從母親體內出生,但是「非物質」的方面則「出生」的意義就是「心念的能量」與「心念所產生的行為」出生於世間,也就是這故事是要指出「覺悟的人」心念與行為生出的方式是與一般人不同的。故事中似乎不合常理或可說是神話的部分,其實都是因為有人想聽才出現的,有人想聽的意思就是這些部分有它們靈性上的意義,靈性上的意義就是他們是要在我們的潛意識中產生作用。所以有時候反而是故意要不合常理,才容易在我們潛意識中種下較深的印象。我們「意識」上信或不信並不重要,因為這都不會改變他們在「潛意識」層次所要傳達的意義。 以下我們可以來看看佛陀出生的故事: 佛陀出生于釋迦族統治的迦毗羅衛國。父親是淨飯王。母親是摩耶夫人。佛陀出生前,母親夢見六牙白象進入右脅。 佛陀這名詞是代表一個覺悟的人,所以這一段的意義是,一個覺悟的人他出生(心念或行為的出生)的方式是與一般人不同的,六牙白象代表這個未來即將出生的人具足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項特質的純淨巨大力量,脅下是印度神話中管理與衛護國家的剎帝利種性從梵天或天神的身上出生之處,而右脅在印度有傳說是代表大地之主人以及世上的男性從神的身上出生之處。 出生時也是從母親的右脅出生的。 這訊息是:一旦是覺悟的人,則他的出生(心念或行為的出生)就不沾染污穢的東西(出生不從產道而從右脅),而且不會令眾生(此處以母親代表)痛苦。現代科學觀也許很難相信從脅下出生的說法,然而,現代也確實有卵子不在子宮內而在子宮外的肝臟處著床、成長、成功剖腹出生的例子。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這篇英國BBC的報導[1]。還有清末民初的高僧虛雲老和尚出生的過程也是很特別,虛雲老和尚是父母親同時夢見一位身著青袍的長鬚長者,頭頂著觀世音菩薩,騎虎而來,老虎跳到床上,兩人都嚇醒起來說這事,才知兩人同夢,於是有孕。第二年,出生時,竟然是一個肉團,母親見到既驚嚇又傷心,自認為以後無法再生孩子傳宗接代了,傷心之下,一口氣上不來就死了。結果第二天,就有賣藥老翁來,老翁將肉團剖開,其內是個男孩,舉家歡喜,後就由繼母王氏夫人撫養長大。虛雲老和尚的出生包在肉團中,可以說也是有著一種受到特別保護不受污染的意義。 佛陀誕生後向四方各行七步,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佛陀誕生後,就可以走路,這在現代醫學是令人難以置信。但是我們看看動物界,它們的幼兒都很快地就可以自立,進入大自然,自求生存。人類可說是待在父母身邊最久的。大致上,我們可說,思維能力越強,越像人類的動物,幼兒待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就越長,父母之情就越深。越簡單的動物,例如最簡單的變形蟲,甚至可以讓我們看到它能如同變化般的生出另一個變形蟲。它們沒有我們人類父母子女的情愛。佛經上也說明了如果人類超越了男女的情愛,進入另一個世界,自然也就不會再有這種兩性的生育方法。 也就是說,如果人類已經真正覺悟,就沒有男女父母子女這種情愛,當然也就沒有父母子女的生育,那就是以變化的方式出生。如果是以變化的方式出生,當然,生出來就是獨立個體。所以佛陀出生後能自立,是暗示了一個沒有男女之欲的世界的自然現象而已。 向四方各行七步,向四方,就是涵蓋一切。行七步,是超越六步的意思。這是代表佛已經超越了六道輪迴的限制。(六道輪迴就是我們因為情慾的束縛,在天人、人、好戰的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六種生命的方式中來來回回的輪轉的意思)所以,這一段可說是一個覺悟的人,就會超越六道輪迴,可以自在的不受任何限制的遊走於宇宙之間。 另一個意義就是:佛陀會與我們共度地球的七個輪迴。在《靈性科學入門》中,史丹勒博士說了地球共有七次輪迴,人類就在這七次大輪迴中,提升自己到更高的境界。耶穌也說,他會在地之心待三天三夜,也就是會與地球共度尚未完成的三次輪迴。 至於佛陀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句話,很容易令人覺得這是妄尊自大。但是佛陀如果代表一個覺悟的人類,則「我」的意思就是「我們人類這個神識」。它是最偉大的,沒有人能夠限制它。例如,我們如果被關在監獄,被人虐待,但我們這個神識可以想著快樂的情境,而不覺得苦。甚至可以認為我們是在天堂,受到別人的無微不至的關愛。也就是,別人可以關住我們的身體,但是卻沒有辦法限制我們這個從神識所生出的的心要如何去思想。所以,人可以愛人,也可以殺人。同樣的,人可以愛護動物,也可以殘殺動物。人遇到受傷害的情境,也可以自行決定是要快樂,還是要生氣。動物則多半沒有這樣的選擇。所以,人可以決定讓自己越來越善良,也可以決定讓自己越來越兇惡。 所以這個能夠決定一切的「我」是非常尊貴的。「我」可以,但是卻不需要屈服於任何人,或屈服於任何險惡的,不論是人造的或是自然的環境。任何的痛苦,任何的快樂,都無法限制「我」要如何思維。「我」永遠都可以對他所遇到的境界,做出他想要的回應。 所以人類的這個「我」有能力與權力決定,在不論良好或惡劣的環境下,都可以超越肉體與情緒的控制,最終能做一個像佛或耶穌的人,一個為眾生犧牲服務的人。這就是佛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意義。 [1] http://news.bbc.co.uk/2/hi/health/2932608.stm(未完下期續) |
本期目錄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