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轉型為蛋糕菜園- 看著躺在後門口的椰子殼與土堆,我等待、尋找著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料,用來再次建造類似的菜圃。如果有石頭就可以砌得古樸典雅,木板、樹幹和竹筒也不錯,腐朽部位可以更換,它們都是天然與永續的材料,可以再利用或腐化進入有機質的循環。 這時我用鐵絲網圍成的堆肥陸續熟成,堆肥拿去種菜,我有了可用的材料。鐵絲網不是我的第一選擇,它不是天然可分解的材質,需要耗費能源去製造,所以更要回收充分利用。它的最大好處是圍邊時不會佔用空間,可快速成型又拆卸容易,可輕易轉換地點。 於是,量量現有幾個鐵絲網的長與寬。寬90公分,其1/3為30公分,正好是菜圃最佳高度。於是剪裁下來,用鐵絲綁住連接,圍成直徑約160公分的圓,是菜圃最外圈。往內第二層,高度就用鐵絲網剩下的2/3,為60公分。最外層、最矮的菜圃約寬35公分,所以圍起來後第二層直徑約為90公分。最中間的圓最高,最小,有90公分高,約50公分直徑。 圍好之後,為了防止土壤漏出來,又回收了許多毛巾床單圍邊後,就開始丟有機質了。椰殼(椰殼敲開了種蘭花也不錯) ,修剪下來的枝幹(所以可免用碎木機)放底下可以幫助排水。有機質一堆一堆的往裡放,偶爾洒些泥土或堆肥,再洒點水增加微生物的活動。堆得高高的有機質,沒幾週就腐化降低,又有位置可再加得高高的,……。如此高高低低,高高低低過了幾個月。有機質變成了腐植質,腐植質逐漸累積增高,菜圃就形成了。滿意的看著完成的三層式菜圃,還真像蛋糕,所以就膩稱它叫 cake garden(蛋糕菜圃)! 蛋糕菜圃的種植- 有機質變成了腐植質後,蛋糕菜圃就可以開始種菜了。當一層層菜圃種滿了生機盎然的蔬菜時,蛋糕菜圃一躍變成一幅生動自然的圖畫:一幅立體,充滿變化,互動式的藝術品,不但可以欣賞,還可採來食用。蛋糕菜圃就安置在廚房外,產地到廚房只要幾步路,有比這更短的食物里程和更新鮮營養的餐點嗎? 蛋糕菜圃挑高圈起後,跟農夫在土地上整地鬆土、培土做畦有一樣的效果:土壤變鬆透氣,日晒後較溫暖,排水良好,圈起可防止土壤流失。有蟲害時,可以搭架子,圍起從朋友的網室果園回收來的網子,做成小網室。 通常農夫在土地上種完一季,土地就變硬,農夫要從新整地鬆土、培土做畦,不管用鋤頭或開耕耘機都是非常吃力的。土壤一再翻攪,土壤裡的生命和生態系遭到破壞,加上有機質暴露,加速了氧化分解,所以重新種植時又需拌入大量的肥料和有機質。 蛋糕菜圃把土壤圈住了,所以少了整地鬆土、培土做畦的工作。不翻攪土壤,所以可維護養分,土壤也不流失。 意外的比較 並無刻意安排的,我有了一個比較種在土地上和種在蛋糕菜圃兩種不同農法的好機會: 先是幫忙工作的工人很熱心的為我整地種了一排地瓜。我知道他真正的用意是要給我示範「正確」的農耕方法,我知道他對我辦家家酒式的耕種方法很包容,真難為他對我這麼忍耐。 如傳統農耕方法,他在土地上很細心的用鋤頭清除雜草,把土耙鬆,再把土耙成一條約寬1公尺,長2.5公尺,高30公分的菜畦,然後種下10來棵不同品種的地瓜藤,這是個很耗時耗體力的過程,他大概花了兩三個小時工作吧。 也差不多這個時間,離屋子幾十公尺外,有幾個蓋房子使用過的板模釘成的堆肥區,長2.5公尺,寬1公尺,高60公分,裡頭經過幾個月的有機質堆肥,剛好腐熟完成,也種下8棵不同品種的地瓜藤。 這排幫工「示範」、種在土壟地上的地瓜藤蔓長得很旺盛,但土壤逐漸變得乾而硬,很難挖掘,澆下的水大多順著土壟往下四溢。堆肥區的地瓜藤蔓也是長得很旺盛,但土壤還是鬆軟,澆水後像被海棉吸收了一樣。 兩區除了澆了幾次水,就放任著經過了兩、三個月後。種在地上的地瓜,發現有了老鼠(或兔子)活動的跡象。以過去的經驗,再不採收就要全區覆沒了,所以趕緊挖出搶救。挖出後只見搶收的地瓜表面遍布象鼻蟲肆虐的痕跡,真是慘不忍睹。稱重之下,全部僅收獲1公斤。 堆肥區呢,正好朋友來,就去挖了一處,收成了幾條完好無缺,沒有蟲咬,有大有小的地瓜,總共500公克。該堆肥區共種了8處,所以估算總共或許可收成4公斤吧。 雖然不是很科學的比較,但質與量是有差異。我也不想重覆實驗,有了完好無缺,可以食用的地瓜,我就心滿意足了。至於市面上的地瓜可不可能使用農藥,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了。 有一就有二,三個不嫌多…… 用堆高的腐植質來耕種,在地瓜上也頗有成效,我想這是個蠻有效率的耕種方法,菜園區的蛋糕菜圃就一個接一個的建造,所以整個菜園區要改叫蛋糕菜園區了。為了因應現有的地形,蛋糕菜圃們有各種形狀和大小,橢圓的、蠶豆形的、一層的、兩層的……,各佔地不到 4m?,總共10個。 我的園子沒有耕耘機,我也不喜歡犁田翻土搞得塵土飛揚,一旦大雨來了土壤就流失不少。我希望菜圃區域面積盡量減少,用最少的土地種各種蔬菜水果。我希望多留土地種植樹木,它們對整個地球環境,氣候,水資源,土壤,空氣品質,動植物繁衍和多樣性比菜圃有更深遠的好處。 建造了蛋糕菜園,土壤鬆軟肥沃不流失,不用鬆土,不用做畦,連鏟子都可以不用,種植時只要用手撥開即可,工具錢省了,肥料錢也省了。立體造型,可種得更多更密集,可用較少的土地種出需要的食物。使用土地少,所以可以節省水、肥料、有機質、勞力等的支出。種菜省力、省錢、輕鬆又愉快,設計適用的耕種方式也讓種菜變有趣了。 維持土壤肥力 老王賣瓜就要自賣自誇。蛋糕菜圃除了可以省力,省錢,環保,它還可以站著耕種,讓我的背部輕鬆不少。這種蛋糕菜園對我來說除了沒有缺點,還有什麼優點呢…… 要處理大量的殘枝落葉,要給土地定期補充堆肥和有機質,這些大事真是消耗不少體力與時間,相信所有農夫都跟我同感。 但是蛋糕菜園就是我的殘枝落葉收集場與堆肥場,我堆肥後,就地耕種。將來蛋糕菜園如果營養耗盡,可以輪流做堆肥區,循環使用。所以我少了另覓地點收集有機質,製作堆肥,再運輸到菜園施放,與土攪拌,等等的所有工作,種菜真是輕鬆許多。 有了物質的循環再利用,沒有持續的投入資材、金錢和人力,也沒有消耗和製造廢棄物,於是種菜這檔事才可說是生生不息,永續發展了。 注意事項 看了我的經驗,是否你也摩拳擦掌想做一個試試?製造時有幾個小細節提供參考。 蛋糕菜圃形狀不拘,但寬度要從兩邊可以摸到中間,才能照顧到中間的菜。 高度每一層隔20~30公分,最高一層高度不超過1公尺,因為種菜還要爬梯子實在有點過火了。 圍邊的材料以石頭、磚塊、木板、竹竿為佳,我還看過回收玻璃瓶使用的。 以鐵絲網圍邊,再回收毛巾床單鋪邊防止土壤流失。但毛巾床單很快就會腐爛,後來用朋友農場回收來的網室網子,修剪成片,雙層鋪邊,耐用多了。 在水泥地如陽台、屋頂或貧瘠的地面也是可行的,只要底部鋪上防水布,高度加高。在澳洲它們被叫做 wicked garden beds,是為了節約用水而設計的。底下10公分放沙和石頭或木頭幫助排水,上鋪細網、不織布等防土壤流失,上層就是菜圃,種植高度至少30公分,底部要有排水孔,排出的水可回收再利用。 與廚餘堆肥及蚯蚓養殖結合 蛋糕菜圃也可和廚餘堆肥及蚯蚓養殖結合。只要裁一段粗水管,四週打幾個洞,上面加蓋,然後在菜圃裡挖洞把粗管插入。或者找個大花盆半埋入菜圃裡,把瀝水盤當蓋上。它們就是廚餘堆肥及蚯蚓養殖的好所在。有廚餘就把蓋子掀起倒進去,擔心沒蚯蚓就去釣具店救一些紅蚯蚓回來丟進去。如此可輕鬆處理廚餘又可施肥,方便極了。 農耕要自我創新 過去耕種沒有石油,沒有機具,也沒有化學肥料和殺蟲劑,但是農業和野生的環境?比現代優良。古人觀察自然,隨順自然,利用自然資源,敬畏自然的力量,也知道留下資材以儲備未來所需。 未來石油耗盡,我們也會面臨沒有石油,沒有機具,沒有化學肥料和殺蟲劑的時候。我們是否還保留了古人的智慧和謙卑,又能因應惡化的環境,讓未來子孫可以生生不息? 今日的耕種方法因地理環境,氣候,物種,人文,和歷史背景而不同。每塊地都是不同的,耕作的人也是不同的。學習耕作可以參考古人留下的智慧,也可參考國內外的觀念與做法。 種菜這事說來事小卻茲事體大,它關係我們是否吃得飽、吃得健康和吃得安全,也關係著地球的生態環境。現代人如能學習在自家或社區種菜,然後支持老實耕種的農夫補充不足,我們就兼顧了小我和大我的永續生存。 學習,試驗與創新,農作的方法可以很不同。希望大家都能在自己的生活圈找到自己的一套耕種方法,成為一個支持永續的好農夫! 用舊鐵絲網做蛋糕菜圃,椰子殼墊底可幫助排水。 有機質堆肥。 我們家鴨子來檢查進度。 蛋糕菜圃種滿了當季蔬菜,自製小網室可防蟲害。 種在土壟地上,老鼠和象鼻蟲肆虐後的地瓜。 板模菜圃種地瓜。 板模菜圃收獲的地瓜。 蛋糕菜圃和廚餘堆肥及蚯蚓養殖結合,可提供菜圃肥份。 |
本期目錄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