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落入凡塵方知難 苦多樂少不得還 但願得一清淨地 歡樂無極不須還 何謂菩薩何謂凡 菩薩不畏生死難 待得圓滿菩提處 本來無還與不還 潘定凱 (編譯自 Knowledge of the higher worlds and its attainment by Rudolf Steiner, Anthroposophic Press) 學生一定要了解,修行至此處,他面對的是一個分離的,也可以說是隔離的,靈性體驗。因此,他應該注意到,最好不要將他所見舉一反三或互相關聯,或甚至自創出一種有系統的知識。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他也許會混合出一個由各種幻夢的想法與觀念組成的靈魂界,可能與真正的靈界毫無關係。所以學生一定要持續的練習自我控制。在此處,正確的做法就是要對這種隔離的體驗,有更清明的觀念,並耐心的等待新的經驗的來臨,爾時,新的經驗好像會將所有過去的情境與體驗,自動的相連到一塊了。由於靈界的力量的功德,他現在好像找到了他的路。而經由持續的做功課,學生體會到了在睡夢中意識的延伸與延長。睡眠時的無意識時段會越來越小,越來越多的體驗會從以往無意識的狀態中浮現。這些體驗,若不受到我們以物質界習慣性的用智識來混合或干擾的情況下,我們便會漸漸的看到它們自動地相連在一起,顯出關聯性。也就是我們越少用物質界的「凡事皆思考」的習慣來參究這些體驗就越好。 經由持續的修行,學生會越來越接近證悟高等知識的層次。在此層次內,無意識沉睡的生命會轉換成完全有意識的生命。當他的身體休息時,他所在的境界與日間清醒時的境界有一樣的真實感。當然,此處所謂沉睡中的世界,並不能說是與物質界肉身周圍的世界完全的一樣。學生也學到如何連接這種高層次的體驗到物質界的環境,事實上,如果他要老老實實的立足於物質界,而不是成為一個幻夢通,他一定要學到這一點。無論如何,在睡時進入了這個世界,可以說是一種全新的啟示。這個修行中的重要階段,於睡夢中仍然維持著有意識的狀態,在靈性科學中被稱為「意識的連續性」。這個修行到某一層次的狀況,可以說是我們在修行了一段長遠的路之後,所能證悟的理想的境界。學生所學到的是將意識延伸到兩種靈魂的狀態中。第一種是無規則的夢,第二種是無意識的也無夢的沉睡狀態。修到此層次的學生,在肉體休息以及靈魂不接收任何感官印象的時候,仍然持續著體驗與學習。 第九章 靈修中人類個性的分裂 睡眠時,肉體的感官不會傳遞任何的印象給人類的靈魂,因此外界的印象無法進入靈魂。從某些方面來看,肉體乃是在清醒的時候感官與思考的媒介,而此時的靈魂實際上是在肉體外面。靈魂此時只與比較微細的身體(生命體與星芒體)連繫在一塊,這些體乃是肉體感官無法見到的。但是在睡眠時,它們的活動並沒有停止。就好像肉體與物質界相連,與物質界的物體和生命共同生活。受到它們影響,也影響了它們。同樣的,靈魂在高等靈界中生存,只是在睡眠時,靈魂仍舊完全活躍。但是只要我們沒有靈性器官,我們就無法像我們用感官來觀察物質界環境一樣的來觀察這些靈界的活動,或者是觀察我們睡眠時還在做什麼。前面的章節已經講過了在內修中修持靈性器官的方法。現在,如前章所述,如果學生靈修的成果,已經轉換了夢中的生命,他便能夠有意識的觀他的周圍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情。並且能夠隨其所願的,遊走於這個新的境界之中,就像他在清醒的時候用一般的感官遊走於物質界一樣。我們在此處應該說明,如果我們想在身處物質界時也有高等的感知力,我們還需要更高層次的眼通能力。這一點在前一章也已經說明。初期修行的成果就是學生能夠感受到另外一個世界,但是還不能夠將它們與每日生活的物質界的事物相連起來。 這種睡眠中生命或夢的特性,展示了隨時不斷發生在人類身上的事情。靈魂在高等世界中不斷的活動,蒐集著高等世界中的脈動,傳遞影響於肉體之上。於是,本來對自己在高等世界的生命毫無所知的靈修學生,經由修行,覺知到了它的存在,因而轉換了他的整個生命。只要靈魂在高等感官世界還不能「見」,就會有尊貴的宇宙生命如嚮導般帶領著它。而就好像一個生而既盲的人,經過成功的手術,不再需要依賴嚮導的帶領。同樣的,經由靈修,學生的生命也會改變。他已經長成,不再需要受到宇宙嚮導這個原則的限制,並且必須從此負起帶領自己的責任。一旦到達此一地步,學生當然有可能犯下普通的意識完全無法了解的錯誤。他現在的一舉一動,都來自以往帶領著他,影響著他的高層次的力量所在的世界。這種高層次的力量,乃是受到一種宇宙調諧力的控制。學生現在脫離了這種宇宙調諧力。於是,以往無須他參與,由宇宙力量完成的事情,現在他得要自己去完成了。就因為這個原因,有很多的書,都會講到當你超升到高等世界的時候的危險性。有關這些危險性的描述,想當然爾,會讓膽小的人對這種高等世界的生命感到毛骨悚然。然而,事實是,這些危險唯有在你故意忽略不理所有的警告之後,才會發生。如果你按部就班的聽從正統靈性科學所教的一切修行,則在超升時你就能夠體驗到超越世間一切感官極限所能得知的幻境的偉大經驗。對不依法修行的人而言,當然有可能傷害到健康與生命。學生會在此處遇到從四面八方來的,各種恐怖的力量威脅生命。你甚至還可能役使一些肉體的感官所見不到的力量和生命(役使鬼神),能夠控制這種力量的誘惑力是很大的,不論你是用它們來去圖取在靈界視為禁忌的個人的的利益或興趣,或者因為不夠了解高等靈界而錯誤地使用它們。有些在此處特別重要經驗,例如會見「業關守護神」,會在稍後的章節中講到。但你必須要明白,無論如何,對你的修行有敵意的力量確實存在,雖然你對他們全無所知。其力量與人類的關係雖然確實是由更高的力量所授權,但當人類完全有意識的進入到這個以前未知的世界時,這種關係就改變了。不過,在同時,學生也增加了個人的體驗,經由這些體驗,他也豐富了自己生命的範疇。危險的發生,只會在學生經由傲慢和不耐,沒有耐心的等待得到超感官世界的足夠知識,在高等世界的體驗中,過早地進入了獨立的狀態。在高等世界中,「謙卑和恭敬心」可不是空洞的言語。如果學生有這些良好的德性,便可以確定他在進入高等的世界的時候,對健康和生命不會有任何的危險。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日常生活與高等世界的體驗,不能有任何的不和諧。人類的任務乃在地球,任何人想要逃避地球上的責任,而躲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則他可以確定,這個目標永遠不會達到。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只是世間的一部份,其實是靈界生命的示現才有了物質界的一切相,人類一定要參與靈性的運作,將靈性的啟示帶回物質界。他的任務乃在將他在靈界所見所確認的帶回地球以轉化地球。只因為物質界乃是依賴靈界而存在,也因為人可以為地球付出,改造地球,當然,這得要他參與了這些隱藏著創造力的世界的運作才有可能。他想超升到高等世界,只應該是為了以上這些原因。任何人若用這樣的心念來學習靈修,並且發願隨時隨地都不偏離這條道路,則他絕對不須要害怕有任何的危險。任何人都不應該讓這些所謂的危險阻礙他的靈修之路,反而應該視為一種堅強的挑戰,這是每一個真正的靈修學生都應該有的特質。經由以上初步的說明,應該可以讓我們對所謂的危險不再有錯誤的想法,於是我們可以描述一下所謂的危險究竟是什麼。 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學生的微細身體經歷了巨大的改變。這些改變與靈魂的三種基本力量,志(志願,意志力)、受(感受力)、想(思想力)(willing, feeling, thinking),的修持有關係。在內修以前這些力量間的相互關係乃是受到更高層次的宇宙法則所管理。人的志、受、想,並不是隨意而生的。根據自然的法則,在心中生起的一個特定的想法,會伴隨著一種特定的感受,或者是依著同樣自然的順序,伴隨著由志願產生的一個決定。我們進到一房間,覺得空氣很悶,然後打開窗子。我們聽到有人叫我們的名字而回應。有人問問題,我們回答。我們若聞到一個很難聞味道,就會感覺很噁心。這些就是志、受、想之間的簡單關係性。當我們觀察人類的生命,我們會發現每一件事都是根據這種關聯性而運作。確實是如此,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不到這種依據人類本性法則而生的志、受、想之間的關聯性,我就會說這不是一個正常的生命。如果有人聞到難聞的味道而覺得高興或者是有人問問題而不回答這樣就是違反了這個法則。我們也是假設了每個學生都能依據人類本性建立起這種志、受、想之間的關聯性,才能預期一個正確的教育或適切的教法是否成功。我們在傳遞某些觀念時,也是假設了學生會依一般的方式,用志、受、想將它們串聯起來。 此處的一切,都是來自一件事實,那就是在人的微細靈體中心這三種力量,志、受、想,乃是依據宇宙法則互相關聯在一起的。這種在微細靈體上的關聯性,在較粗的肉體上也有相應的部分。在肉體上,也一樣,志的器官與想和受的器官是根據宇宙法則相連在一起的。因此一個特定的想法,無可避免的喚起一種感受,或者是由志願產生一個活動。不過在高等修持的過程中,連接這三種基本力量的線路就會被切斷了。在最初時,這種切斷隔離僅發生在微細靈體內,但是在更高層次的修持,這種隔離效應也會延伸到肉體。事實上就是在高層靈性修持時,腦部會區分為三個隔離的部分。這種隔離並不是一般感官可見的,也不是最精密的儀器可展示的。但是當它發生時,天眼有能力見到。高層天眼的腦乃是分為三個獨立的活動單位-志腦,受腦,想腦。 於是志、受、想的器官各自獨立了。從此以往,它們的關聯不再由遺傳於其中的法則所維持,而必須要由個人那已經覺醒的高等意識來管理了。這就是學生觀察到在自己身上所產生的變化:任何想法、感受或志願的脈動間,都不會自動的產生任何的關聯,除非他自己要將它們關聯起來。不會有任何的衝動激勵他由想法而生出行動,除非他自己自願的要付諸行動。從此他可以面對一切,不升起任何感受,而在以往未受訓前,面對這些可能會令他充滿愛意或苦恨。他也可以在念頭升起時,不為所動,以往也許會好像是自然發生的一樣立即刺激他有所行動。他也可能因為志願而下決定付諸行動,但他下決定的原因卻可能是未受過內修訓練的人絕對不會想到的原因。學生最大的成就乃是他能完全對這三種靈魂的力量共同運作所生的行動作主了;而在同時他也要完全的為這些行動負責任。 唯有經過這種整個人的轉化,學生才能全然覺知的與超感知的力量和超感知的生命建立關係。這是因為他靈魂內的力量與世間某些基本的力量本來就互相有關聯。例如意志中本來就有一種內在的力量,可以感知、可以影響高等世界中某些特定的事情與生命。但是這唯有在意志力不再受到靈魂中思想力與感受力的關聯牽制後才有可能發生。當這種關聯牽制性切斷的時候,意志力就能夠獨立在外活動了。對於思想力與感受力而言,也是同樣的情形。天眼可以見到一個人發出憤恨的感受,就像是有特別顏色的微細發亮的雲。天眼也可以擋掉這種憤恨的感受,就像一般人可以擋掉打過來的一拳。在超感知的世界中,憤恨變成一種看得見的現象。但是唯有在他能夠將這種內在的力量獨立於感受,而將之投射於外時,才能感知到這種現象。就像一般人將眼睛能見的力量,投射於感官界。學生於是能夠有意識的與物質界的重要事件作交流,憤恨只是物質界中一個微不足道的例子,學生得感謝他能夠脫離這種靈魂中基本力量的關聯牽制並能夠自在的運用它們的能力。因為思想、感受和意志力的分離,若是忽略了內修科學中所指出的一些禁律的人,便可能有三種精神上錯亂出軌的情形發生。如果思想、感受和意志力這三種力量的聯繫力,在你的高等意識尚未有足夠的修持,能夠抓住這三種力量的韁繩,令他們和諧的互動之前,就被切斷了;就有可能發生精神上的錯亂。 因為一般而言,人們的這三種靈魂的力量,不會在同一時間達到同樣的修持境界。對某一個人而言,思想力也許超越了感受力與意志力。而一個人也許是另一種力量較強。當這些力量間的聯繫力是由宇宙的力量來維持的時候,以高的靈界的看法而言,不論你的哪一種力量較強,都不會造成高的靈界中所謂的傷害。例如,過強的意志力,會受到思想與感受力的限制,而不致於超越界限造成傷害。但是當一個有超強意志力的人,開始內修時,感受力與思想力不再對意志力有一般的牽制力時,意志力仍舊如以往一般的橫行霸道。若此時這個人尚未有足夠的修持,以控制它的高等覺知力保持和諧,則他的意志力便會如脫韁的野馬,不斷的展示它的權力,感受力與思想力在此時似乎完全無能為力。這個人便會不停的受超強意志力的鞭策而度日,結果是這個人看起來變得有暴力傾向,在一個又一個失控的行為中衝撞。第二種情形是感受力失去了控制,一個有尊崇他人傾向的人,也許會變成無限的依賴,嚴重到完全失去意志力和思想力。這種人不但得不到高等知識,反而是適得其反的陷入最可憐的空虛軟弱之中。或者,在這種超強無主的情感生命之下,一個人若傾向於獻身宗教,也有可能陷入一團混亂之中。第三種情形是思想力過強。這會造成思慮過多,對生命產生敵意,將自己封鎖起來。對這種人而言,這個世界除了能夠讓他滿足他對智慧的渴望之外,沒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了。沒有任何的念頭,會讓他產生情感和提出行動,他們看起來就像是一種冷酷無情的生物。他們會像避開討厭的東西或無意義的東西一樣的逃避一切日常生活。 這就是三種學生可能陷入的錯誤-(1)暴烈的意志力(2)多愁善感的情緒化(3)冷酷無情的追求智慧。在外表上看起來,或是從一般的醫學角度而言,這些情形或多或少都像是神經失常或神經衰弱症。當然學生一定要避免變成以上的這些情形。對學生而言,在釋放這三種靈魂的基本力量「志、受、想」,令它們臣屬於高等意識之前,好好的修持,令它們和諧共同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若錯誤一旦發生,其中的一種靈魂力落入了無法操控的狀態,則那修煉得來的高等靈魂就會落入相當於流產的狀態。於是學生的個性中便會充斥著那無法羈絆的力量,要相當久的時間才能再回到均衡和諧的狀態。也就是說,在不做內修的一般人身上看起來並無大害的過強的志、受、想的力量,對內修者而言,這些過強的力量會變得非常的強烈。因為那對人類生命而言不可或缺的宇宙控制力,已經漸漸地不再能夠影響內修者。 |
本期目錄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