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身心宇宙一體 [素問。宣明五氣第二十三]上說的[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這五種心識的能量體也許可以簡表說明如下: [素問。六節藏象論第九]也說心者生之本、神之變。肺者氣之本、魄之處。腎者藏之本、精之處。肝者罷極(耐勞至極疲的能力)之本、魂之居也。 而這些神識的來處在[靈樞。本神第八]的說法是,天有著日月雨露等[德],地有[氣]。天[德]與地[氣]交流影響而能生,生出來的稱為[精],兩個[精]相交流運動就成[神],隨著[神]往來活動的是[魂]。能指揮生命活動的就稱為[心],心憶念的事就稱為[意],[意]若常存成了想要完成的目標就成為[志],思考再更深遠的就稱為[慮],因[慮]而有了處事之道就稱為[智]。因為人身及一切都是宇宙的[德]與[氣]而生,所以智者的養生當然是要順應四時寒暑,在心識上要調和喜怒的適中,也就是對各種相對的事情如陰陽、剛柔等都要懂得調適。經中對情緒影響臟腑的運作特別說明:心若常處於緊張思慮的狀態,會傷神,神傷了會恐懼無主張,肌腱的部份都無法維持原狀,嚴重的可以見到毛髮、神色憔悴,可能在冬季死亡。脾若愁憂不解,會傷意,意傷了會胸悶煩亂,四肢無力,嚴重的會在春季死亡。肝若悲哀,傷及內臟,會傷到魂,魂傷會狂妄,精神不能自主,會抽筋,兩不舉,嚴重的會在秋季死亡。肺若喜樂無限制,會傷魄,魄傷了會發狂不顧旁人,嚴重的會在夏季死亡。腎若盛怒不止,傷志,志傷會健忘,腰脊不能彎,嚴重的會在夏末死亡。] 而為何神識寄居在特定的五臟之上,經中也有說明。五臟因為儲存著身體內的精華物質,所以這些屬於神識類的能量就寄附於其上。例如:肝中藏血,所以[魂]寄附於血中。脾中藏了供應五臟營養的營氣,所以[意]是寄附於營氣之中。心中藏了血脈,所以[神]識是寄附於血脈之中的,主人類生命的。肺中藏了支持人生命的元氣,所以主宰生命之氣的[魄]是寄附於元氣之中的。腎中藏了人身的精華,所以代表人類堅決意志的[志]是寄附於精髓之中的。 經中甚至對萬物的生成也有說明[素問。天元紀大論六十六]說眾生綜合運作的神識如果在天是以風的方式顯現,在地就是以木的方式顯現,如果在天是以熱的方式顯現,在地就是以火的方式顯現,如果在天是以濕的方式顯現,在地就是以土的方式顯現,如果在天是以燥的方式顯現,在地就是以金的方式顯現,如果在天是以寒的方式顯現,在地就是以水的方式顯現。結論就是在天是以[氣]的方式,到地上就成[形]。這種[形][氣]互相感應,就化生了萬物。(見表二) 而[素問。靈蘭秘典論第八]指出了各個臟腑所司的職位由心主管而不是腦主管。全身臟腑要互相制衡而安,全由心作主,心如主人,主人清明則其下管轄的臟腑才能安然運作。(見表三) 以上就可以看到五臟,甚至包括膽這個腑在心識方面的功能。所以人類內臟並不是如現代醫學認為的只有物質方面的功能。而且也不是腦中物質產生了思考的功能,是超越物質層次的[神魂魄意志]等[藏]於、[居住]於五臟之內。而思考也不是純粹腦的功能,腦波的顯現應該是五臟的心識運作,流過腦部這個輸出入中心的電流讓腦波儀等儀器有所反應。說腦部是輸出入中心是因為頭部可說包括了所有感受器官:眼見、耳聞、鼻嗅、舌嘗、身觸。所以頭部之所以重要乃在於它是我們接收外界訊息與將感受傳送於外界的主要元件,例如[素問。金匱真言論第四]說:肝開竅於目。這是說眼睛是肝臟在人身上與外界交流的出入口。例如我們覺得感情受到傷害而生氣,就經由眼睛對人怒[目]相視,這也可說是[肝]中的魂對外表達情緒的方法。而孟子說[觀其眸子,人焉廋哉]意思是只要仔細觀察一個人的眼眸,他是無法隱藏他的真面目(也就是他的靈魂)的,這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我們說眼睛是[靈魂]之窗,真是不錯的。 講到眼這個靈魂之窗,[靈樞。大惑論第八十]說明了眼與腦神昏眩惑的原因有不可分的關係,人五臟六腑的精氣都向上流注到眼部,骨的精華就是瞳仁,筋的精華就成瞳仁外圈的虹膜部份,血的精華成眼中血絡,氣的精華成眼白,肌肉的精華是眼球-它包裹著筋骨血氣的精華,與脈絡相合便成了眼的系統,上連腦、後連頸項。體虛時,邪氣由頸項後腦進入引起眼系統緊張,所以就眩暈,覺得天旋地轉,而邪氣犯到眼部的五臟精氣,令五臟不協調就會精氣耗散,會有一件東西看成兩個的現象(現代醫學稱為閃光)。目是心所控制,心是神識的居處,所以如果心裡有既定的喜好之物,一旦眼見不喜而有所憎惡的情景,這[愛][憎]二種對立的情緒,互相交惑就會精氣亂而令所視有誤。 可見心裡對任何事有[愛][憎]的感受是會影響身體正常運作的。[素問舉病論三十九]也指出心情影響氣,而氣血一亂,又造成精神亂。精神亂又再度影響氣血,造成一個惡性循環。而心的[愛][憎]甚至會讓我們不知為何突然生病,好像是有鬼神造成的。[靈樞。賊風第五十八]說明了不知為何突然生病有可能是因為內有邪氣,未發出來,一旦心志有所厭惡的或愛慕的令體內血氣紊亂,就會引發舊邪而生病。因為這個內在的遠因很微細,對某些人來說好像鬼神一樣。可見對任何事,明白就好,不要有[愛][憎],也是養生的重要法則之一。 同樣的,身體健康與飲食對精神功能的影響也是無法忽視的。例如[靈樞。大惑論第八十]對健忘(也是老人癡呆症的徵狀之一)的看法乃是腸胃的不消化 (氣實)以致心肺的氣虛,所以滋養身體的營氣以及保護身體的衛氣無法往上滋養全身(我們可以注意到五臟都在腸胃之上)而造成健忘。 健忘算輕微的精神問題,嚴重的精神病症是怎麼來的呢?[靈樞。癲狂病第二十二]說明了現代醫學認為是腦出問題的病其實是來自過度憂愁飢餓或大喜大悲,例如自覺悲哀、健忘、易怒、有驚恐感、自以為了不起、見人就罵、日夜吵鬧,狂笑狂歌、妄言妄行、見到鬼神等等病症都屬於此類病因。[靈樞。經脈第十]也提到胃的經脈受外邪會嚴重到有登高唱歌、脫衣亂跑的精神病徵。[靈樞。調經論第六十二]則說(精)神過於亢奮則笑不停,神不足則容易有悲哀的心情,血有餘(可以說是血管壁累積油脂而令血管變細的結果)運行過於亢奮,則容易發怒不休,血不足則容易恐懼。在內經中精神病症治法都是取經脈針刺,並不是對腦部或頭部下工夫。 所以心識與身體健康是互相影響的,而這是有原因的。[靈樞。九鋮十二原第一]指出我們全身骨節所交會之處,共有三百六十五個氣穴,這些就是神識之氣遊行出入之處。也就是我們的神識其實隨時都在全身的經脈穴道運行,進進出出,只是我們心太粗不能感覺到罷了。 精神內守 經書上對一般人隨著年齡增長體力精神衰退也許可以給我們一個保持健康的警示。[靈樞。天年第五十四]說四十歲肌肉腠理鬆弛,想多坐著。五十歲,肝氣眼力開始衰退。六十歲,心氣衰,想多躺臥著。七十歲,脾氣虛,皮膚乾枯。八十歲,肺氣衰,魄要離開了,所以講話常出錯。九十歲,腎氣乾焦,其他經脈也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只剩形骸所以壽終了。以上可見老了體力精神衰退,雖然活著,也是受苦。再對照以前所說養生的方法,就知道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重要,因為那能讓你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保持健康而終天年。 腦與神經 講了許多說明心識是不是腦所主管,腦難道不重要嗎?當然重要,但並不是現代醫學認為重要的原因。它重要的原因乃在它是在感官所聚集之處--頭部。所有的內臟在頭部都有所屬的感官、對外的開口,以展現它們的功能。[靈樞。五閱五使第三十七]說鼻子是屬於肺的,眼睛是屬於肝的,口唇是屬於脾的,舌頭是屬於心的,耳朵是屬於腎的。其功能(見表四) 而且所有屬陽的經脈都走到頭上也穿過腦內,所以說頭是[諸陽所聚]。[陽]是主人體生命活動的功能,所以當然是重要的。因此我們提過[腦為髓海],為什麼精髓要存在此處呢?原因之一應該是這些感受器官的運作耗電甚多,也就是說頭部是人類感受器官與外界溝通的主要部分,運作時所需的燃料當然甚多。例如現代的數位照相機、錄影機和手機照相都是用感光電子元件得到外界的影相而存在數位媒體上,這是模擬人類在視網膜感光後再將外界的影像取入做比較,轉譯為我們能了解的意義。電腦在影相辨識上與人類的功能比起來還十分落後,但是電腦在做這一類辨識工作大量比較運算時就已經需要瘋狂的運轉,耗許多的電了。所以我們人類在用眼睛看時,也同樣的需要大量的生物電,只是我們人體不像電腦有風扇、硬碟在瘋狂旋轉的雜音,所以不覺得耗電。而人體電源的主要燃料就是我們的血液,如果看書,又看又要思考就會耗費更多的血液,所以[素問。宣明五氣二十三]說[久視傷血]。這不只是說是看久了會消耗血,還加上身體為了維持全身血管內正常循環所需的血量,便只好盡速吸收其他的體液造血補充之,所以全身血的品質就下降了,這就是[傷血]。血虛會令身體所有的功能下降。所以在人體設計上可以說希望最好的燃料[髓]可以就近取得,所以[腦為髓海]。原因之二是這個設計與我們堅硬的骨骼內包著珍貴的骨髓是一樣的道理,可將腦視為堅硬的頭蓋骨包著珍貴的腦髓,這都是將最珍貴的燃料保護起來的意思。原因之三是腦中有腦髓乃是必要的。因為以人身是一個全像的觀點而言,無可置疑的,腦的健康也等於五臟的健康,而腦也許不是決策者,但絕對有觀察者的功能,因為所有的感官都在該處。所以腦中大量的神經與精髓應有著不可分的密切關係,精髓也許扮演著如電子科學中超導體的功能,好品質的超導體晶片能讓越來越小越密集的電子晶片線路保持低溫正常運作。同理,腦髓的品質若好就能讓神經的線路保持冷靜,如此才能正確的傳達五臟與全身的訊息。 (下期續談神經的功能) 心識 主宰 神 神識 主宰一切心識 魂 靈魂 主宰感情情緒 魄 氣魄 主宰生命之氣的運作 意 意識 主宰思考思慮 志 意志 主宰堅定的願力 表一 心識分類表 天的顯現方式 風 熱 濕 燥 寒 地的顯現方式 木 火 土 金 水 表二 神識在天地顯現表 臟腑 功 能 心 如管理人身的君主,神識聰明都由它而出。 肝 如將軍能謀慮決策,主向外發展工作的功能。 肺 如宰相,以氣輔助心的總管功能。 腎 管令身體強健,技巧的思考,可以說是創造力都由它而出。 脾、胃 如國家管倉稟的官,管飲食五味。 膽 中正如法官主持中正作決斷。 大腸 管傳導,將食物變化為糟粕。 小腸 管受食物分化之吸收之。 三焦 管天下之水道。 膀胱 管水液聚集與氣化。 表三 臟腑功能表 五官 五臟 功能 鼻子 肺 嗅五味 眼睛 肝 辨五色 口唇 脾 納水榖 舌頭 心 嚐五味 耳朵 腎 聽五音 表四 五官與五臟關係表 |
||
下篇文章 |
本期目錄 | 上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