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概念具有根本缺失 科技精準度不夠——基因工程的概念是將甲物的基因轉移到乙物,雖然在技術上可以很精確地將基因從甲物的DNA(去氧核糖核酸)中切割下來,但是,基因工程卻不知道切下來的甲基因該如何注入乙物的DNA鍵,才不至於破壞原來乙物某些維持生命的重要基因結構,甚至是否可以成功注入,也無把握。 副作用——基因工程好比動用大鏟子來做心臟手術,科學家對生命細胞組織的了解不夠完整,以至於DNA手術常會產生基因突變,危害整個環境及個人健康,他們以自然界中最精細而且最具影響力的生物結構做為實驗對象,卻對這種做法將引起的長遠影響沒有全面的認知。 作物全面性歉收——基因工程是藉基因改造的種子專利賺錢?當農夫撒播這些種子時,所有種子的基因結構完全相同,因此,一旦有病蟲害或黴菌的侵襲,很可能會導致某一特定作物全面性的失敗。 威脅所有食品來源——風、鳥及昆蟲會將基因改造的植物種子傳播到附近或更遠的田園,一旦這些作物開花,花粉將會與自然養育或同種的野生作物雜交,於是,不論有機或非有機作物都很容易受到雜交授粉的污染。 健康危機 未經長期安全測試——基因工程改變了食物原有的基本性質,它採用的物質原本並不屬於人類的食品來源,在缺乏長期測試之下,無人知道這些食物的安全性。 毒素——基因工程有可能導致無法預期的突變物種,使我們的食物產生新的毒素,而且毒性更烈。 過敏反應——基因工程可能在食物中產生知所未知、聞所未聞的過敏原。 降低營養價值——基因工程食品外表新鮮,容易誤導消費者。一個鮮紅的蕃茄,可能已被放置數星期之久,營養價值很低,但消費者無從辨別。 對抗抗生素的細菌——基因工程用對抗生素產生抗體的基因來突顯基因改造作物,這些作物含有抵抗抗生素的基因但被細菌所污染的基因,卻很可能使人類受感染。 無法追蹤問題根源——基因改造食品若不加標籤,公共衛生局無法追蹤問題的出處,悲劇的潛在危機將令人錯愕。 副作用具殺傷力——由於某基因改變的菌種所形成的tryptophan,導致三十七人死亡,一千五百人半癱瘓,以及五千多人暫時殘障。 污染 增加除草劑用量——科學家估計,抗除草劑的基因改造植物將使除草劑的用量增加三倍之多,這是因為農人一旦知道作物不受除草劑影響之後,將會用得更多。 更多殺蟲藥——基因改造作物也製造自己的殺蟲藥,由環保局歸類為殺蟲藥,這種策略只會導致更多的殺蟲藥被施放到田地裡,到食物中。 破壞生態平衡——食物鏈裡的基因改造生物會影響導至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新物種很可能會成功地將同類野生種淘汰,造成環境上無法預期的改變。 基因污染無法淨化——基因改造生物、菌種或病毒一旦融入整個環境中,將無法控制其繁殖,也不可能回復原來狀態。不同於化學或核能的污染,基因污染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有如覆水難收。 我們對於DNA的了解其實並不完整。人體內有百分之九十七的DNA被稱為是「垃圾」,因為沒有人知道它真正的功能是什麼。單一細胞的運作相當複雜,無人能知其全貌。然而,生物科技公司卻已將百萬英畝的田地種植基因改造作物,並有野心,想將全世界所有的作物加以改造。 提出以上幾點顧慮,是基於了解DNA對生命基本功能所扮演的角色,人類對DNA有限的認知,以及從有限知識產生大規模應用的做法。內行的科學家們也對此持有相同的關切。 |
本期目錄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