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取自通訊問答) 你靠工作賺錢維生嗎? 我是以一種不尋常的方式維生。我藉著思想、語言和行為,將我所有盡我所能給予我所影響到的生命與人類,我接受他們所願意給我的回報,但我從不開口索求,他們因他們的給予而得到賜福,我也因自己的付出而得到福蔭。 為什麼你不接受金錢的贈予? 因為我談論的是靈性的真理,靈性的真理絕對是用錢買不到的,那些用金錢去出賣真理的人,有損自己的靈性。所有從郵件中收到的錢(不是向人要來的)我都將它用來印書和寄書,不會用在自己的需求上,那些想要用金錢買靈性真理的人是太心急了,想在時機成熟之前就得到它,在這個凡事井然有序的宇宙裡,真理自會在你準備好的時候展現給你。 你難道從不感到孤獨、挫折或疲倦嗎? 不!當你不斷與上天溝通時,你不可能感覺寂寞;當你理解上天美妙的計劃,知道只要努力就會有好的收穫,你不可能感覺挫折;當你得到內心的寧靜時,你與宇宙的能源接通了,你不可能感到疲倦。 退休對一個人意味著什麼? 退休不是活動力的停止,而是將活動力改變,用在將生命更完整地貢獻於為人服務,因此退休將是你生命最美麗的時刻,這段時期你的忙碌是既快樂又有意義的。 要怎樣我才會感到與上天很接近? 上天就是愛,當你以慈悲的愛心延伸你自己時,就表達了祂;上天就是真理,當你在尋找真理時就是在尋找祂;上天是美,當你觸及花朵與日落之美時,你就觸及祂;上天是智慧,祂創造萬物,證明一切,並將所有連繫在一起而賦予生命;上天是一切的本質,所以你即是上天,上天即是你,你不可能在祂所不在的地方。無所不在是祂的法則,不論物質或精神上皆如此;不遵守法則你會不愉快,覺得與祂遠離,遵循這法則,你會感到和諧,感到與祂很接近。 那些是好事?如何使生命充滿好事? 好的事必須對你、對別人都有益處,你也許會從外在得到一些鼓舞,但最終分析時必須由你內心去發掘那些好事能使你這一生感到滿足?然後你可以將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列成一個計劃,再依計劃進行,這可能包括一些有益身體的事,好比散步或運動;或是一些啟發智慧的事,比如閱讀有意義的書籍;或是一些提升你情操的,像好的音樂。但最重要一點,如果希望這些事能使靈性增長,就必須將為人服務的動機包括在內。 當面對問題時,我可否有智慧地處理它? 如果是與健康有關的問題,就問自己「我有沒有虧待自己?」如果是心理上的,就自問「我是否像上天所期望的那樣充滿愛心?」如果是財務上的,就問自己「我的生活是否在能力範圍之內?」所有現在所做的事都影響到你的將來,所以讓現在來創造美麗的未來。不斷經由思考來創造內在的情況,必有助於創造你外在的情況,所以思想保持積極,想可能發生的最好情況,想希望發生的最好事情,想想上天! 我要怎樣開始真正過生活? 當我開始在任何情況下都想到要如何對某種情況有所幫助時,我才開始真正過生活,我學到幫助別人時,不該有絲毫勉強或壓力,而是全然心甘情願,多半我都可以幫得上忙,也許是一個微笑或一句鼓舞的話。我學到要經由付出才能得到生命中有意義有價值的收穫。 一般的家庭主婦或母親要怎麼做才能達到你似乎擁有的成就? 在家庭生活中的人(正如一般人)將以與我相同的方式找到內心的安寧。遵循上天的法則,這個法則不論在物質上或精神上,我們所有人都是相同的,它主宰人類的行為;你也許像我一樣,從你所相信的那些好事開始著手,在神聖的計劃中找出屬於你的特定位置,那是每一個人所特有的,你也可以像我一樣,嘗試以沉默而開放的態度來找尋。生活在家庭環境中並不會成為靈性增長的障礙,從某種角度來看,它甚至是有幫助成長的,我們藉由解決問題來成長,家庭中所提供的種種困難更能幫助我們成長,當我們加入家庭中,第一就學到如何從自我中心的小圈子裡轉移到以家庭為中心,純真的愛是全然付出而不計收穫的,家庭生活提供真愛的第一個體驗,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無私的奉獻與關愛。 蛻變的過程都會痛苦嗎? 靈性成長的過程會有痛苦,直到你能出於自願地依尋上天旨意行事而絲毫沒有勉強時才沒有苦,當你與上天的旨意不和諧時,就會產生問題來幫助你與上天達到和諧,如果你能自願地奉行祂的旨意,就可以避免這些問題。 我能不能達到一種心寧安住的境界,不再有任何需要去轉化? 當你找到內在安寧時,就不再會感到需要去轉化任何事物,你對所存在的現狀感到滿足,包括去跟隨你命運的指引,在這種滿足之下你仍能不斷地成長,和諧地成長。 怎樣才稱得上真正虔誠修道的人? 一個態度虔誠、憑良心做事的人就是真正的修道人,他對人類充滿關愛,對上天謙卑而服從,服從祂的法則與指引,並對自己持誠敬的態度,知道自己的本性超越自私,知道自己不侷限於肉體的軀殼,而且生命也不只是今生今世。 什麼能克服恐懼? 我要說虔誠的信仰可以克服恐懼,如果你對人類的態度是充滿關愛,就不會怕他們,「真愛能趨逐恐懼」,對上天的態是服從,會使你時刻注意祂的存在而無有恐懼。當你知道肉身只是暫用的,它遲早會壞的,而真正賦予肉身生命的,不可被摧毀的才是真實的你,有這樣的認知以後,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
本期目錄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